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自性褝思想之理论基础与核心论趧》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庆彰主编;陈松柏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9863220435
  • 页数:301 页
图书介绍:

序论 1

第一章 憨山自性禅思想之演变与成熟 3

第一节 少年时期——在家因缘与在寺房门因缘 3

第二节 青年时期——武当天台因缘与台山苦行因缘 6

第三节 壮年时期——牢山慈寿志兴寺因缘、曹溪中兴因缘 10

第四节 晚年时期——匡山五乳法云寺因缘、憨山寺肉身嗣祖因缘 16

第二章 憨山自性禅学所对应之客观现实因素 21

第一节 明末之政治现实与社会之趋势 21

一、政权中心之荒弛瘫痪与社会之动乱 22

二、晚明东林党事件与矿税纷争 24

第二节 明末错综复杂的三教环境 26

一、以阳明学为中心之明末儒学 27

二、渐趋衰微之明末道教 29

三、明末佛学界之「三教合一」说 30

四、受世俗王权制约的特殊宗教型态 32

第三节 明末佛教宗门流弊 35

一、禅门没落窳滥,缺乏杰出人才 35

二、参学者习于卖弄文字言说 38

第四节 憨山当时之禅学趋向 41

一、「性」、「相」之融会 41

二、涵摄台贤净密于一炉之禅行 43

三、兼通老庄孔孟之禅体密用 45

第三章 酝酿憨山自性禅之多样性思想氛围 49

第一节 憨山自性禅与儒家思想 49

一、以仁为根本的儒家哲学 49

二、王阳明之良知学 51

第二节 憨山自性禅与道家思想 54

一、以虚静心为主体的道家境界型态 55

二、道家哲学的价值实现之道 56

第三节 清凉澄观之华严思想 59

一、以《华严经》为一切佛说教法的根本 60

二、以一心为宗而达「生佛互在」与「凡圣不二」 62

第四节 法华思想与天台教观 64

一、法华思想之根本意趣 64

二、天台教观底下之止观并重、定慧双修 66

第五节 东山法门以来之净土思想 69

一、东山法门中之一行三昧 69

二、永明延寿之禅净一体说 72

三、云栖莲池之净土思想 74

第四章 憨山自性禅学的思维模式与诠释通路 79

第一节 憨山自性禅之基本思惟模式 80

一、以自性为核心之体用论 80

二、融摄的思惟方式 84

第二节 相应于自性为核心而发展之诠释通路 86

一、止观双运、定慧等持 86

二、「即本体即工夫」之诠释进路 89

第三节 相应于融摄之思维方式所发展的诠释通路 91

一、「一心三观」之中道观 91

二、真俗二谛之圆融相即 93

第五章 憨山自性禅学的本体论基础与动向转化 97

第一节 憨山自性禅学之本体论基础 98

(一)憨山自性禅之本体论特质 98

(二)憨山自性禅之本体论架构 101

一、《起信论》之真常心理论 102

(一)自性之界说、一心二门 102

(二)本觉说、三界唯心转 104

二、龙树之自性说 107

(一)「空」义之界定 107

(二)何谓「自性」 108

三、惠能《坛经》之自性说 110

(一)「何期自性」语之内涵 110

(二)真常与般若合流之自性说 111

(三)「般若三昧」说 112

第二节 憨山自性禅学本体论之动向发展 114

一、憨山对儒家思想之本体论转化 114

(一)憨山〈春秋左氏心法〉之本体论色彩 115

(二)憨山〈大学纲目决疑〉对真常性体之肯定 117

二、憨山之真常自性与道家思想 120

(一)憨山《道德经解》之本体化诠释 121

(二)真常心理论下之《庄子内篇注》 122

三、对于法华与华严思想之本体论转化 126

(一)憨山之本体遍在说 126

(二)从本体论的层面诠释止观 129

(三)憨山本体论底下之澄观华严学 131

四、憨山对于净土思想之本体论涵摄 133

(一)以《坛经》之自性言净土 133

(二)憨山之「自性弥陀」说 135

五、憨山本体论中之「转识成智」问题 136

(一)「即真即妄」的八识说 137

(二)憨山之「转识成智」说 138

六、憨山本体论中之「唯心识观」 141

(一)「唯心识观」之基础 141

(二)唯心识观之实践进程 143

(三)依「唯心识观」结合楞严与禅 144

(四)以「唯心识观」转化一乘观 146

第六章 憨山自性禅学的工夫论基础与核心论题 151

第一节 憨山自性禅学之工夫论基础 152

(一)憨山自性禅学之工夫论特质 152

(二)憨山自性禅学之工夫论架构 155

一、《维摩经》之顿教不二法门 157

(一)《维摩经》之般若「空」观 157

(二)烦恼即菩提 159

(三)心净国土净 160

二、《肇论》之工夫论 162

(一)统摄有无、智境相契的般若观照 163

(二)即动即静、不二相即之体用论 166

(三)谛观无相真谛之般若工夫 168

三、惠能之三无工夫与定慧等持 171

(一)无住为本 171

(二)无相为体 173

(三)无念为宗 174

(四)定慧等持 175

四、大慧宗杲之看话禅 178

(一)看话禅之特点 179

(二)参话头与「死疑」之工夫 181

(三)「理障」说与悟修合一 182

第二节 憨山自性禅学工夫论之核心论题 184

一、「顿悟渐修」说 185

(一)「如来禅」下的「顿悟渐修」 185

(二)「顿悟渐修」之灵活运用 188

二、融贯「宗通」与「说通」之「教禅一致」观 190

(一)从「宗通」、「说通」到「理入」、「行入」 190

(二)憨山对「教禅一致」说之理解 192

三、憨山之「行住坐卧是禅」 194

(一)从工夫论的立场融合华严与禅 194

(二)憨山之「作用见性」说 195

第七章 结论 199

第一节 憨山自性禅学之实证性格 199

一、重视自性本体之实证 200

二、强调融摄会通的精神 201

三、悲智双运与见性成佛 202

第二节 憨山自性禅学在晚明之时代价值 204

一、重振看话禅之禅风 204

二、凸显禅学的世俗性 207

三、突破宗门法脉局限 209

第三节 憨山自性禅学对对中国佛教的影响 211

一、「教禅一致」的积极效应 211

二、推动「禅净双修」的潮流 214

第四节 憨山自性禅学之正面价值与内在局限 216

一、憨山自性禅学之正面价值 217

二、憨山自性禅学之内在局限 221

第五节 总结 226

引用及参考书目 229

附录一 憨山生死学之思维建构与实践策略 243

附录二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之老学诠释模式与通识教育启示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