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之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修飞著
  • 出 版 社:广州:花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36040318
  • 页数:4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当代作者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反映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响应党的号召,脱贫奔康的事迹。

一部深刻、动人的好书——《小康之路》序&樊贵宝 1

开篇:一份引起广泛关注的“小康达标申请报告” 1

第一章 中国龙其实就是中国农 5

1 清远穷主要是清远农民穷 5

2 中国穷也主要是中国农民穷 8

3 农民穷是因为住在农村 12

4 农民穷是因为从事农业 14

5 农民穷只因为是农民 17

第二章 中国历代王朝,凡是英明的、有作为的皇帝都看出来,中国只有农民富了,中国才富,农民不富,中国不管怎么富都不算富,所以,都想让农民富起来 20

1 汉刘邦的“重农抑商” 20

2 “文景盛世”的“以农为本” 24

3 武则天的“无为”治农 29

4 清皇帝自己种试验田 32

第三章 毛泽东采取的治农办法虽然未达到预期效果,但他的动机,还是想让农民富起来 36

1 土地改革确实焕发了农村的生机 36

2 互助组初级社还多少能给农民带来好处 38

3 到高级社就不行了 41

4 人民公社乱糟糟 43

第四章 邓小平让农民富起来的办法好,效果也好 48

1 “猫论”一出场就变了样 48

2 一次真正的挫折 53

3 这时才算迈出了第一步 58

第五章 广东省、清远市对农民的脱贫奔康一贯高度重视 66

1 粤北贫困地区历来是各级党政领导关注的重点 66

2 清远市一直在设法让农民从贫困中走出来 71

3 大动作之一:农业异地开发,十八万人口大迁移 77

4 大动作之二:工业异地开发,阳光新城的建设 87

第六章 清城区的小康达标行动走在全市的最前头 95

1 建市前最初的外资应用 95

2 绿化荒山,改善农业生态条件 98

3 黄伙荣书记的“八年抗战” 101

4 一分钟想通了五十年 103

5 奔小康重点在农村 108

第七章 二届区委承前启后抓小康 111

1 邹学军书记上任先算账 111

2 把公路修到自然村 116

3 从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抓起 118

第八章 第三届区委大手笔做大文章 124

1 勇于开拓进取的温镜潮书记 124

2 提出以奔康统揽全局 127

3 大抓文明村建设 133

4 他们日夜为奔康操劳 136

第九章 为农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140

1 大手笔之一:大抓水利 140

2 大手笔之二:改变农村的卫生习惯 142

3 大手笔之三:借脑借种借地搞科技 144

4 大手笔之四:抓治安,为奔康保驾护航 147

第十章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落实到增加农民收入上 152

1 对农民增收问题的关注和忧虑 152

2 一个重大决策: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调头 155

3 农业产业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159

4 尽力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 164

5 农民增收的数字可靠吗? 167

第十一章 清远的“门口”和“窗口”源潭镇 171

1 农业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171

2 基础设施建设抓得紧 173

3 城镇化进程已成雏形 175

4 支柱产业遍地开花 178

5 二十项工程同时剪彩 180

第十二章 近城不像城的附城 184

1 增创发展新优势 184

2 华昀与环镇公路 187

3 形成了四大产业带 190

4 “公司+农户”的韭菜花基地 192

5 科学技术引导群众致富 194

第十三章 过去打架不打球、现在打球不打架的龙塘 196

1 龙塘现已成为一方乐土 196

2 “一村一策”促进经济发展 199

3 调出稻田种蔬菜 201

4 保姆式的招商引资 203

5 别开生面的“四长接待日” 206

第十四章 陶铸原来办的点:洲心 210

1 洲心历来就有名 210

2 清远鸡就是洲心鸡 213

3 带身份证的猪 216

4 闻名遐迩的建筑之乡 220

第十五章 靠水吃水的石角 223

1 稻田剩下的不多了 223

2 处处都是养鱼塘 226

3 富而重教的石角人 230

4 致富不忘精神文明建设 232

第十六章 赶着鹅群奔小康的横荷 235

1 发展才是硬道理 235

2 横荷鹅为清远争得了荣誉 238

3 集镇建设也搞结构调整 241

4 脱贫致富村貌新 244

第十七章 地穷志不穷的高桥 248

1 以城旺镇的“人气工程” 248

2 干部带头种粉蕉 250

3 辣椒在广东也找到了娘家 252

4 公路沿线到处是财宝 255

第十八章 半城半乡的松岗 258

1 农村富了城也富 258

2 居住环境更舒适了 262

3 股份制给经济注入活力 264

4 第三产业培植新的增长点 266

第十九章 不是小市的小市 268

1 原来的清城没有小市只有大市 268

2 现在的小市已经不是小市了 270

3 专业户的发展体现了农业布局的水平 273

第二十章 粤北古城连州也小康达标了(上) 277

1 连州以发展统揽全局 277

2 一个龙头带活万千农户 281

3 连州重塑“小广州”形象 283

4 “绿色银行”效益好 287

5 重头戏:劳务输出 290

第二十一章 粤北古城连州也小康达标了(下) 295

1 户户都建了新房的保安 295

2 眼光独到的西岸镇 298

3 三个凡是的连州镇 300

4 靠种本地特产致富的星子镇 303

5 上种黄金下种白银的大路边镇 306

6 连州最大的“菜篮子”东陂镇 308

7 满目秀色的丰阳镇 311

8 结构调整走在前头的龙坪镇 314

9 九陂镇里老板多 317

第二十二章 清新县已站在小康的门槛上 321

1 冯国德书记的发展观 321

2 邓光荣书记想尽一切办法“富民旺镇强县” 325

3 阮灶新书记大力推进脱贫奔康进程 331

4 欧勇书记与升平镇砂糖桔 335

5 太平镇已成为一座“绿色金矿” 338

6 小康路上大步向前的太和镇 342

7 现代生态农业大发展的山塘镇 346

8 “穷金刚”白湾镇也变了样 350

9 李长春书记亲自引进的温氏集团 352

第二十三章 “天下之穷处”阳山正在向小康迈进 356

1 一心想着脱贫奔康的谢土新书记 356

2 着力发展五大龙头产业 359

3 著名的东山乡也露出了笑脸 362

第二十四章 奋力奔康各县市都变了样,变样之一:农村不像农村 366

1 泥砖房变成了混凝土红砖房 366

2 沟渠村道硬底化 369

3 十项小康标准都达到省的要求 372

第二十五章 变样之二:农民不像农民 378

1 农民中至少有一半人在学习,成为学生 378

2 留在农村的都是半农半商 381

3 走出农村的大多半商半工 384

4 不少农民经商办厂成了老板 386

第二十六章 变样之三:农业不像农业很多进入小康生活的农民,都丢下种了几代人的水稻,经营其他品种,农业已经完全不是过去的农业,出现了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全新样式 391

1 签约农业 391

2 定单农业 392

3 生态农业 393

4 休闲农业 394

5 观赏农业 397

6 示范农业 399

7 坡土农业 400

8 笋竹农业 402

9 牧草农业 404

10 水塘农业 406

11 养殖农业 408

12 三宝农业 409

13 乡品农业 411

14 资源农业 413

第二十七章 困扰中国数千年的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发展到今天,解决的结论是什么?根据清城区等县市小康达标所得到的经验是:农村要富就要丢掉“农”字,三农要跳出三农框框,使农村不再像农村,像什么?要像城镇,走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道路 416

1 建好城市带动乡镇 416

2 建好乡镇带动村 418

3 让村向乡镇和城市靠拢 420

第二十八章 结论之二:农民要富也要丢掉这个“农”字,让农民不再像农民,像什么?要像工人、像学生、像干部、像老板,提高素质,走白领化的道路,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 423

1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423

2 一个在旧城里建新城的企业家 426

第二十九章 结论之三:农业要强,也要丢掉“农”字,使农业不再像农业,像什么?除上面列出的14种多样化经营外,最终还是要走西方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的“农业工业化”的道路 431

1 清城区委关于融入珠三角的构想 431

2 肖文区长精心打造“四张牌” 434

3 清城区千方百计在招商引资 440

4 “工业立区”终于有眉目了 442

5 龙塘的“八大工业城”成为城区的骄傲 445

6 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