《语文秀才》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守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3451430
  • 页数:2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教育叙事集,侧重从语文教育教学的角度,从师生课堂学习中采撷具体案例,分为人生起处、学习归途、生命化妆、心灵存放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再分若干小类,每类由3~10个案例组成。重点从学生的生命成长、精神锻造、心灵化育、学习方式、语文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提供实例,以使读者可资借鉴。

第一编 人生起处 1

一 说名问字教育始 3

教书当从问名始 3

改名添字 4

把“守志”改名为“守拙” 5

是否可以直呼父母之名? 6

指姓道名记终生 7

二 人生真谛在劳动 8

劳育 8

用语文的方式进行劳育 8

劳动之美 10

美在过程 11

三 用钱是一种方式 13

送书与奖钱 13

学生借款 14

还钱 15

孝道 15

四 安顿心灵最可贵 17

学校的圣洁 17

萌萌来去的教育学意义 18

教学场中的公共安全 22

五 允许学生犯错误 25

允许学生犯错误 25

签字 26

刺耳的叫声 26

敏感的少女 27

第二编 学习归途 29

一 学习是一种定势 31

入静 入定 入神 31

教观念 32

漫谈语文学习之道 33

高效优质学习条例 34

语文有效教学调查 35

让学生“吃点菜” 41

“走马外国诗”教后记 45

接上音乐课 47

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无知” 50

研究性学习的式微 50

二 彳亍在汉语世界 52

咬文嚼字是真谛 52

梦见汉语 54

分工查词典 55

置身陌生的汉语世界 56

三 在阅读中求发展 58

关于阅读 58

一生只做一件事 60

让精神的花朵绽放 61

关于儒道 63

无奈的请求 65

上《红楼梦》课 66

教学《朱子语类》 66

热爱生命与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苇草 67

永远都可回头 69

张鹏卷舌 70

一堂好课 71

语文教学的情殇 75

四 在写作中求成长 77

1011班练书法 77

真与善 77

咏冰雪 79

语文秀才 81

拥抱梧桐树 86

较劲诗歌 88

学生写长句 89

新八股文的危害 91

《凤兮凰兮》余笔 91

修改《清心轩志》 92

联欢会职工对联赏析 94

五 课前说话成风景 96

从调料到大餐 96

265班说话 98

引爆记忆 99

六 个别辅导因人异 103

有感于马拉多纳的话 103

指点朱俊学语文 103

唐琼教子 104

对杨杨的技术性教学 105

七 考试是人生的起点 108

百日冲刺誓师大会 108

高考前的加油展板 109

期中考试监考 110

送考 112

高考监考记实 113

男女生之比 115

第三编 生命化妆 117

一 精彩的个体人生 119

把自己亮在暗处 119

子然识字 120

石破天惊龚沁嫱 120

润人悄无声 127

灵魂的安闲 128

品尝葡萄酒 131

理培的歌声 132

灿烂千阳 133

智商与情商 135

二 精当的教育手段 137

尖子生的困扰 137

面对面的教育 139

迷信 140

变脸 141

李泽锋 143

精神成长大于学业成绩 143

265班的语文教学 144

复杂的266 145

293的戏剧表演 148

2010届学生素描 151

三 可贵的生命意识 153

君子小人形象 153

土槽里的生命节律 155

半个太阳 156

养猫 158

生命的教育与教育的生命 159

谢师宴上听说法 162

四 教育的第三只眼 166

台湾教育管窥 166

美国教育考察记事 168

第四编 心灵存放 173

一 在教育的地平线上 175

汶川地震 175

他为高考狂 176

教育的急功近利 177

漫谈英语课程 178

敬畏教育 179

I服了U 179

学生的追索 181

Goodbye 182

敢于发声 183

二 走向教育的高原 186

能否给学生推荐《我的父亲,我的总统》 186

善养浩然之气 187

培养贵族之气 188

三 另类的教育生态 190

恍惚 190

佩服“差生” 190

某市一中见闻 191

坐姿与学习质量 192

接受式学习与主动式学习 193

李丹与诗怡来访 194

周伟记事 195

黄梅之急性 197

周林 198

江江的语言学习障碍 199

肖圆 201

波波的耳饰 202

暗恋 203

刘文的心事 205

四 渴望成长的秘密 207

成长的体验 207

缺少沟通的教育 213

后记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