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篇——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据的探讨 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体系和方法 3
一 “马克思主义”概念 3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框架和方法 8
第二章 马克思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原理 19
一 马克思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原理 19
二 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动力原理 22
三 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原理 28
四 20世纪50年代中国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上公有制社会主义道路 34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共产主义思想——价值共产主义研究 39
一 马克思恩格斯人本共产主义思想的原著考察 40
二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本质上是人本共产主义 59
三 马克思恩格斯人本共产主义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理念 64
第四章 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制度共产主义研究 71
一 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原著考察 72
二 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的科学论证 80
三 依托股份制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缓缓走向共产主义 89
四 无产者变有产者——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归宿 102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过渡”思想——道路共产主义研究 105
一 马克思恩格斯“和平过渡”思想的原著考察 106
二 马克思恩格斯“和平过渡”思想的背景分析 109
三 马克思恩格斯“和平过渡”思想的经济考证 113
四 马克思恩格斯“和平过渡”思想的历史争锋 120
五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与马克思恩格斯和平过渡思想 126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中国马克思主义 129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129
二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道路探寻 142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走向——兼论本书的研究方法 150
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方法篇——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根据的探讨 167
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先导——孙中山三民主义 167
一 三民主义形成的历史条件 167
二 旧民族主义、新民族主义与新民主主义 169
三 旧民权主义、新民权主义与新民主主义 171
四 旧民生主义、新民生主义与新民主主义 174
第八章 新民主主义的生成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78
一 理论引领:马克思、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和殖民地革命理论 179
二 国情判断: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确立 186
三 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形成 191
第九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的主体内容 199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原理 199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 207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今天的启示:走出自我蒙昧 218
第十章 新民主主义建设思想——人民共和国的立国理论 224
一 政治建设: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225
二 经济建设:国营经济领导的多种成分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建设思想 233
三 文化建设:共产主义思想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42
四 社会性质: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新民主主义的社会 248
第十一章 新民主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成基础 253
一 “新民主主义”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254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界定 257
三 新民主主义演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258
四 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否定新民主主义实行社会主义 261
五 20世纪80年代又为什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历史生成上探讨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63
第十二章 由新民主主义理论立论的毛泽东思想 267
一 毛泽东思想是具有确定内涵的科学概念 267
二 毛泽东思想是具有确定内容的科学体系 277
第十三章 中国革命哲学——毛泽东方法论 282
一 毛泽东方法论的产生和形成 283
二 毛泽东方法论的主要原则及导向功能 295
三 “机动思维”:毛泽东方法论的特征 30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方法篇——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方法的探讨 311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形态——邓小平理论 311
一 邓小平理论的现实依据 311
二 邓小平理论的直接来源——毛泽东社会主义实践 329
三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的基本特征 342
四 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导地位的确立 352
五 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方略 354
六 在邓小平引领下,中国人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大转换 368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形态——改革、发展、稳定理论 380
一 中国改革理论 381
二 中国发展理论 396
三 中国稳定理论 405
四 改革、发展、稳定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 423
第十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形态——人本执政发展观——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发展观的历史演变论起 435
一 毛泽东强国意识主导的“国本”发展观 436
二 邓小平富民意识主导的“民本”发展观 440
三 江泽民、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443
四 人本执政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重大价值意义 447
第十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方法论 449
一 开启时代新风的邓小平方法论思想 449
二 正在生成和影响中国的“中衡”新方法——探寻中庸与唯物辩证法的连接和融合 483
结语:学习马克思,“为人类工作”,为“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条件 509
参考书目 513
研究说明和后记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