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钢-混凝土组合梁 3
第1章 绪论 3
1.1组合梁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3
1.2组合梁稳定性能研究现状 4
1.3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5
1.4本篇主要研究内容 5
第2章 简支组合梁的抗震性能 7
2.1简支组合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7
2.1.1试验概述 7
2.1.2试验结果及分析 12
2.2简支组合梁延性性能 28
2.2.1延性的概念和表达 28
2.2.2试验研究 30
2.2.3组合梁极限延性比 30
2.2.4组合梁破坏延性比 32
2.2.5组合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延性的比较 34
2.3简支组合梁的恢复力模型 35
2.3.1简支组合梁的力学性能指标 35
2.3.2简支组合的梁骨架曲线 36
2.3.3简支组合梁的滞回规则 37
2.4结论 40
第3章 连续组合梁的抗震性能 42
3.1连续组合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42
3.1.1试验概述 42
3.1.2试验结果及分析 46
3.2连续组合梁延性性能 63
3.2.1试验研究 63
3.2.2组合梁极限延性比 64
3.2.3组合梁破坏延性比 66
3.3连续组合梁的恢复力模型 67
3.3.1荷载-位移的骨架曲线模型 67
3.3.2荷载-位移滞回规则 70
3.4结论 74
第4章 组合箱梁的抗震性能 75
4.1试验概述 75
4.1.1试件设计与制作 75
4.1.2加载装置 77
4.1.3应变及挠度测点布置 78
4.2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79
4.2.1试件破坏形态 79
4.2.2荷载-挠度滞回曲线 81
4.2.3荷载-应变滞回曲线 82
4.2.4荷载-挠度骨架曲线 87
4.2.5延性分析 88
4.2.6耗能能力分析 89
4.2.7刚度退化规律研究 90
4.3组合箱梁实用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研究 90
4.3.1基本假定 90
4.3.2组合箱梁组合系数研究 91
4.3.3组合箱梁屈服弯矩 93
4.3.4弯矩-曲率骨架曲线模型 94
4.3.5弯矩-曲率骨架曲线模型的验证 96
4.3.6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及其验证 97
4.4结论 99
第5章 工字形组合梁稳定性 101
5.1工字形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压下翼缘侧向弯曲失稳 101
5.1.1基本假定 102
5.1.2失稳模型 103
5.1.3组合梁屈曲前横截面上工字钢的应力分布 104
5.1.4组合梁在等端弯矩作用下侧向弯曲失稳的总势能 106
5.1.5组合梁在等端弯矩作用下侧向弯曲失稳的临界弯矩 108
5.2工字形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压下翼缘侧向弯扭失稳 110
5.2.1失稳模型 110
5.2.2组合梁在等端弯矩作用下侧向弯扭失稳的总势能 111
5.2.3组合梁在等端弯矩作用下侧向弯扭失稳的临界弯矩 113
5.2.4算例分析 116
5.3 Π形组合梁的侧向屈曲失稳 118
5.3.1 Π形组合梁弯扭屈曲 119
5.3.2 Π形组合梁弯扭屈曲简化计算方法 127
5.3.3算例分析 132
5.4组合梁的局部稳定 139
5.4.1简支组合梁腹板的稳定分析 140
5.4.2连续组合梁腹板的稳定分析 142
5.5结论 152
第6章 组合箱梁畸变屈曲分析 154
6.1基本假定 154
6.2腹板约束系数 155
6.2.1转动约束刚度 155
6.2.2侧向约束刚度 158
6.2.3关于Κx与Κ?的讨论 159
6.3屈曲弯矩临界荷载 160
6.3.1中性平衡微分方程 160
6.3.2钢箱梁反对称弯曲失稳临界弯矩 163
6.3.3钢箱梁正对称弯曲失稳临界弯矩 163
6.4算例分析 164
6.4.1其他侧向失稳模型和计算方法 164
6.4.2算例分析 165
6.5结论 166
参考文献 167
第二篇 钢管混凝土组合柱 173
第7章 绪论 173
7.1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173
7.2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稳定承载力研究现状 174
7.2.1单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 174
7.2.2钢管混凝土组合格构柱 174
7.3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75
7.4本篇主要研究内容 176
第8章 单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抗震性能 177
8.1单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试验概况 177
8.2单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试验结果 178
8.2.1试验现象描述 178
8.2.2滞回曲线特征 180
8.3单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分析 181
8.3.1极限层间相对位移 181
8.3.2位移延性比 181
8.3.3极限承载力 181
8.4结论 182
第9章 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的抗震性能 183
9.1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抗震性能试验概况 183
9.2试验结果及分析 185
9.2.1试验现象 185
9.2.2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186
9.2.3荷载-位移骨架曲线 187
9.2.4荷载-应变曲线 188
9.2.5变形恢复能力 190
9.2.6延性 191
9.2.7刚度退化 191
9.3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抗震性能参数分析 192
9.3.1轴压比 193
9.3.2长细比 195
9.3.3混凝土强度 196
9.3.4肢管钢材屈服强度 198
9.3.5缀管截面尺寸 200
9.3.6缀管钢材屈服强度 201
9.4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恢复力模型 202
9.4.1 P-△骨架曲线 202
9.4.2 P-△滞回曲线 207
9.5结论 210
第10章 单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稳定承载力 211
10.1单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稳定承载力试验研究 211
10.1.1试验概述 211
10.1.2试验结果及分析 215
10.2单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稳定承载力理论分析 226
10.2.1基本假设 226
10.2.2轴压短柱弹塑性全过程分析 229
10.2.3偏压构件、截面全过程分析 239
10.3单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稳定承载力和变形实用计算公式 247
10.3.1承载力主要参数影响因素分析 247
10.3.2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 252
10.3.3截面刚度实用计算公式 258
10.4单肢钢管混凝土组合截面实用计算方法 260
10.4.1轴力(组合应力)-应变关系实用计算方法 260
10.4.2轴力-弯矩-曲率关系实用计算方法 262
10.4.3组合截面实用计算方法在有限元法中的应用 266
10.5单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管局部屈曲分析 269
10.5.1钢管线性小挠度屈曲理论分析 269
10.5.2非线性大挠度屈曲理论分析 272
10.5.3非轴对称变形的线性大挠度屈曲理论分析 274
10.5.4算列分析 275
10.6结论 276
第11章 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的稳定承载力 278
11.1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稳定承载力试验研究 278
11.1.1试验概况 278
11.1.2试验结果分析 280
11.1.3试验结果与CECS 28 : 90规程计算结果的比较 283
11.2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偏压极限承载力分段合成法 284
11.2.1基本假设 284
11.2.2钢管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284
11.2.3核心混凝土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285
11.2.4考虑剪切变形的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平衡方程 286
11.2.5数值算法的实现 289
11.2.6数值算例 290
11.3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偏压极限承载力模型柱法 292
11.3.1基本假设 292
11.3.2中截面平衡方程的推导 292
11.3.3数值算法的实现 293
11.3.4数值算例 293
11.4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轴压极限承载力的数值计算方法 295
11.4.1基本假设 295
11.4.2考虑初弯曲和剪切变形的中截面平衡关系 296
11.4.3有初弯曲轴压杆极限荷载数值算法的实现 298
11.4.4计算结果 299
11.5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稳定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300
11.5.1偏心折减系数与换算长细比关系 300
11.5.2偏心折减系数分析 301
11.5.3长细比折减系数分析 304
11.6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稳定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 308
11.6.1偏心折减系数 308
11.6.2长细比折减系数公式原型 309
11.6.3混凝土强度对长细比折减系数的影响分析 312
11.6.4钢材强度对长细比折减系数的影响分析 313
11.6.5等效长细比关于钢材及混凝土强度的修正分析 313
11.6.6缀条壁厚对长细比折减系数影响分析 315
11.6.7长细比折减系数半理论半经验公式 315
11.7格构柱缀条钢管的稳定性分析 317
11.7.1缀条钢管轴压整体屈曲荷载的计算 317
11.7.2缀条钢管轴压整体稳定计算 319
11.7.3格构柱缀条钢管的局部屈曲分析 319
11.8结论 320
参考文献 322
第三篇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329
第12章 绪论 329
12.1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329
12.2组合结构稳定性研究现状 330
12.3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331
12.4本篇主要研究内容 331
第13章 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333
13.1组合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333
13.1.1试验概述 333
13.1.2试验结果及分析 340
13.2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346
13.2.1组合框架的延性 346
13.2.2组合框架的强度退化 347
13.2.3组合框架的刚度退化 349
13.2.4组合框架的耗能能力 350
13.3组合框架的恢复力模型 351
13.3.1组合框架P-△骨架曲线影响参数分析 351
13.3.2组合框架二阶弹性分析 353
13.3.3组合框架P-△骨架曲线模型 356
13.4结论 365
第14章 组合框架结构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 366
14.1组合框架结构分析模型 366
14.2组合框架构件的简化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 367
14.2.1组合梁恢复力模型参数确定 368
14.2.2钢管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参数确定 370
14.3组合框架动力有限元计算理论 370
14.3.1单元瞬时质量矩阵 370
14.3.2单元瞬时刚度矩阵 371
14.3.3单元瞬时阻尼矩阵 373
14.4地震波的选择与输入 373
14.5组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的数值分析以及程序设计 374
14.6算例分析 377
14.6.1算例一 377
14.6.2算例二 380
14.7结论 382
第15章 基于性能的组合框架结构抗震分析 383
15.1组合框架结构改进的静力弹塑性反应分析 383
15.1.1等效单自由度体系 384
15.1.2弹塑性需求谱 386
15.1.3算例分析 388
15.2组合框架结构目标位移的计算方法 391
15.2.1组合框架结构侧移的近似计算 391
15.2.2钢管混凝土柱的组合剪切刚度和组合轴向刚度 395
15.2.3组合框架结构的延性系数 398
15.2.4组合框架结构层间屈服位移 400
15.2.5相同抗弯刚度下组合框架结构梁柱承载力验算方法 407
15.2.6算例分析 409
15.3组合框架结构基于能量的地震反应分析 415
15.3.1能量定义及方程求解 416
15.3.2能量方程求解 421
15.3.3组合框架单自由度体系能量地震反应分析 422
15.3.4组合框架多自由度体系能量地震反应分析 425
15.3.5组合结构能量地震反应分析 430
15.3.6组合框架能量分析方法与有限元分析对比 432
15.4地震作用下组合框架结构能量分配规律分析 435
15.4.1地震波的选用 435
15.4.2组合框架有限元计算模型 438
15.4.3组合框架总输入能量分配规律 441
15.4.4组合框架楼层层间能量分配 447
15.4.5组合框架中柱、梁板间能量分配规律 453
15.5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 457
15.5.1 RC框架与组合框架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457
15.5.2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 462
15.5.3基于能量的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 464
15.6结论 465
第16章 组合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467
16.1考虑组合效应的组合框架弹性稳定分析 467
16.1.1组合框架的屈曲模态 467
16.1.2弹性屈曲荷载的求解原理 467
16.1.3梁柱单元的几何刚度矩阵 468
16.1.4考虑组合效应的组合框架弹性屈曲荷载 471
16.1.5算例分析 473
16.2考虑组合效应的组合框架计算长度法 475
16.2.1对传统方法基本假设的修正 475
16.2.2组合框架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 478
16.2.3组合框架梁、柱的转角位移方程 479
16.2.4考虑组合效应的柱计算长度系数的求解方程 481
16.2.5算例分析 486
16.3考虑二阶效应的组合框架稳定分析 487
16.3.1组合框架二阶弹性分析方法 488
16.3.2二阶效应对组合框架内力和位移的影响 491
16.3.3半刚性连接对组合框架的二阶内力、位移的影响 494
16.3.4半刚性组合框架的二阶分析方法 499
16.3.5算例分析 501
16.4组合框架的简化稳定设计方法 503
16.4.1组合框架简化稳定设计方法 503
16.4.2节点塑性极限转角 505
16.4.3钢柱稳定设计 508
16.4.4算例分析 511
16.5结论 513
参考文献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