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辑刊 五编 第2册 先秦三晋文化研究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明孙主编;陈温菊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862544167
  • 页数:279 页
图书介绍:

上册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 1

一、先秦文化的开创性地位 1

二、三晋文化地处中原文化的中心 2

第二节 研究范围 3

一、「先秦三晋文化」的界定 3

二、研究范围 4

第三节 研究方法 5

第四节 晋立国前的山西文化 5

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 6

二、古史传说时代与三晋文化 14

第二章 地理背景与国家历史 19

第一节 三晋文化的地理环境与文化渊源 19

一、晋国与赵、魏、韩之疆域 20

二、三晋文化区的地理环境 27

三、三晋文化的渊源 31

第二节 晋国史略 40

一、晋的始祖与初封 40

二、晋国的世系 41

三、晋国大事记要 43

第三节 赵国史略 50

一、赵的始祖与初封 50

二、赵国的世系 50

三、赵国大事记要 52

第四节 魏国史略 60

一、魏的始祖与初封 60

二、魏国的世系 60

三、魏国大事记要 62

第五节 韩国史略 66

一、韩的始祖与初封 66

二、韩国的世系 67

三、韩国大事记要 68

第三章 都城建筑 71

第一节 晋国都城与遗址 71

一、晋都历史 71

二、侯马新田遗址 75

第二节 赵国都城与遗址 84

一、赵都历史 84

二、古邯郸城遗址 86

第三节 魏国都城与遗址 90

一、魏都历史 90

二、禹王城遗址(安邑) 91

第四节 韩国都城与遗址 93

一、韩都历史 93

二、新郑故城遗址 94

第五节 三晋都城建筑的特色 97

一、都城的规划 97

二、建筑技术 102

三、建筑工具与材料 112

第四章 经济文化 121

第一节 农业 121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21

二、土地制度与税制 133

第二节 商业 139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 139

二、城市兴起和交通发达 144

三、关税和市税 153

四、货币制度 155

第三节 工业 166

一、冶金业 167

二、制陶业 176

三、制革业 177

四、木工制造业 178

五、纺织业 179

六、玉石骨蚌业 181

七、盐业 183

第五章 政治文化 187

第一节 职官制度 187

一、晋国的世官制 188

二、赵、魏、韩的官僚制度 209

第二节 军事制度 233

一、晋国军制 233

二、赵、魏、韩军制 247

第三节 法律制度 264

一、晋国的法律制度 264

二、赵、魏、韩的法律制度 271

下册 281

第六章 社会文化 281

第一节 社会构成 281

一、社会性质 282

二、社会结构 292

第二节 社会制度与风俗 299

一、婚姻制度与风俗 299

二、丧葬制度与习俗 310

三、祭祀与信仰习俗 324

四、养士风尚 333

五、民风与民性 334

第三节 社会生活 337

一、饮食 337

二、服饰 342

三、居住 348

四、交通 349

五、教育 351

六、娱乐 354

第七章 天文历法 357

第一节 对日月星辰的认识 358

一、日月 358

二、五大行星与岁星 359

三、二十八宿与四象 360

四、辰与分野分星 362

第二节 历法 366

一、三晋行夏历 366

二、纪年与置闰 368

三、纪月与纪日 370

四、纪时 372

五、四季与节气 373

第三节 天文占星家 374

第八章 三晋文字 377

第一节 书写材料 379

一、青铜器 379

二、玉石 380

三、货币 382

四、陶器 382

五、其他 383

第二节 侯马盟书 385

一、盟誓与盟书 385

二、盟誓遗址的发现 387

三、盟书的内容与性质 388

四、盟书的年代 391

五、盟书文字的特征 391

第三节 三晋文字的特征 394

一、青铜铭文 394

二、盟书文字 398

三、货币文字 398

第九章 学术思想与文学成就 401

第一节 法家思想文化 401

一、三晋法家人物与学说 402

二、三晋法家思想的渊源 425

三、三晋法家思想产生之因 428

第二节 名家与纵横家 431

一、名家 431

二、纵横家 439

第三节 儒家及其他学派 443

一、儒家 443

二、兵家 448

三、道家 452

第四节 文学成就 454

一、诗歌 454

二、辞赋:荀子的〈赋篇〉 456

三、诸子散文 457

第十章 结论 461

重要参考文献 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