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中国民营经济的前世今生 1
第一编 民营经济的衰落与消亡 14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营经济 14
第一节 共同纲领的提出 14
第二节 土地改革与富农政策 16
第三节 保护民族资本 18
第四节 发展合作经济 20
第五节 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22
第二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民营经济 25
第一节 打击私人资本投机 25
第二节 统一财经与合理调整工商业 26
第三节 “三反五反”运动与商业调整 29
第四节 对私营金融业的改造 31
第五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和限制 33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36
第一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 36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 37
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9
第四节 传统手工业改造 42
第五节 “新经济政策”设想 44
第四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民营经济 46
第一节 计划体制对民营经济的挤压 46
第二节 人民公社“一大二公”运动 47
第三节 公私合营企业国营化 50
第四节 清除个体私人经济残存 51
第五节 “割资本主义尾巴”运动 53
第二编 民营经济的再生与成长 56
第一章 民营经济的再生 56
第一节 农村改革的突破 56
第二节 个体经济的恢复 60
第三节 私营经济的出现和发展 67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识形态争论 73
第五节 个体私营经济的制度性危机 80
第二章 民营经济合法地位的确立与民营企业的成长 84
第一节 民营经济合法地位的确立 84
第二节 民营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87
第三节 “二次创业”与民营企业的成长 94
第三章 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 102
第一节 民营经济的政策性危机 102
第二节 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 112
第三节 民营企业成为平等竞争的市场主体 118
第三编 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 127
第一章 民营企业的形成模式 127
第一节 个体私营经济——“温州模式” 127
第二节 乡镇企业转制——“苏南模式” 132
第三节 国有企业民营化——“三城模式” 138
第二章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43
第一节 家族制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143
第二节 家族企业的“二代”危机 149
第三节 家族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 152
第三章 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整 160
第一节 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现状 160
第二节 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整 165
第四章 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 171
第一节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171
第二节 民营企业文化的特点 176
第三节 民营企业文化发展趋势 179
第四编 民营企业的战略调整 182
第一章 资本市场战略 182
第一节 民营企业资本市场战略的提出 182
第二节 民营企业国内上市 188
第三节 民营企业境外上市 194
第二章 产业集群战略 200
第一节 产业集群的兴起及其发展 200
第二节 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203
第三节 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209
第四节 北京科技园区和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历程 213
第三章 自主创新战略 218
第一节 民营企业的科技生产力 218
第二节 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以“海归”创业浪潮为例 224
第三节 自主创新成就企业梦想——自主创新经典案例 227
第四章 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233
第一节“走出去”战略的计划和实施 233
第二节 直接投资战略 237
第三节 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典型案例 240
第四节“走出去”战略的外部障碍 244
第五编 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演进 247
第一章 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演进路径和特点 247
第一节 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状况 247
第二节 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演进路径和特点 258
第二章 民营高科技产业的成长与壮大 266
第一节 民营科技企业的兴起 266
第二节 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民营企业 274
第三节 民营通信设备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281
第四节 民营互联网企业的诞生和繁荣 285
第三章 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与发展趋势 290
第一节 由传统制造业走向先进制造业 290
第二节 民营金融业的起步与发展 294
第三节 民营企业进军垄断行业 305
第六编 民营企业家阶层的崛起 314
第一章 民营企业家的产生与发展 314
第一节 民营企业家的产生 314
第二节 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壮大 321
第二章 民营企业家组织 329
第一节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329
第二节 行业协会和商会 333
第三节 民营企业家协会 338
第三章 民营企业家的经济社会角色 346
第一节 民营企业家与社会公益事业 346
第二节 民营企业家的社会价值 350
第三节 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观 354
第四章 民营企业家的成长与中国社会结构变化 357
第一节 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角色 357
第二节 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荣誉 360
参考文献 365
后记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