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宪法理念与宪法诉讼 1
第一节 法治的基本理念 1
一、法与法治 1
二、法律具有普遍性 3
三、法律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4
四、法律的可循性 5
五、法律高于政府 7
六、司法权威与司法公正 8
第二节 法治的实现路径 9
一、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 9
二、创建法治政府 10
第三节 宪法诉讼的由来及其影响 11
一、宪法诉讼的概念 11
二、宪法诉讼的由来——美国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宪法解读 14
三、宪法诉讼的传播与影响 25
四、来自美国的对司法审查的质疑 33
第二章 宪法诉讼的功能 41
第一节 通过宪法诉讼挑起宪法对话 41
一、法院与立法机关之间的对话 41
二、法院与政治力量之间的对话 44
三、司法审查与公众舆论之间的对话 46
第二节 宪法诉讼是实现宪法权利的保障 48
一、权利及其保障 48
二、宪法权利及其保障 51
三、宪法诉讼是实现宪法权利的重要保障 53
四、宪法诉讼创设新的宪法权利 54
第三节 宪法诉讼实现各政治力量之间的平衡 59
一、宪法诉讼解决宪法争议 59
二、宪法诉讼是实现各政治力量之间平衡的平台 60
第三章 宪法诉讼的构成条件 62
第一节 宪法诉讼对象的案件性 62
一、宪法诉讼对象的案件性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63
二、案件要具有成熟性 66
三、宪法诉讼案件对象的非政治性 68
第二节 当事人适格 75
一、当事人适格的含义 75
二、影响原告资格的因素 76
三、原告资格的构成要件 77
四、主张他人利益的原告资格 79
五、主张公共利益的原告资格 81
六、原告的种类 81
七、宪法诉讼的被告 83
第三节 宪法诉讼之诉的利益 85
一、基本权利的保护 85
二、立法的违宪审查 86
三、其他诉求 86
第四节 宪法诉讼的管辖 87
一、宪法诉讼管辖的内涵 87
二、宪法诉讼的审查范围 89
第四章 宪法诉讼的基本法理 94
第一节 宪法诉讼的回避原则 94
一、回避原则的含义 94
二、对宪法诉讼回避原则的评价 96
第二节 合宪性推定原则 98
一、合宪性推定原则的含义 98
二、合宪性推定原则的法理基础 100
第三节 立法事实 103
一、立法事实的含义 103
二、对立法事实的审查 104
第四节 立法裁量 107
一、立法裁量的含义 107
二、立法裁量的审查标准 108
第五节 立法不作为 109
一、立法不作为及其违宪审查 109
二、对立法不作为的救济 113
第六节 立法程序 115
一、立法程序的含义 115
二、对立法程序的违宪审查 116
第五章 合宪性判断的标准 121
第一节 法院司法审查态度的变化 121
一、严格审查原则 121
二、司法最低主义 126
第二节 合宪性判断的标准 129
一、合理性判断标准 129
二、衡量性判断标准 132
三、明确性判断标准 136
四、明显性判断标准 139
五、明显和当前的危险判断标准 140
第六章 宪法诉讼的程序及裁判 144
第一节 宪法诉讼的审理 144
一、司法独立及其保障 144
二、穷尽法律救济途径 155
三、宪法诉讼的预审程序 157
四、宪法诉讼的撤诉与和解 159
第二节 宪法诉讼的裁判 162
一、法官对宪法裁判的决定作用 162
二、宪法判决的落实与政府其他部门、公众舆论的关系 163
三、宪法诉讼的裁判折射出法院对违宪审查的态度 165
四、宪法诉讼的裁判是对宪法诉讼功能的最好诠释 165
五、宪法裁判的类型及效力 166
六、宪法判例的效力 171
第七章 国外宪法诉讼对中国的启示 174
第一节 国外宪法诉讼必要的思想、制度准备 174
一、法治、宪法权威是宪法诉讼建立的前提要件 174
二、宪法诉讼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178
三、司法独立行使审查权是宪法诉讼不可或缺的制度准备 179
第二节 我国从国外宪法诉讼中得到的启示 180
一、我国相关制度的现状及其评价 180
二、我国未来的制度选择 186
三、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 191
参考文献 197
后记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