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创造性的研究取向 1
第一节 创造性研究的心理测量学取向 3
一 创造性心理测量的基本问题 4
二 创造性心理测量研究的主要领域 5
三 评价 7
第二节 创造性研究的认知心理学取向 9
一 创造性认知的理论基础 10
二 创造性认知研究内容 11
三 争议 12
第三节 创造性研究的神经生物学取向 13
一 创造性脑结构成像研究 14
二 创造性脑功能成像研究 15
三 评价 16
第四节 创造性研究的综合取向 16
一 创造性组成成分理论 17
二 创造性系统模型 18
三 创造性投资理论 20
第二章 创造性思维 22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中的认知加工 22
一 创造性认知理论 23
二 创造性思维中信息的激活与抑制 25
三 注意在创造性认知加工中的作用 29
四 记忆在创造性认知加工中的作用 32
五 信息加工速度、灵活性与创造性认知加工的关系 35
第二节 创造性想象 41
一 发散思维 42
二 远程联想 51
三 艺术创作 56
第三节 直觉 60
一 直觉的概述 60
二 直觉的研究方法 63
三 直觉的认知加工机制 68
第四节 创造性语言理解 69
一 隐喻理解 70
二 幽默理解 74
三 汉语歇后语理解 77
总结 78
第三章 顿悟问题的解决 79
第一节 概述 79
一 顿悟 79
二 顿悟问题 81
三 顿悟问题研究的发展 85
第二节 顿悟问题解决的理论 92
一 表征转换理论 92
二 进程监控理论 96
三 选择性加工理论 98
四 类比思维理论 100
第三节 酝酿效应 106
一 酝酿效应的概念 106
二 酝酿效应的研究范式 107
三 酝酿效应的理论 110
第四节 顿悟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16
一 问题特征 117
二 个体因素 119
三 其他因素 122
总结与展望 124
附录:顿悟问题及其答案 126
第四章 创造性思维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130
第一节 创造性想象的脑机制 131
一 发散思维的脑机制 132
二 远程联想的脑机制 143
第二节 顿悟问题解决的脑机制 147
一 思维定式的打破和转移 147
二 组块破解与限制解除 151
三 新颖有效联结的形成 154
四 原型启发 156
第三节 语言创造的脑机制 158
一 创造性语言生成的脑机制 158
二 创造性语言理解的脑机制 159
总结与展望 168
第五章 知识经验与创造 171
第一节 概述 171
一 知识类别与知识表征 171
二 知识与创造关系的传统之争 174
第二节 知识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179
一 图式知识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180
二 联结知识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182
三 样例知识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184
四 程序性知识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186
五 策略性知识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187
六 元认知知识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188
七 创造活动中知识间的交互作用 190
第三节 专家知识对其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192
一 专家知识的组织方式 192
二 专家知识的调用 194
三 专家隐性知识的作用 196
四 专家知识的反向作用 197
总结与展望 199
第六章 创造性人格 200
第一节 创造性与人格关系的研究 200
一 创造性与人格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200
二 个体创造性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 202
三 小结与思考 210
第二节 创造性人格的领域特殊性 212
一 科学领域的创造性人格特点 212
二 艺术领域的创造性人格特点 214
三 社交领导领域的创造性人格特点 217
总结与展望 222
一 创造性本质及其测量标准问题 222
二 对创造人格的作用机制研究不足 223
三 对创造性人格的发展性重视不够 223
四 创造性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223
第七章 创造性的发展与促进 225
第一节 创造性的发展趋势和个别差异 225
一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25
二 创造性人格的发展 230
三 创造性发展的个别差异 232
四 创造性发展的领域特殊性 234
第二节 创造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236
一 家庭与创造性发展 236
二 学校与创造性发展 240
三 社会文化与创造性发展 242
第三节 创造性的促进 245
一 促进创造性的基本要素和条件 245
二 创造性教学与训练 247
三 创造系统观对创造性教育的启示 253
参考文献 257
英中人名对照表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