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脊柱推拿研究概述 1
第二节 脊柱推拿的基础研究概况 3
第三节 中国的脊柱推拿 6
第四节 脊柱推拿的安全性 11
第五节 与脊柱推拿相关的基本力学概念 15
第六节 脊柱推拿生物力学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22
第二章 中国脊柱推拿的历史 27
第一节 中国脊柱推拿的理论基础 28
第二节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的起源和发展 30
第三节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的分类 38
第四节 对中国脊柱推拿未来发展的展望 43
第三章 脊柱推拿的历史及其假说 45
第一节 推拿的定义 45
第二节 推拿的历史 47
第三节 整骨术 51
第四节 按脊疗法 52
第五节 脊柱推拿术语 54
第六节 脊柱推拿疗法的作用机制假说 55
第七节 小结 62
第四章 脊柱脊髓的临床解剖学 65
第一节 脊柱的解剖 65
第二节 脊髓的应用解剖 87
第五章 脊柱推拿手法的生理作用机制 97
第一节 脊椎关节半脱位 98
第二节 脊柱调整与脊柱推拿 101
第三节 关节神经学 102
第四节 疼痛 109
第五节 脊柱推拿或松动疗法的临床疗效 125
第六节 软组织推拿手法 125
第七节 扳机点疗法 129
第八节 结论 137
第六章 脊柱源性痛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140
第一节 痛觉的概念 140
第二节 伤害性感受器 140
第三节 痛觉的初级中枢 142
第四节 伤害性信息的上行传导束 145
第五节 痛觉的高级整合中枢 146
第六节 痛觉的分子机制 146
第七节 痛觉的调制 147
第八节 疼痛的病理生理 150
第九节 外周刺激镇痛 153
第十节 脊髓节段与周围神经的皮肤感觉区分布 156
第十一节 坐骨神经痛 156
第十二节 阴部神经痛与尾神经痛 159
第十三节 腰神经痛 160
第十四节 可引起腰骶部神经痛的各种疾病 163
第十五节 胸部神经痛 174
第十六节 臂神经痛 177
第十七节 可引起臂神经痛的各种疾病 179
第十八节 上颈部神经痛 181
第七章 椎间盘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学 185
第一节 椎间盘的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185
第二节 椎间盘的神经支配 186
第三节 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生理学 187
第四节 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 191
第八章 骶髂关节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195
第一节 骶髂关节的骨性结构 195
第二节 韧带解剖 196
第三节 肌肉和其他组织 197
第四节 运动学研究 198
第五节 研究SI关节方法学上的错误 199
第六节 临床意义和治疗 200
第七节 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再认识 202
第八节 结论 204
第九章 寰枢关节半脱位 207
第十章 脊椎关节半脱位 223
第一节 半脱位的力学定义 223
第二节 半脱位:一种电现象 237
第十一章 推拿局部镇痛研究 248
第十二章 脊柱推拿治疗腰背痛 257
第十三章 骨变形 263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63
第二节 骨结构对应力的反应 272
第三节 神经障碍的应用 280
第四节 颈椎的病理学研究 285
第十四章 脊柱韧带的变形 290
第一节 韧带总的力学特征 291
第二节 脊柱韧带的解剖学 293
第三节 脊柱韧带的大体解剖及功能 297
第四节 结论 302
第十五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形 304
第一节 概述 304
第二节 齿状韧带 308
第三节 脊神经根 309
第四节 延髓和后脑 310
第五节 病理状态下的神经生物力学 312
第六节 脊髓的病理动力学 313
第七节 神经根的病理性动力学 316
第八节 半脱位对脑神经的影响 317
第九节 组织动力应力学概念 317
第十六章 对神经根压迫的再认识 320
第一节 基础解剖学知识 321
第二节 神经根受压的因素 324
第三节 压迫对神经根的影响 326
第四节 炎性介质 331
第五节 疼痛的产生 332
第六节 鉴别诊断及发病率 333
第七节 双卡综合征 335
第八节 结论 336
第十七章 脑血管的基础与临床 339
第一节 血管壁的构造 339
第二节 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339
第三节 脑血管的应用解剖学概况 343
第四节 头颈部位置对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356
第五节 颈部推拿引起脑卒中的临床概况及其发生机制 358
第六节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 362
第十八章 来自姿势性本体感受器的神经干扰 368
第一节 概述 368
第二节 运动单位节段 369
第三节 椎间盘的神经学和本体感受器 369
第四节 神经学 370
第五节 本体感受纤维和外感受纤维 374
第六节 关节神经学 374
第七节 本体反射对肌张力的控制 375
第八节 失神经支配的Cannon定律 378
第九节 结论 379
第十九章 基本的生物力学概念 383
第一节 一些基本的力学概念 383
第二节 定义举例 384
第三节 三维空间上的螺旋轴 389
第四节 螺旋轴理论对脊柱推拿专业的意义 390
第五节 脊柱的耦合运动 391
第六节 颈椎节段的平移 392
第七节 结果 394
第八节 扭矩:被脊柱推拿误用的术语 396
第九节 脊柱力学对脊柱推拿专业的意义 401
第二十章 理想状态下正常人体的直立静态脊柱 403
第一节 理想静态脊柱模型的构建方法 403
第二节 用于脊柱各个圆弧的Delmas标准(H/L=0.9 5) 404
第三节 为什么在矢状面上脊柱静态模型的曲度呈圆弧形 406
第四节 用于测量异常曲度的理想静态正常脊柱模型的应用 407
第五节 结论 410
第二十一章 前后位垂直脊柱与C-脊柱螺旋模型的理论 412
第一节 前后位上的“垂直脊柱”与Johnston的“C形脊柱” 413
第二节 在头颅和胸廓球形体的耦合运动中颈、胸和腰椎的躯体位置 416
第三节 变形所导致的组织变化 418
第四节 肌肉的起止-嵌入角 420
第五节 Johnson“C-脊柱”的强度、抗外力和弹性 421
第二十二章 脊柱的力学模型 423
第一节 基本力学概念 424
第二节 脊柱在力学上的问题 427
第三节 脊柱运动节段的研究 428
第四节 实验研究概述 429
第五节 实验研究:继发性的改变 430
第六节 脊柱运动节段的模型 431
第七节 盘-体单元模型 431
第八节 全脊柱的力学研究 433
第九节 小结 434
第二十三章 异常体位:头、胸和骨盆在三维空间的旋转和平移变化 436
第一节 前言 436
第二节 头、胸和骨盆运动的自由度 437
第三节 体位姿势的变换 440
第四节 前后位和侧位上的简化体位变换 441
第五节 结论和提示 444
第二十四章 腰椎的动力学变化:活动度增大与活动度减小 448
第一节 早期腰椎运动学研究 448
第二节 近年来脊柱运动学的研究进展 449
第三节 小结 453
第二十五章 足部姿势对脊柱力学结构的影响 455
第一节 足部结构 456
第二节 足、下肢和骨盆的运动 457
第三节 步态类型 459
第四节 旋前综合征与腰痛的关系 460
第五节 对足旋前的生物力学分析 461
第六节 足旋前与腰痛的关系 463
第七节 足旋前的检查 463
第八节 足旋前的治疗 464
第九节 结论和提示 465
第二十六章 躯体姿势与机体健康 467
第一节 文献回顾 467
第二节 交感神经 469
第三节 交感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471
第四节 躯体自主神经反射 472
第五节 易化状态 473
第六节 本体感受器和易化作用 473
第七节 反射阻断 474
第八节 推拿的作用 474
第九节 整体躯体姿势的观念 475
第十节 结论 476
第二十七章 弹性、塑性和黏性变形的流变学 478
第一节 简介 478
第二节 应变类型 480
第三节 流变学特性 481
第四节 其他流变学术语 484
第五节 生物材料的特征 486
第六节 结论 490
第二十八章 “椎骨错缝”动物模型 492
第二十九章 颈部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500
第一节 颈部软组织病变在颈椎发病学中的研究进展 500
第二节 颈部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506
第三十章 挥鞭伤的损伤机制 516
第一节 基本的物理学定义 517
第二节 车辆追尾时的力学原理 517
第三节 汽车撞毁的程度与加速度和颈部损伤没有必然的联系 519
第四节 头部相对于躯干的加速度 523
第五节 过伸阶段所致的损伤 524
第六节 过屈阶段所致的损伤 525
第七节 临床症状 525
第八节 挥鞭伤的治疗 526
第三十一章 颈椎牵引 529
第一节 颈椎牵引的历史 529
第二节 牵引疗法的临床应用 529
第三节 颈椎脱位的复位 531
第四节 牵引在非手术疗法中的应用 532
第五节 软组织 537
第六节 韧带损伤 539
第七节 后伸牵引 543
第三十二章 脊柱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549
第一节 脊柱手法在体生物力学研究 549
第二节 脊柱手法的离体研究 553
第三节 力学模型研究 557
第三十三章 常用的脊柱生物力学实验方法 560
第一节 生物力学实验的特点 560
第二节 生物力学实验造模 560
第三节 生物力学实验的主要力学指标 561
第四节 生物力学实验的测试手段 561
第五节 生物力学实验的测试仪器、设备 562
第六节 生物力学实验测试方法 564
第三十四章 脊柱标本的制作 571
第一节 背肌标本制作法 571
第二节 脊柱韧带标本制作法 571
第三节 椎动脉标本制作法 572
第四节 椎骨的常见变异与畸形 572
第五节 脊柱骨骼标本的制作法 572
第六节 神经系统概观标本制作法 574
第三十五章 女性骨质疏松性脊柱畸形的分类研究及其运动、平衡能力的在体对比分析 576
第三十六章 脊柱评估 589
第一节 常用手法及其临床应用 591
第二节 脊柱功能评价的内容 593
第三节 脊柱推拿的安全性评价 617
第三十七章 常用的中国脊柱推拿手法 619
第一节 扳法 619
第二节 扳颈法 625
第三节 胸背部扳法 634
第四节 扳腰法 638
第五节 旋转法 642
第六节 牵颈旋转法 645
第七节 旋颈法 646
第八节 旋胸法 648
第九节 旋腰法 648
第三十八章 功法防治脊柱病 650
第一节 功法概述 650
第二节 脊柱疾病锻炼的常用推拿功法 652
第三节 推拿功法防治脊柱疾病的研究进展 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