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五十年清朝必亡——赵烈文是如何发出这一石破天惊预言的? 3
1.赵烈文家世及学习经历 3
2.第一次进入曾国藩幕府,两人差点失之交臂 5
3.第二次进入曾国藩幕府,“见面礼”是一份“识解闳远”的万言书 10
4.肩负特殊使命去上海 15
5.被临时安排到曾国荃身边帮忙 18
6.曾国荃的秘书和参谋不好当 20
7.曾国荃的错误却记到了赵烈文账上 28
8.赵烈文也给曾国荃惹过祸 31
9.归根结底是多上了奏折 35
10.曾国荃功成身退,与赵烈文和好如初 39
11.需要曾国藩尽快做出决断的几件大事 41
12.曾国藩要赵烈文写信做曾国荃的思想工作 48
13.赵烈文识破了朝廷的调虎离山计 50
14.赵烈文再次离开曾国藩,并拜他为师 53
15.赵烈文对曾国藩也有看法 55
16.第三次进入曾国藩幕府,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58
17.石破天惊的预言:不出五十年清朝必亡 79
18.清王朝不仅“大势”已去,而且“气数”将尽 81
19.历史准确地应验了赵烈文的惊人预言 84
20.曾国藩既是清王朝的拯救者,又是这个王朝的主要掘墓人 86
21.曾国藩自食其果 88
22.天下虽大,却没有曾国藩容脚的地方 95
23.赵烈文为什么不劝曾国藩做皇帝? 100
24.曾国藩逼赵烈文出去做官 107
25.奏调直隶任职 108
26.坚决不跑官要官 111
27.婉拒曾国藩的特殊照顾 114
28.赵烈文的官位最终还是曾国藩暗中运作得来的 116
29.称病辞官回乡 117
“良幕”怎么是“劣幕”——左宗棠的成功是清朝政治的失败 122
1.年轻时就有不同凡响的见识和追求 122
2.师友渊源 124
3.秉烛夜话 127
4.第一次出山佐幕:“斯人不出,奈苍生何” 131
5.小试牛刀,初露锋芒 133
6.倡议建立湘军 135
7.协助张亮基收拾湖北烂摊子 136
8.第二次进入湖南幕府:“不得已勉为一行” 138
9.湖南是“幕友当权,捐班用命” 141
10.稳住湖南官场大局,保护刚刚诞生的湘军 143
11.“内清四境,外援五省” 148
12.“通绅民之气” 153
13.声名鹊起 158
14.左宗棠并不是全才 161
15.“忘(王)八蛋,滚出去!” 162
16.左宗棠与文格的恩怨和满汉矛盾 167
17.“良幕”怎么是“劣幕” 170
18.“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 173
19.从幕后走上前台 178
20.左宗棠没有自立门户之意 180
21.志在平吴,不在入蜀 182
22.因祸得福,否极泰来 184
23.左、樊之争的后续故事 185
劣币驱逐良币——汪辉祖独善其身无力回天 190
1.尊严要比金钱重 190
2.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 191
3.严是爱,宽是害 192
4.哪怕轻微的肯定和赞扬,对好学上进的年轻人都是巨大的鼓舞 193
5.知识就是力量 194
6.初生牛犊不怕虎 195
7.此君“甚有胆识” 197
8.合则留,不合则去 198
9.舍律引礼息争讼 199
10.一年几得好时光 201
11.胡文伯支持鼓励汪辉祖自学成才 202
12.选择幕府宜谨慎 205
13.“此批得体!此批得体!” 206
14.非分之财得之是祸 210
15.结束在江苏的幕友生涯 212
16.“治刑名者,奈何不慎?” 215
17.“立志作举业文字,不敢懈” 217
18.引经据典决疑案 218
19.判案工作要坚持“爱民”和“省事”原则 220
20.在儒家经典面前,法律是一根可以灵活应用的橡皮筋 222
21.一帙《无为教经》差点害死九个信佛的人 223
22.不可轻信别人整理好的口供材料 225
23.官员政绩怎能大于人命 228
24.让信奉种肥田不如告瘦状的人彻底死心 231
25.不要轻易引用成案判案 235
26.汪辉祖也有封建卫道士思想 237
27.好幕友十分难得 239
28.吏治腐败是社会风气败坏的根源 241
29.汪辉祖何以成了香饽饽? 244
30.共事不成情义在 248
31.诗书根底深的巨大威力 250
32.“首欲回时先废书” 253
33.轰动一时的方骨案 256
34.莫名其妙的逼嫁案 259
35.上梁不正下梁歪 261
36.领导要管好自己身边人 263
37.劣币最终驱逐良币 266
38.当之无愧的一代名幕 268
附录:刑名师爷是司法秘书而不是法官 271
后记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