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毛绍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304010371
  • 页数:23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基础部分 1

绪言 1

第一节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1

一、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1

二、微生物的共性及其作用 1

三、微生物学的任务 2

第二节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2

一、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3

二、微生物学的分科 4

第三节 微生物与农业、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间的关系 5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 7

第一节 细菌 7

一、细菌的形态及排列方式 7

二、细菌的大小 9

三、细菌的细胞结构 9

四、细菌的繁殖 16

五、细菌的群体形态 17

六、常见细菌类群的代表 19

第二节 放线菌 21

一、放线菌的形态 22

二、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23

三、放线菌的繁殖 24

四、放线菌的代表属 24

第三节 蓝细菌 26

第四节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 27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真菌 30

第一节 真菌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分类 30

一、真菌的营养体 30

二、真菌的繁殖体 33

三、真菌的生活史 35

四、真菌的分类 36

第二节 卵菌及其代表 36

第三节 接合菌及其代表 37

一、毛霉属 37

二、根霉属 38

第四节 子囊菌及其代表 40

一、脉孢霉属 40

二、赤霉属 41

第五节 担子菌及其代表 42

一、锁状联合过程 42

二、担孢子的形成和释放 42

三、伞菌属 43

四、牛肝菌属 44

五、灵芝属 44

第六节 半知菌及其代表 44

一、曲霉属 44

二、青霉属 45

三、木霉属 46

四、头孢霉属 46

第七节 酵母状真菌 47

第三章 非细胞型生物——病毒 49

第一节 病毒的一般特征 49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49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 51

三、病毒的结构 52

四、病毒的繁殖 53

五、病毒的种类 55

第二节 动物病毒 56

一、脊椎动物病毒 56

二、昆虫病毒 56

第三节 植物病毒 57

第四节 噬菌体 57

一、噬菌体的形态和结构 57

二、噬菌体的侵染和增殖 59

三、噬菌体的应用与防治 63

第五节 类病毒 63

第四章 微生物的代谢与生长 65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 65

一、微生物的细胞化学组成 66

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66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68

四、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69

第二节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71

一、微生物产能的主要方式 72

二、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 78

第三节 微生物细胞物质的生物合成 79

一、微生物细胞物质的合成 79

二、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83

第四节 微生物的生长 85

一、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 85

二、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87

三、纯培养的生长曲线 89

第五节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92

一、温度 93

二、水分(湿度) 94

三、pH值 95

四、光与辐射 95

五、化学药物 96

第五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 98

第一节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 98

一、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及其存在状态 98

二、表型变异与基因型变异 99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100

一、基因突变的一般规律 100

二、诱变育种的方法 101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104

一、细菌的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104

二、真菌的杂交育种 108

三、基因工程 109

第六章 微生物生态 111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111

一、土壤——微生物生态系 111

二、植物——微生物生态系 114

三、空气、水域——微生物区系 117

第二节 微生物间以及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 118

一、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118

二、微生物与植物间的相互关系 119

三、微生物与动物间的相互关系 120

第七章 微生物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121

第一节 微生物与碳素循环 121

一、自然界的碳素循环 121

二、不含氮化合物的分解 122

第二节 微生物与氮素循环 125

一、自然界的氮素循环 125

二、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 125

三、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 127

第三节 微生物与硫素、磷素循环 128

一、微生物与硫素循环 128

二、微生物与磷素循环 129

第八章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30

第一节 污水的微生物净化 130

一、生活污水的净化 131

二、工业污水的净化 134

第二节 土壤中化学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134

一、化学农药对土壤及农产品的污染 134

二、微生物对化学农药的降解 134

第三节 沼气发酵 136

一、产甲烷的微生物学过程 136

二、产甲烷菌的一般特性 137

三、沼气发酵的技术 138

四、沼气发酵的综合利用 139

第二篇 农业部分 142

第九章 微生物与土壤肥力 142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分解动态 142

一、土壤中植物残体分解的强度 143

二、不含氮有机成分的分解 143

三、碳氮比对有机质分解的影响 143

四、水稻田土壤活性的特点 144

第二节 有机肥堆制的微生物学 145

一、堆肥 145

二、沤肥 147

第十章 生物固氮 149

第一节 固氮微生物 149

一、生物固氮作用 149

二、生物固氮类型 150

三、固氮微生物 150

第二节 生物固氮作用过程及基本条件 150

一、生物固氮作用的机理 151

二、固氮作用的基本条件 151

第三节 自生固氮作用 152

一、自生固氮微生物 152

二、土壤因素对自生固氮作用的影响 153

第四节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 154

一、根瘤菌 154

二、根瘤的形成、结构和功能 154

三、环境条件对共生固氮作用的影响 156

第五节 其它固氮作用 157

一、红萍与鱼腥藻的共生固氮 157

二、弗氏放线菌与非豆科植物的固氮 157

三、联合固氮作用 157

第六节 根瘤菌接种剂 158

一、根瘤菌剂的增产效果 158

二、生产根瘤菌剂的质量要求 158

三、保证接种的有效条件 158

四、推广接种根瘤菌剂应注意的问题 159

第十一章 微生物与病虫害防治 160

第一节 抗生菌和病害防治 160

一、抗生菌和抗生素 160

二、农用抗生素 161

三、抗生素在植病防治中的应用 162

第二节 微生物和害虫防治 165

一、昆虫病原细菌和害虫防治 165

二、昆虫病原真菌和害虫防治 167

三、昆虫病毒和害虫防治 170

第十二章 微生物与饲料 173

第一节 乳酸发酵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 173

一、青贮饲料 173

二、糖化饲料 174

第二节 提高饲料中粗纤维营养价值的微生物途径 174

一、纤曲及其应用 175

二、人工瘤胃 175

第三节 微生物蛋白质饲料 176

一、利用植物性废弃物作原料 176

二、天然气和石油原料 177

三、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 177

第三篇 食品部分 179

第十三章 微生物与食品生产 179

第一节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 179

一、酒类 179

二、食醋 184

三、乳酸发酵 187

四、谷氨酸发酵 192

五、柠檬酸 193

六、红曲米 194

第二节 微生物酶制剂的生产应用 195

一、酱油 195

二、酱类 198

三、豆腐乳 198

四、微生物酶制剂 200

第三节 微生物菌体应用 206

一、食用菌 206

二、酵母菌与面包生产 209

第十四章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212

第一节 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 212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 212

二、农产品的腐败变质 218

三、畜产品的腐败变质 219

四、水产品的腐败变质 222

五、罐藏食品的腐败变质 223

第二节 微生物与食品保藏 224

一、微生物与食品保藏的关系 224

二、食品保藏方法 225

第三节 食品的微生物学检测 232

一、细菌总数 232

二、大肠菌群 233

三、病原菌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