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庆山,史瑞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6846561
  • 页数:2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于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认识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心理特征、精神状态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网络社会的研究,对于科学认识和判断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与上述大学生的客观存在状态和变化规律相适应,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教育方式等方面也要实现相应的转变或转型。本书作为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高校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规定,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引言 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4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6

四、研究特色与创新 8

第一章“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调查报告 10

一、研究目的与预期研究成果 10

(一)形成定量的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基础数据 10

(二)优化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的数据采集方式 10

(三)形成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的研究模式 11

(四)形成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的总体性描述 11

二、核心成果:《大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及心理状况调查表》编制过程和科学性验证 12

(一)明确研究目标,确定问卷结构 12

(二)前期资料收集,确认问卷题目类型和数据类型 12

(三)访谈法:收集问卷题目 13

(四)信度检验:初步试测 13

(五)项目分析:研究生评定 13

(六)内容效度检验:专家评审 14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 14

(一)研究方法 14

(二)研究工具 16

四、研究进程 17

(一)确定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成果阶段 17

(二)确定问卷设计结构及要素组成阶段 17

(三)初稿要素适应性测试阶段 18

(四)问卷结构要素分析及问卷反映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状况分项报告分析阶段 19

(五)问卷结构内容调整后验证性调查阶段 20

(六)研究报告撰写与修改阶段 22

(七)项目结题准备阶段 24

五、研究难点、创新点与未来研究展望 24

(一)研究难点 24

(二)研究创新点 25

(三)取得的成绩和未来研究展望 26

六、数据分析与结论 27

(一)大学生浏览网络信息的偏好和关注焦点 27

(二)手机作为大学生上网终端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及心理的影响 30

(三)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的现状 32

(四)大学生使用网络论坛的现状 34

(五)校园网如何为大学生提供安全可控的情绪宣泄环境 36

(六)大学生对网络主流观点的认可度 38

(七)发帖人身份对大学生网络互动行为的影响 41

(八)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有效网络模式 43

第二章 大学生浏览网络信息的偏好和关注焦点的研究与实践 45

一、大学生浏览网络信息的数据分析 45

(一)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径 45

(二)大学生普遍关注时政和娱乐信息 49

(三)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信息关注点有所偏重 50

(四)信息推送、入党等因素是学生关注时政信息的主要原因 51

二、大学生关注网络信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3

(一)大学生关注网络信息存在的问题 53

(二)大学生关注网络信息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4

三、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时政信息关注程度的对策建议 55

(一)搭建综合网络平台,加强对时政信息的有效发布 55

(二)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56

(三)利用新媒体发展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6

(四)网上网下通力合作,构建网络学习社区 56

四、大学生网络浏览行为教育案例研究与实践指导 57

(一)案例描述 57

(二)案例分析 58

(三)解决方法 61

第三章 手机上网终端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及心理影响的研究与实践 63

一、手机上网终端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及心理的现状调查分析 63

(一)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和需求的调查分析 63

(二)大学生对手机上网终端与电脑上网终端认可度的对比分析 65

(三)手机上网终端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调查分析 66

(四)手机终端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的调查分析 67

二、手机上网终端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及心理的影响研究 70

(一)手机上网终端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及心理的成因分析 70

(二)运用手机载体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73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手机载体的有效运用案例研究与实践指导 76

(一)案例描述 76

(二)案例分析 77

(三)解决方法 82

第四章 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情况的研究与实践 84

一、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情况的现状 84

(一)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种媒介 84

(二)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的现实情况分析 91

二、大学生借互联网学习的利弊分析 95

(一)使用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 95

(二)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时要避免的几个问题 96

三、对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引导 97

(一)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98

(二)加强学生网络行为教育 99

(三)完善网络学习交流机制 100

四、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现状引导案例研究与实践指导 101

(一)案例描述 101

(二)案例分析 105

(三)解决方法 107

第五章 大学生使用网络论坛的研究与实践 109

一、大学生使用网络论坛现状的数据分析 109

(一)大学生对论坛选择及使用频率的数据统计分析 109

(二)大学生网络论坛使用习惯的数据统计分析 111

(三)大学生网络论坛使用现状的数据统计分析 113

(四)大学生使用校园BBS的数据统计分析 115

二、网络论坛影响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原因分析 116

(一)网络论坛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116

(二)网络论坛影响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分析 117

(三)网络论坛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分析 118

(四)校园BBS对大学生吸引力减弱的原因分析 119

三、如何利用网络论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120

(一)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正确三观 120

(二)把握学生网络思想动态并及时引导 120

(三)开设实名博客,进行网络辅导 121

(四)不断深化数字校园建设,推动高校BBS发展 122

四、网络论坛的非理性表达案例研究与实践指导 122

(一)案例描述 122

(二)案例分析 124

(三)解决方法 126

第六章 校园网如何为大学生提供安全可控的情绪宣泄环境的研究与实践 128

一、校园网情绪宣泄环境的调查分析 128

(一)人口信息数据统计分析 128

(二)大学生网络使用程度数据统计分析 130

(三)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数据统计分析 132

(四)网络情绪宣泄认可度与宣泄方式数据统计分析 133

(五)大学生对校园网的认知与满意度数据统计分析 135

二、构建校园网情绪宣泄环境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35

(一)大学生存在利用校园网进行情绪宣泄的需求 136

(二)校园网的技术特征能够满足大学生情绪宣泄的需求 136

(三)校园网的监管机制为大学生提供了安全可控的情绪宣泄环境 137

三、校园网为学生提供安全可控情绪宣泄环境的对策建议 138

(一)校园网应注意细分服务对象,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 138

(二)校园网应同时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满足学生即时情绪宣泄的需求 138

(三)校园网应建立网络情绪宣泄资源库 138

(四)校园网应坚持“放纵适度”原则,建立合理的校园网监管互动机制 139

四、大学生网络情绪宣泄引导案例研究与实践指导 140

(一)案例描述 140

(二)案例分析 141

(三)解决方法 143

第七章 大学生对网络主流观点认同度的研究与实践 147

一、大学生对网络主流观点的认同状况描述 147

(一)大学生乐于从网络中获取主流观点 147

(二)网络明显增强了主流观点的渗透性 149

(三)大学生对主流观点的认同出现矛盾性 150

(四)大学生对网络主流媒体观点存在一定逆反心理 151

二、大学生对网络主流观点认同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152

(一)大学生获取主流观点的出发点不同 152

(二)大学生对主流观点认同与否与其对网络主流媒体的信任度有关 153

(三)大学生对多样化的网络观点有困惑 153

(四)大学生对主流观点阐述的详尽度和多维度有需要 155

三、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主流观点认同度的对策建议 155

(一)将校园网打造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156

(二)加速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转型 157

(三)完善大学生网络舆情疏导和应急机制 157

(四)强化大学生中网络主流媒体话语权 158

四、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教育案例研究与实践指导 159

(一)案例描述 159

(二)案例分析 161

(三)解决方法 163

第八章 发帖人身份对大学生网络互动行为影响的研究与实践 166

一、发帖人身份影响大学生网络互动行为的数据分析 166

(一)陌生网友身份对大学生微博互动行为的影响 167

(二)辅导员老师身份对大学生网络互动行为有显著影响 168

(三)发帖人身份对大学生对博文观点认可度转变的影响 170

(四)大学生对发帖人身份影响力的认知 171

(五)结论 173

二、发帖人身份影响力程度差异的原因分析 174

(一)发帖人身份影响力有限的原因分析 174

(二)发帖人身份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影响力程度差异分析 174

(三)不同发帖人身份影响力程度差异分析 175

三、根据不同发帖人身份影响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175

(一)应提高学校教师的网络活跃度和影响力 175

(二)应围绕大学生同辈群体树立大学生的“意见领袖” 176

(三)加强网络监管,发挥名人微博正向引导作用 177

四、网络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与实践指导 178

(一)案例描述 178

(二)案例分析 179

(三)解决方法 183

第九章 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有效网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86

一、大学生对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网络模式认可度的调查分析 186

(一)大学生对网上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关注度调查 186

(二)大学生对网上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认可度调查 187

(三)大学生对网上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关注动机的调查 190

二、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有效网络模式研究 191

(一)现阶段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网络模式存在缺失的原因分析 191

(二)构建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政策普及和模范人物宣传的有效网络模式对策建议 194

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案例研究与实践指导 196

(一)案例描述 196

(二)案例分析 198

(三)解决方法 201

附录:大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及心理状况调查表 203

参考文献 217

后记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