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一、研究缘起 1
二、研究意义 10
三、研究现状 14
(一)我国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探索 15
(二)域外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研究 18
四、研究思路 21
五、研究方法 23
(一)文献研究法 23
(二)比较研究法 24
(三)系统分析法 25
(四)实证研究法 25
第一章 公用企业与信息公开 27
一、公用企业的概述 27
(一)公用企业的界定 28
(二)公用企业的特征 40
(三)公用企业的法律地位 49
二、公用企业民营化与信息公开 53
(一)民营化对行政法的影响 54
(二)域外公用企业民营化模式 56
(三)我国政策导向下的公用企业民营化 65
(四)民营化后的公用企业信息公开 71
三、公用企业信息公开与相关范畴 81
(一)公用企业与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 81
(二)公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 85
(三)公用企业与一般企业的信息公开 89
第二章 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正当性 93
一、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合理诉求 94
(一)公用企业的公共服务属性与知情权 94
(二)信息监管的法治政府化与服务政府 102
(三)政府职权的社会化与社会化的公用企业职能 106
二、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制度理性 111
(一)域外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制度模式 111
(二)我国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制度抉择 122
第三章 公用企业信息公开原则 130
一、公用企业信息公开原则的价值 131
(一)为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立法提供准则 131
(二)指导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实践活动 132
(三)弥补信息公开法规范的不足 134
二、公用企业信息公开原则的确立 135
(一)政府信息公开原则之争 136
(二)对政府信息公开原则的解读 138
(三)公用企业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之关系 140
三、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具体原则 141
(一)尊重自主基础上的公开原则 142
(二)利益平衡原则 144
(三)及时便民原则 145
(四)循序渐进原则 147
第四章 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主体 150
一、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 150
(一)权利主体的界定 151
(二)我国权利主体的范围 153
(三)对权利主体内涵的解读 159
二、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 168
(一)对义务主体的解读 168
(二)义务竞合时的主体选择 173
三、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特殊主体 176
(一)公用企业信息公开与风险社会 177
(二)行政机关的特殊信息公开义务 179
第五章 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范围 183
一、信息公开范围的规定模式 183
(一)制约公用企业信息公开范围的因素 184
(二)信息公开范围的规定方式 186
(三)信息公开范围的规定方式之选择 189
二、公用企业应当公开信息的范围 191
(一)域外应当公开信息的范围 191
(二)我国公用企业应当公开信息的内容 194
(三)我国公用企业应当公开信息的类型 196
三、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例外 197
(一)豁免公开的范围 197
(二)国家秘密与豁免公开 204
(三)个人信息与豁免公开 207
(四)商业自主权与豁免公开 210
第六章 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 214
一、公用企业信息公开方式 214
(一)主动公开方式 215
(二)依申请公开方式 226
(三)强制公开方式 232
二、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程序 238
(一)主动公开程序 238
(二)依申请公开程序 242
(三)强制公开程序 249
三、公用企业信息公开收费 251
(一)费用制度的价值 251
(二)费用的确立方式 253
(三)费用减免的范围 256
第七章 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责任和救济 258
一、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责任追究 258
(一)公用企业信息公开追究责任的情形 259
(二)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责任追究形式 264
二、公用企业信息公开的现有救济模式 265
(一)公用企业信息公开救济的实践困境 266
(二)公用企业信息公开审查模式的实践尝试 269
(三)公用企业信息公开诉讼的程序规则 271
三、公用企业信息公开救济机制的构建 275
(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275
(二)专门机关救济 277
(三)公用企业信息公开救济机制的整合与创新 280
结语 282
参考文献 284
后记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