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新中国建筑的观念与体制 9
第一节 建筑中的意识形态 11
第二节 建筑与经济环境 14
第三节 新中国建筑方针的确立 18
第四节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 20
第五节 新中国建筑体制的形成 22
第二章 现代建筑的延续与民族形式建筑的恢复 29
第一节 西方现代建筑的引入 31
第二节 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的现代建筑 32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形式建筑 57
第三章 历史主义与民族形式 61
第一节 梁思成:新中国“民族形式”的奠基者 63
第二节 古典式风格 67
第三节 民族式风格 77
第四节 地域式风格 82
第五节 民族形式的简约化趋势 90
第六节 新的民族形式的终结 102
第四章 外来式:苏联及欧洲的影响 105
第一节 苏联的援建及建筑观的引入 107
第二节 苏联式建筑 111
第三节 欧洲古典主义建筑的影响 119
第五章 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探索 125
第一节 “大跃进”时代的政治形势 127
第二节 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新风格畅想 129
第三节 国际新技术革命的影响 132
第四节 首都十大建筑 140
第五节 新建筑的成长 158
第六章 “文革”时期建筑的政治性与现代性 169
第一节 “文革”时期的建筑活动 171
第二节 “政治挂帅”的建筑设计 172
第三节 岭南建筑的地域性 182
第四节 外交建筑的现代性 187
第七章 社会转向与新型建筑文化构建 199
第一节 社会转向与建筑体制改革 201
第二节 新型建筑文化构建 205
第八章 建筑现代性:传统建筑文脉的现代转换 211
第一节 民族形式的现代继承 213
第二节 新地域建筑的现代实践 233
第三节 地域建筑与地域文化 244
第九章 多元共生的国际化演绎 257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的拓展 259
第二节 现代主义建筑的再兴 263
第三节 高技派与银色派 271
结语 283
附录:大事年表(1949.10—1989.12)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