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宏观环境背景 2
1.1.2 微观环境背景 3
1.2 研究意义 4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4
1.4 研究方法 6
第2章 公共住房问题既有理论述评 8
2.1 住房区位理论 8
2.1.1 住宅过滤理论 8
2.1.2 住宅互换理论 9
2.1.3 其他住宅区位理论 10
2.2 人口聚居区理论 10
2.2.1 国外移民聚居区理论 10
2.2.2 国内流动人口聚居相关研究 11
2.2.3 我国流动人口居住状况的实证分析 12
2.3 住房保障政策的实证分析 13
2.3.1 发达地区保障政策分析 13
2.3.2 国内保障政策实证研究 13
2.3.3 住房保障的政策评价和建议 14
第3章 公租房属性研究 16
3.1 公共品经典定义及相关理论 16
3.2 公共品供给相关理论 17
3.3 基于经典定义的公租房的属性讨论 19
3.3.1 关于公租房非排他性的讨论 19
3.3.2 关于公租房非竞争性的讨论 20
3.3.3 关于公租房外部性的讨论 21
3.3.4 基于生产单位再讨论的对象性质判定 22
3.4 公共品的演进性及相应供给机制 23
3.4.1 公共品属性演进及相应供给方式 23
3.4.2 外部性演进及相应供给主体 24
3.5 本章小结 25
第4章 公租房需求研究Ⅰ:来自主要一二线城市的样本调查 26
4.1 调查样本说明及监控变量设计 26
4.2 调查数据分析 27
4.2.1 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27
4.2.2 居住现状变量分析 27
4.2.3 租赁行为变量分析 29
4.2.4 保障房认知水平变量分析 34
4.2.5 广义偏好属性变量分析 37
4.2.6 保障房偏好及期望变量分析 38
4.3 定性分析小结 41
第5章 公租房需求研究Ⅱ:特定群体及特定区域的样本 42
5.1 特定群体分析:高校毕业生中低收入群体住房现状实证分析 42
5.1.1 调查设计及样本人群基本状况 42
5.1.2 样本人群住房主要问题 43
5.1.3 样本人群支付能力测度 47
5.1.4 样本人群租房影响因素分析 50
5.2 特定区域分析:特大城市公租房需求分析——以上海为例 54
5.2.1 调查设计及样本人群基本情况 54
5.2.2 样本人群的基本情况 54
5.2.3 上海市公租房需求情况 55
第6章 中国保障房需求群体的HAI研究 59
6.1 HAI理论述评 59
6.1.1 基于需求框架的HAI体系 59
6.1.2 基于供给框架的HAI体系 61
6.2 保障房需求群体HAI综合评价方法 62
6.2.1 我国保障房需求群体的HAI模型构建 62
6.2.2 HAI的综合评价方法 65
6.3 基于HAI综合评价的上海公租房效用分析 65
6.3.1 目标区域概况 65
6.3.2 评价对象选取及相关参数确定 66
6.3.3 HAI综合评价应用 67
6.4 引入供给变量的模型改进 68
6.4.1 保障房供给函数 68
6.4.2 修正的HAI的综合评价方法 68
6.5 四象限模型下的调控政策效用评价 69
6.5.1 调整利率的政策效用分析 69
6.5.2 调整低价位房源供给的政策效用分析 70
6.6 本章小结 71
第7章 公租房供给模式研究 73
7.1 PPP供给模式简介 73
7.2 信息不对称的供给模型及其改进 74
7.2.1 现行供给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74
7.2.2 逆向选择问题的相关理论 74
7.2.3 现行供给方式的模型化分析 76
7.2.4 引入传统私人中介的修正PPP模型 77
7.2.5 引入专业化中间组织的再修正PPP模型 78
7.2.6 模型分析小结 80
7.3 PIPP供给模式分析 80
7.3.1 PIPP供给模式简介 80
7.3.2 PIPP模式的融资操作模式 81
7.3.3 PIPP模式的风险分析:基于实物期权的讨论 84
7.3.4 公租房PIPP模式的SWOT分析 87
7.3.5 关于中间组织的讨论及政策建议 90
7.4 本章小结 92
第8章 其他国家经验比较及相关政策建议 93
8.1 供给对象比较 93
8.1.1 申请条件比较 93
8.1.2 优惠条件比较 97
8.1.3 租金设定的相关建议 99
8.2 运营模式比较 102
8.2.1 总体组织架构比较 104
8.2.2 中间组织运作比较 104
8.2.3 相关政策向中间组织倾斜 105
8.2.4 融资模式比较 106
8.3 建设规划比较 109
8.4 本章小结 113
参考文献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