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3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创新的点、线、面、体&黄修己 3
再谈现代文学史写作的“边界”与“价值尺度”——由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所引发的研讨&温儒敏 11
文学史撰中的著作型与教材型谱系与传统——以现代中国文学史写作为例证&周晓明 17
现代文学史写作的文学观、历史观文学教育问题&耿传明 26
田仲济文学史研究和编纂实践的当代意义&杨洪承 40
语言与思想:文学教育城堡的质料与基座&颜敏 51
繁荣之下的现代文学学科发展问题和思考&陈卫 57
中国近代文学史绪论&关爱和 63
论作为文学史叙述对象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宋炳辉 82
通俗文学入史与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思考&汤哲声 95
论中国现代文学场的形成——以性叙事为例&徐仲佳 100
第二辑 133
现代文学与民国史视角&张中良 133
中国现代文学的“民国意义”&李怡 151
略说“民国文学”的边界、张力与危险&马俊山 158
民国佛教期刊上的白话诗创作&谭桂林 161
略论《极乐地》的文学史意义&张全之 171
民国校园文学的里程碑——论西南联大学生创作&李光荣 175
第三辑 191
晚清文人的末世体验与文学转型&刘晓林 191
批“灵学”破“鬼相”:新文化倡导中需予以重视的一场“硬仗”&陈方竞 202
战后中国左翼文学的三种形态及其文学史意义&黄万华 214
旅游产业的兴起与中国现代风景的发现&吴晓东 236
现代散文学论纲&汪文顶 246
中国散文主体性理论的现代性变革&王炳中 249
欧化与汉语文学语言的生长&毛迅、熊辉 260
“大众化”问题再认识:从左翼到延安&赵学勇 271
论1949年前工农作者的写作讨论与实践&郭亚明、李旺 274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影射现象&金宏宇 281
论陈独秀文学思想的启蒙现代性和政治先锋性&谢昭新 283
鲁迅“世界人”概念的构成及其当代思想价值&张福贵 292
鲁迅研究的六个面向&郑家建 310
关于作家评价的科学性问题——以郭沫若为例&魏建 335
论郭沫若自传写作的现代意义&辜也平 348
戏剧性:曹禺的人格结构与戏剧创作的互释&林婷 362
生产与消费视野中的新都市小说&陈继会、谢晓霞 377
第四辑 389
新史料的发掘与经典作品的重新评价问题——以萧军《八月的乡村》为例&逄增玉 389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史料的辨析和运用——以胡风社团研究为例&周燕芬 400
结社与建党——民初浙江第一师范文人文学与政治活动考论&张直心 405
40年代延安文艺专科性丛书述略&王荣 417
民国时期新疆伊犁地区新文化发展和现代国民意识的确立&安凌 434
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加述考辨与《子夜》主题辨正&曹万生 445
关于《朱光潜传》的一些新史料——兼及互联网搜集材料的新手段&王攸欣 457
周瘦鹃对《简·爱》的言情化改写及其言情观&李今 461
“黄陆案”与中国现代文学“爱情”叙事的转型&王烨、姚芮玲 477
大后方的文学期刊——以陪都重庆为中心&郝明工 488
日据时期台湾的报纸出版发行及与之关联的文学活动&李诠林 499
粉饰逆伪意识形态的书写策略——从王森然的《周作人先生评传》说起&张先飞 508
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地主形象的三次“修改”及其意识形态意味&阎浩岗 52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综述&王炳中 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