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志强编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61514697
  • 页数:267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属性 1

第一节 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1

一、自然资源 1

二、社会、经济资源 4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5

一、自然资源的有效性与稀缺性 5

二、自然资源的质、量、时、空性 7

三、自然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与绝对无限性 8

四、自然资源的层次性和整体性 9

五、自然资源的可塑性和多宜性 11

第二章 自然资源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13

第一节 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13

一、物质循环规律 13

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14

三、地域分异规律 14

四、自然节律规律 15

五、生态平衡规律 15

六、林德曼定律 15

七、最低因子限制律 16

八、生态资源优化定律 16

第二节 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17

一、实证论方法 18

二、规范论方法 18

三、形式化方法 18

第三节 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 18

一、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19

二、自然资源分类与区划方法 20

三、自然资源评价方法 20

四、自然资源规划方法 22

五、自然资源预测方法 22

六、自然资源决策方法 23

七、自然资源研究中的定量方法 23

八、自然资源信息系统 24

第三章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本原理 29

第一节 资源生态学原理 29

一、资源生态学的产生背景 29

二、资源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30

三、资源生态学应用前景 40

第二节 收益递减规律 42

一、收益递减规律的内涵 43

二、生产函数 44

三、收益递减规律与资源开发利用效益 46

第三节 地租和地价理论 47

一、地租的概念 47

二、土地价格 49

三、土地市场 50

第四节 区位经济原理 51

一、农业区位论 52

二、工业区位论 52

三、区位效益与资源开发利用 54

第五节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本原则 55

一、开发、利用与培育、保护相结合 55

二、综合开发与深度开发相结合 56

三、区域开发与规模开发相结合 58

四、最低投入与最高产出相结合 59

五、市场导向原则 60

第四章 自然资源的考查与评价 62

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考查与评价 62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特性和开发要求 62

二、土地资源的评价 66

三、土地利用的综合分析 73

四、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 76

五、土地资源的退化与保护 80

第二节 气候资源的考查与评价 88

一、气候资源的利用特性和开发原则 88

二、气候资源的评价 91

三、气候资源开发的综合分析 97

第三节 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99

一、水资源的利用特性和开发要求 99

二、水资源的评价 101

三、水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合理开发与利用 105

第四节 生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107

一、生物资源的利用特性和开发要求 107

二、生物资源的分类评价 110

三、生物资源的功能及其利用方式 119

第五节 旅游资源的考查与评价 121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其评价 121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24

第六节 农村能源的考查与评价 125

一、能源的种类和计量 125

二、农村常用能源及其评价 127

第五章 福建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 133

第一节 福建自然地理背景和自然资源的特点 133

一、富有区域特色的地形地貌 133

二、蕴藏丰富多采的地方资源 135

三、兼有山海优势的资源特点 139

第二节 福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141

一、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141

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143

三、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144

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46

五、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148

六、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149

七、福建省主要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统计表 154

第六章 自然资源的区域综合开发利用 157

第一节 自然资源区域开发利用的意义和途径 157

一、自然资源区域开发利用的意义 157

二、自然资源区域开发利用的途径 158

三、自然资源区域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163

第二节 粮食现代化商品生产基地 167

一、粮食现代化商品生产基地布局和建设要求 167

二、粮食现代化商品生产基地的构成 168

三、粮食现代化商品生产基地配套系统的组织与建设 170

第三节 蔬菜现代化商品生产基地 175

一、蔬菜现代化商品生产基地布局和建设要求 175

二、蔬菜现代化商品生产基地的构成 176

三、蔬菜现代化商品生产基地配套系统的组织与建设 177

第四节 果品现代化商品生产基地 179

一、果品现代化商品生产基地布局和建设要求 179

二、果品现代化商品生产基地配套系统的组织与建设 180

第五节 畜牧现代化商品生产基地 183

一、畜牧现代化商品生产基地的构成 183

二、猪生产基地的组织建设 184

三、蛋鸡和肉鸡生产基地的组织建设 186

四、饲料加工系统的建设 188

五、畜牧兽医防疫系统建设 189

六、环境保护系统建设 189

第六节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190

一、绿色食品概念 190

二、绿色食品标准 191

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布局与建设 194

四、中国绿色食品工程的组织 195

第七节 观光农业开发建设 196

一、观光农业的概念 196

二、观光农业的特点 197

三、观光农业的类型 199

四、观光农业项目的规划 201

五、现代田园化农业建设 203

第八节 农副产品加工开发 204

一、农副产品加工的意义 204

二、农副产品加工的项目分类 205

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的立项原则 208

四、农副产品加工项目规划 208

第七章 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211

第一节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211

一、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的必要性 211

二、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2

三、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政策 212

第二节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管理 213

一、建立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 213

二、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行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 216

第三节 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18

一、行动依据 218

二、目标 219

三、行动 219

第四节 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221

一、行动依据 221

二、目标 224

三、行动 226

第五节 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231

一、行动依据 231

二、目标 232

三、行动 233

第六节 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235

一、行动依据 235

二、目标 236

三、行动 237

第七节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 240

一、行动依据 240

二、目标 242

三、行动 243

第八节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247

一、行动依据 247

二、目标 248

三、行动 248

第九节 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250

一、行动依据 250

二、目标 251

三、行动 252

第八章 实现我国耕地资源总量动态平衡 254

第一节 实现我国耕地资源总量动态平衡的依据 254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254

二、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 255

三、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必要性 256

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面临的挑战和矛盾 258

第二节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途径和对策 260

一、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本途径 260

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 264

主要参考书目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