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张曙光 1
上编 会议发言 2
一、开场篇 2
学科“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茅于轼 2
“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的走势”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毛振华 4
创新型学术研究的重要前提是建立主体意识&史正富 6
构建理论创新的平台&罗必良 8
经济学将发生一场重大的变革&陶永谊 10
二、创新交流篇 11
不现实的假设是否可以接受——理论创新的方法论问题&黄有光 11
对话:陈平、盛洪、高王凌、陈钊、孙涤、张维迎、沈华嵩、林毅夫 21
从均衡经济学到复杂演化经济学&陈平 28
对话:何梦笔、张维迎、黄有光、林毅夫、黄凯南、盛洪 42
经济学分析范式的转变&陶永谊 50
对话:张曙光、史正富、毛振华、黄有光、林毅夫、盛洪、张维迎 59
神经元经济学&叶航 65
对话:莫志宏、杨其静、黄有光、盛洪、林毅夫、孙涤、罗必良 72
新结构经济学&林毅夫 78
对话:何全胜、管毅平、茅于轼、冯兴元、毛振华、张曙光、聂庆平、孟捷、曹正汉、杨其静 87
演化经济学理论创新的综合研究&黄凯南 95
对话:刘业进、黄有光、沈华嵩、陈平、盛洪、吴思、史正富 102
暴力要素及相关均衡&吴思 110
历史对经济学理论的挑战&高王凌 120
对话:秋风、黄有光、孙涤、陈平、冯兴元 124
经济学的转型&张维迎 130
对话:沈华嵩、罗必良、胡必亮、孙涤、陶永谊、李人庆、陈平、盛洪、张维迎 137
三、拾遗补阙篇 144
经济学创新中的几对关系&陈钊 144
数学如何改变经济学&茅于轼 148
结构对制度和转型的影响&曹正汉 151
经济理论如何创新&罗必良 155
揭开“非理性之谜”:经济学的大综合&李斌 158
地方文化、地方经济发展与经济学研究创新&胡必亮 161
理解国有经济:产业控制的政治经济学视角&杨其静 166
会议总结&张曙光 170
下编 相关文献 176
超越新古典——经济学的第四次革命与第四次综合&叶航 176
经济学的革命&沈华嵩 203
超越经济理性的人际合作&孙涤 212
“互利经济学”的创新、偏颇与完善——评陶永谊的《互利:经济的逻辑》&张曙光 222
一般演化框架下“涌现”与合作秩序&刘业进 237
论家庭主义&盛洪 255
仁、恕与交易秩序&姚中秋 279
代谢增长论:市场份额竞争,学习不确定性和技术小波&陈平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