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会工作理论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静源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308144506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立足高校工会,放眼中国工会工作和工运事业,以中国工会理论为指导,较为系统地回顾、总结了几十年来高校工会所做的主要工作。本书在回顾、总结当中,努力廓清这些工作发展的来笼去脉、理论出处和政策依据,分析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同时阐明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发展的重点和努力方向。本书内容,还包括作者结合多年从事高校工会工作的思考和体会,就有关工会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疑难作出解读,内容涉及工会经费、罢工、维护职能、新时期维权观、票决制、“两委”合一、校务公开与工会关系、教代会与工会关系、教职工福利和工会福利、旅游与工会疗休养等等,以求扩面,增强实用性。除此之外,书稿中还包括作者多年来撰写的有关论文和调研报告,以求深度,提升书稿层次。

第一章 工会理论 1

绪言从基本问题入手思考 1

第一节 工会基础理论 5

第二节 中国工会发展脉络及其特点 19

第三节 高校工会组织性质、地位和作用 39

第四节 高校校、院两级工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 47

第五节 高校工会与党委、行政以及教职工会员的关系 52

第六节 高校工会工作的实践体会 55

第二章 教代会 61

第一节 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61

第二节 学校教代会制度的由来 64

第三节 学校教代会制度的法律法规依据 68

第四节 教代会的职权 68

第五节 教代会代表的基本条件、素质要求、权利和义务 77

第六节 教代会的组织规则 80

第七节 发挥教代会作用应处理好几对关系 81

第八节 召开教代会把握好几个环节 87

第三章 高校民主管理 90

第一节 民主 90

第二节 管理 93

第三节 民主管理 93

第四节 高校民主管理 95

第五节 高校民主管理的依据 97

第六节 高校教代会制度是推进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98

第七节 创新高校民主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102

第四章 “职工之家” 106

第一节 “建家”背景 106

第二节 “建家”工作的发展历程 109

第三节 “职工之家”活动的基本特征 124

第四节 “职工之家”活动的基本经验 124

第五节 高校“教工之家”、“教工小家”建设的实践 126

第六节 高校“建家”工作的方式方法 130

第七节 高校“建家”工作的实践体会 131

第八节 新时期新阶段“建家”活动的意义以及高校“建家”活动的努力方向 135

第五章 “创争” 138

第一节 “创争”背景 138

第二节 “创争”活动的意义 141

第三节 “创争”活动的目标、要求 142

第四节 “创争”活动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146

第五节 正确把握、运用“创争”考评体系 148

第六节 “创争”活动在高校的实践 152

第七节 高校“创争”活动在路上 155

第六章 送温暖 184

第一节 送温暖活动的背景 184

第二节 送温暖活动的发展历程 185

第三节 送温暖活动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88

第四节 送温暖活动的意义 192

第五节 送温暖活动在高校的实践 193

第七章 疗休养 196

第一节 职工疗休养活动的由来 197

第二节 职工疗休养活动的发展历程 198

第三节 职工疗休养活动的政策 204

第四节 高校工会疗休养活动的实践 214

第八章 “面心实” 220

第一节 “面心实”活动的背景 220

第二节 “面心实”活动的目的、意义 221

第三节 “面心实”活动的要求和工作方法 222

第四节 高校开展“面心实”活动的主要做法 224

第五节 新时期深化“面心实”活动的思考 225

第九章 高校工会理论研究 228

第一节 “理论研究”的理解 228

第二节 工会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229

第三节 工会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基本方法 231

第四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理论研究工作的重点 232

第五节 高校工会理论研究的认识误区 233

第六节 高校工会理论研究工作的方式方法 235

第七节 高校工会理论研究工作的实践体会 236

附录 工会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论文 239

高校编外职工加入工会的理性思考 239

高校编外人员“体面劳动”的现状及实现途径探讨 245

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劳动关系若干问题探究 254

高校工会、教代会“两委”合一模式的理性思考 259

高校聘用制改革的民主管理探究 264

浙江师范大学工会“三进”工程试点的实践与探索 272

浙江省高校推进“两个普遍”工作现状、存在的困难及对策探讨 283

参考文献 297

索引 299

后记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