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一、研究目的 2
二、研究意义 2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 10
一、国外企业社会责任驱动机制的相关研究 10
二、国内企业社会责任驱动机制的相关研究 17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一、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1
二、研究内容 23
三、研究方法 27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 29
一、超越传统的企业利益相关者驱动研究模式 29
二、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方向给出新的思考 30
三、探索跨领域、多方法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新范式 31
第一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概况 32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起源 32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论争 34
一、贝利与多德关于公司管理者控制权的论争 35
二、贝利和梅恩基于自由市场合理性的社会责任论争 38
三、公司社会责任思想的现代讨论 39
四、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论争总结 45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及比较 46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种定义 46
二、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模型 51
第四节 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趋势 58
一、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趋势 58
二、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趋势 65
第二章 企业社会责任驱动机制研究基础与借鉴 70
第一节 企业社会驱动机制研究状况 70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部驱动机制 70
二、企业社会责任外部驱动机制 78
三、企业社会责任驱动机制研究总结 83
第二节 基于市场、社会与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三元分析模式 85
一、市场、社会与国家三元模式的提出 85
二、基于三元结构的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与对象 87
第三节 基于交易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外部驱动机制分析 90
一、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模型:一个交易理论的视角 90
二、西方三种企业社会责任外部驱动机制的比较 93
第四节 企业、社会、政府的社会责任利益博弈分析 101
一、政府是社会责任博弈的仲裁者 101
二、企业社会责任是市民社会与企业利益博弈的结果 103
三、企业社会责任博弈的历史演进 104
第五节 研究结论 105
一、经济驱动为主的多因素驱动是企业社会责任驱动的基本形式 105
二、政府监管是企业社会责任驱动的底线保障 106
三、社会压力是企业社会责任驱动的主体力量 106
四、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和政府博弈制衡的结果 107
第三章 企业社会责任驱动模式的历史演进 108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 109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市场治理模式 109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国家治理模式 111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治理模式 113
第二节 三种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模式的比较 115
一、三种治理模式共同趋势 115
二、三种治理模式差异分析 116
第三节 研究结论 117
一、企业社会责任取决于社会和政府的博弈能力 117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118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治理是未来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方向 118
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治理有赖于市民社会的成长 118
第四章 企业社会责任内外部驱动因素的实证检验 119
第一节 文献述评 119
第二节 研究假设 121
一、内部因素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122
二、外部因素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124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27
一、变量的设计与测量 127
二、模型的构建 129
三、资料的搜集 130
第四节 研究结果 130
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30
二、内外部相关因素假设检验结果 131
第五节 不成立假设的原因分析 132
第六节 研究结论 134
一、对利润的追求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部驱动 134
二、领导者的伦理道德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部驱动 135
三、企业社会责任外部驱动来自跨国采购商订单压力 135
四、社会压力没有成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驱动 135
五、政府监管没有成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驱动 136
第五章 企业社会责任外部驱动机制博弈分析 137
第一节 基于博弈论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博弈分析 137
一、企业、社会、地方政府社会责任行为利益博弈分析 138
二、中央政府的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策略选择分析 140
三、证据支持 142
第二节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驱动机制 149
一、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驱动机制 150
二、跨国公司对下游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传导 153
三、社会责任传导链中的中国企业 154
第三节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外来驱动机制的困惑 157
一、社会责任的监督与核查问题 158
二、社会责任成本的分担问题 158
三、弄虚作假的问题 160
四、权利主体的缺位问题 161
五、社会责任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162
六、社会责任与司法主权的关系问题 163
七、非跨国企业生产链上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165
第四节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外部驱动缺失的根源:市民社会 166
一、中国市民社会的历史发展 166
二、中国市民社会与社会结构 167
三、中国市民社会发展的障碍 170
四、对未来中国市民社会的展望 171
第五节 研究结论 173
一、企业社会责任利益博弈的结果是地方政府与企业合谋 173
二、企业社会责任外部驱动来自西方市民社会的逆向传导 174
三、市民社会的成长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外部驱动形成的关键 174
第六章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驱动机制有效性检验 175
第一节 文献述评 176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78
一、问卷的设计 178
二、资料的搜集 180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81
一、企业综合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基本情况 181
二、企业综合绩效与社会责任相关性分析 185
第四节 研究结论 188
一、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一般表现为正向相关关系 189
二、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是间接的 189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 189
第七章 企业社会责任驱动缺失的规范研究 190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个体因素:道德决策理论的视角 192
一、对公司经理的道德批判与期望 193
二、对公司经理道德缺失的误读与矫正 194
三、公司经理道德缺失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195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组织因素:资源基础的视角 197
一、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根源:公司的治理结构 197
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根源:企业文化 199
三、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根源:企业的资源能力 201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制度因素:背景依赖的视角 202
一、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根源:市场竞争机制 203
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根源:政府监管缺位 205
三、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根源:“社会控制”失败 207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209
一、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解决不能依赖于企业伦理或经理道德 210
二、推进公司目标与企业文化的变革 210
三、构建公正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 211
四、促使地方政府向社会责任型政府回归 212
第八章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评价与矫正 213
第一节 中小企业社会的评价模式 214
一、企业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 214
二、如何评价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 217
第二节 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误读 218
一、将少数企业不负责任行为泛化为中小企业的普遍印象 218
二、把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对利益相关者期望的满足 219
三、把社会责任评比排名当成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依据 220
四、把慈善捐赠看成是衡量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 220
五、用大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来衡量中小企业社会责任 221
第三节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不足的根源 222
一、中小企业与大公司谁具更强社会责任动机 223
二、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根源:资源基础的视角 225
三、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根源:背景依赖的视角 228
第四节 研究结论 233
一、客观理性地评价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234
二、通过企业发展与制度变革推动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235
三、做大做强是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本途径 235
四、建立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监督机制 236
五、形成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环境 236
第九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文化背景:以美国为例 238
第一节 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文化背景 239
一、美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 239
二、美国文化与美国企业社会责任 239
第二节 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文化驱动 241
一、个性自由:对“货币选票”的自由竞争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 241
二、自立自主:自主成熟的市民社会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 243
三、自律自治:自治精神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我道德调控 245
四、人民主权:“政治选票”推动的政府监管是社会责任的保证 246
五、分权制衡:构筑企业社会责任多元监管与制衡体系 248
六、权利至上:对权利的尊崇与敬畏推动全民维权的兴起 250
第三节 研究结论 253
一、美国企业社会责任是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显性表现 253
二、自主成熟的市民社会是驱动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 254
三、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是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动力 254
四、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 255
第十章 中美企业社会责任比较研究:背景依赖的视角 257
第一节 中美企业社会责任的文化背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259
一、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历史渊源 259
二、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历史渊源 260
三、中美文化价值观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261
第二节 中美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背景:大社会与弱社会 262
一、中美不同社会结构的历史渊源 262
二、中美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背景比较 264
第三节 中美企业社会责任的政治背景:小政府与强政府 270
一、各级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比较 270
二、对地方政府的权力监督比较 273
三、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有限政府与全能政府 276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启示 280
一、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政府治理向社会治理转变 280
二、推动地方政府从投资型政府向社会责任型政府转变 281
三、建构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多元网络治理体系 282
第十一章 丰田汽车中美召回案例比较研究 283
第一节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双重标准研究概述 284
一、跨国公司社会问题的研究概况 284
二、中美社会背景的概略比较 287
第二节 丰田汽车召回事件中的中美政府行为比较 288
一、丰田汽车召回中的美国政府 288
二、丰田汽车召回中的中国政府 289
第三节 中美社会对丰田汽车事件态度的比较研究 292
一、非政府组织 292
二、新闻媒体 293
三、消费者 294
四、投资者 295
第四节 丰田公司汽车召回中美双重标准比较 296
一、汽车召回态度的差异 296
二、汽车召回待遇的差异 296
第五节 研究结论 297
一、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双重标准源于外部压力的差异 297
二、政府的主导与参与是跨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 298
三、成熟的市民社会是跨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直接动力 299
四、中国缺少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驱动机制 300
第十二章 结论与展望 301
第一节 研究结论 301
一、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利益基础上的多因素驱动 301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治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302
三、成熟市民社会缺失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 303
四、地方政府监管缺位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重要根源 303
第二节 对策建议 304
一、推进市民社会的成长发育 304
二、促进地方政府从投资型政府向社会责任型政府回归 304
三、推动“负责任”的经济增长 305
四、形成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社会环境 306
第三节 研究中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307
附录 309
附录一 研究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309
附录二 研究期间主持参与的科研课题 311
附录三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调查问卷 312
附录四 主要参考文献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