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市场环境 3
第一章 新常态下江苏制造的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 3
一、引言 3
二、新常态下的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现状 4
(一)国际制造业发展现状 4
(二)国内制造业发展现状 5
三、新常态下江苏制造业发展目标与任务 7
(一)发展目标 7
(二)战略任务 9
四、本章小结 11
参考文献 12
第二章 国家产业动态调整与江苏制造业战略机遇 13
一、引言 13
二、中国工业发展态势及产业政策调整 15
(一)工业发展现状 15
(二)产业政策调整 17
三、江苏制造业发展战略机遇 19
(一)发展现状 19
(二)战略机遇 21
四、本章小结 23
参考文献 24
第三章 “中国制造2025”政策指导下江苏制造业如何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 24
一、江苏制造业现状 25
(一)江苏制造业发展特点 26
(二)江苏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28
二、江苏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29
(一)智能化 29
(二)服务化 29
三、打造“江苏制造2015” 30
(一)充分发挥南大、东南等高校的人才和科研优势 30
(二)探讨生态工业和绿色制造,着力发展绿色经济 30
(三)深化互联网在江苏制造领域的应用,即“互联网+”的运用 31
(四)提升江苏制造业的质量控制技术 31
(五)推动江苏制造业结构调整 31
四、本章小结 32
参考文献 32
第四章 “一带一路”政策下江苏制造业如何进行战略定位 33
一、引言 33
二、“一带一路”战略国内外背景分析 34
(一)国内背景 34
(二)国外背景 35
三、江苏制造业的发展战略 36
(一)将江苏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36
(二)贯彻制造强国战略,凝聚产业优化升级新动能 36
(三)重抓智能制造,在新常态下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37
(四)突出技术应用,在改造提升中强化转型后劲 38
(五)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进绿色制造 38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制造业发展战略的进一步优化 39
(一)加强江苏制造业沿海开发综合效应和陆桥运输通道的枢纽效应 39
(二)“一带一路”指导下江苏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应以点带面,全省实现互通互联 39
(三)加快苏北制造业的建设与优化,促进本区域内均衡发展 40
(四)将连云港作为江苏制造业发展重点开发区域的重中之重 41
参考文献 42
第二篇 市场结构与行为 45
第五章 新材料产业 45
一、新材料产业的概述 45
(一)新材料的定义 45
(二)新材料产业的分类 46
(三)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48
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历程 50
(一)国外发展的基本情况 50
(二)国内发展的基本情况 52
(三)江苏省发展的基本情况 55
三、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前景 57
(一)发展优势 57
(二)发展方向 58
四、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0
(一)产业发展环境 60
(二)发展模式 61
(三)技术创新 62
五、本章小结 63
参考文献 63
第六章 节能环保产业 64
一、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 64
(一)节能环保产业的界定 64
(二)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 66
(三)江苏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 69
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72
(一)目标特征 72
(二)过程特征 72
(三)区域分布特征 73
(四)正外部性特征 74
(五)渗透性特征 75
三、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 75
(一)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 75
(二)具备了大规模快速发展的条件 76
(三)成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热点 76
(四)对节能与环保认识程度不断深入 76
四、江苏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77
(一)江苏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77
(二)江苏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78
五、本章小结 81
参考文献 81
第七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 82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概述 82
(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82
(二)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83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本特征 84
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情况 85
(一)国外发展的基本情况 85
(二)国内发展的基本情况 87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 91
(一)发展优势 91
(二)发展方向 92
四、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简述 94
(一)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 94
(二)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96
(三)对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的对策建议 98
五、本章小结 99
参考文献 100
第八章 新能源产业 101
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历程 101
(一)产业简介 101
(二)国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102
(三)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106
(四)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109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12
(一)地域特征 112
(二)产业集聚特征 113
(三)产业发展特征 114
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 115
(一)具有的优势 115
(二)发展方向 117
四、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 118
(一)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过高,产业格局亟待改变 118
(二)风电装备制造业竞争激烈,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118
(三)内生发展模式尚未形成,市场和政策环境亟须完善 119
五、本章小结 121
参考文献 122
第九章 软件与服务外包业 122
一、软件服务与外包业的概念与简介 122
(一)软件与服务外包行业的界定 122
(二)软件与服务外包行业的具体分类 123
(三)软件与服务外包行业的基本特征 124
二、国内外软件与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状况 125
(一)我国软件与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简介 125
(二)国际软件与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简介 129
三、软件与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前景 135
(一)软件服务外包将继续得到发展 135
(二)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将进一步发展 135
(三)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将得到突破性发展 136
(四)金融服务、通信服务、研发设计服务外包将成为重点领域 137
四、江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业发展简述 138
(一)江苏软件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现状 138
(二)江苏软件与服务外包业存在的问题 140
(三)江苏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业的政策建议 142
五、本章小结 145
参考文献 145
第十章 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 146
一、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程 146
(一)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主要内容 146
(二)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发展 148
(三)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程 153
二、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54
(一)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加快,市场规模不断进行扩张 154
(二)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生物医药发展展现出市场集中、产品集中,并形成若干集聚区 155
(三)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医药产品,生物技术药品以及天然药物的前景比较广阔 156
(四)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并购重组也在不断进行 156
(五)战略性的技术同盟已经成为开发新药的比较成功的模式之一 157
(六)各国政府对生物产业的发展也高度重视 157
(七)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58
三、我国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159
(一)行业现状 159
(二)我国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行业面临着进一步开放造成的冲击 161
(三)我国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 163
(四)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 165
四、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65
(一)区域特色差异不明显 165
(二)新药研发能力不足 166
(三)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 167
(四)缺乏技术市场中介 167
五、本章小结 167
参考文献 168
第十一章 物联网产业 170
一、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170
(一)物联网的概念、产生背景以及产业界定 170
(二)物联网的应用 172
(三)物联网的研究与发展 173
二、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75
(一)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特征分析 175
(二)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特征分析 176
(三)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特征分析 179
三、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 181
四、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2
(一)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182
(二)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84
(三)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85
五、本章小结 187
参考文献 187
第三篇 创新环境与市场绩效 191
第十二章 创新环境影响区域技术创新效率 191
一、创新环境影响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机制分析 191
(一)制度环境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机制分析 191
(二)经济环境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机制分析 195
二、区域创新环境对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199
(一)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 199
(二)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204
(三)中国区域创新环境对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211
三、本章小结 217
参考文献 218
第十三章 KIBS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 221
一、人力资本视角下KIBS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省级层面 221
(一)区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区域创新发展现状 222
(二)研究设计 228
(三)KIBS集聚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分析 234
(四)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下KIBS对区域创新能力差异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236
(五)小结 241
二、人力资本视角下KIBS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实证研究:基于区域层面 242
(一)KIBS对中国三大地域创新能力影响分析 242
(二)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下KIBS对三大地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变化 244
(三)稳健性检验 253
(四)小结 261
参考文献 263
第四篇 结论与政策建议 269
第十四章 关于加快江苏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269
一、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269
(一)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269
(二)加快重点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269
(三)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270
(四)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 270
二、优化区域创新布局 271
(一)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71
(二)加强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园区建设 271
(三)推进区域协同创新 271
三、加快建设人才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 272
(一)加大人才培养开发力度 272
(二)大力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 272
(三)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273
四、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 273
(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73
(二)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273
(三)加快服务业改革开放 274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74
(一)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274
(二)提升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 275
(三)增强中小城市节点支撑功能 275
(四)分类建设发展小城镇 275
(五)提升城乡统筹规划水平 275
六、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76
(一)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 276
(二)推动经贸产业合作 276
七、强化绿色发展导向 277
(一)推动绿色江苏建设 277
(二)全面推动能源节约 277
(三)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77
(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