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的童年 1
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 1
父辈们 1
每天最高的享受 2
开始认字 3
离开故乡 3
第二章 小学记忆 5
进入一师附小 5
做过一次生意 6
转入新育小学 7
新育小学的校舍 7
新育小学的教员和职员 8
在新育小学学习的一般情况 10
看捆猪 11
看杀人 12
九月九庙会 14
看戏 15
学英文 15
国文竞赛 16
第一次“造反” 17
偷看小说 17
蚂蚱进城 18
想念母亲 19
第三章 中学时光 21
进入正谊中学 21
我的几个老师 22
考入北园高中 26
在北园高中的生活和学习 33
在济南高中 37
荣誉感继续作美 39
要革命 40
上国文课 40
毕业旅行筹款晚会 42
第四章 清华学子 44
报考邮政局 44
考入清华大学 45
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46
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门课程 51
第五章 教书谋生 53
回母校当国文教员 53
小小一招 54
又长了一番见识 55
“拿到了没有?” 55
第六章 去国途中 57
天赐良机 57
在“满洲”车上 60
在哈尔滨 62
过西伯利亚 65
在莫斯科 68
第七章 德国十年 71
初抵柏林 71
哥廷根 77
道路终于找到了 79
怀念母亲 83
两年生活 85
章用一家 87
汉学研究所 90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92
完成学业,尝试回国 94
大轰炸 99
在饥饿地狱中 101
山中逸趣 104
烽火连八岁,家书抵亿金 106
德国的老师们 108
学习吐火罗文 113
女房东 116
反希特勒的人们 120
伯恩克(Boehncke)一家 122
迈耶(Meyer)一家 124
纳粹的末日——美国兵进城 125
盟国 130
优胜记略 132
留在德国的中国人 133
别哥廷根 135
第八章 滞留欧洲 140
赴瑞士 140
在弗里堡(Fribourg) 142
同使馆的斗争 147
从瑞士到法国马赛 149
第九章 游子归途 151
船上生活 151
在西贡 154
回到祖国的怀抱 157
第十章 在北京大学(1946~1948) 161
思想斗争 162
终于找到了学术上的出路 163
出路的表现 165
出路主流中的一个小漩涡——《浮屠与佛》 169
第十一章 在北京大学(1949~1965) 170
眼前充满光明 170
陷入会议的漩涡 171
批判的狂潮汹涌澎湃 173
1950年至1956年的学术研究 175
政治运动 177
1957年至1965年的学术研究 179
第十二章 在北京大学(1966~1977) 181
从社教运动谈起 181
1966年6月4日 183
对号入座 189
快活半年 193
自己跳出来 198
抄家 205
在“自绝于人民”的边缘 212
千钧一发 218
劳改的初级阶段 224
大批斗 231
太平庄 236
自己亲手搭起牛棚 240
牛棚生活 243
牛棚转移 267
半解放 271
在延庆新华营 274
完全解放 275
翻译《罗摩衍那》 276
一个小插曲 277
一幕闹剧 278
恢复组织生活 279
第十三章 在北京大学(1978~1993) 281
政治环境 281
我这一阶段的学术研究 281
第十四章 耄耋之年 285
死的浮想 285
辞“国学大师” 286
辞“学界(术)泰斗” 287
辞“国宝” 287
“夫子自道” 288
对未来的悬思 293
难得糊涂 294
我不能封笔 295
附录 季羡林年谱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