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海派文学与摩登 1
第二节 作为文化实践的摩登与反摩登 7
第二章“摩登”考辨 16
第一节从“Modern”的音译词到“时髦” 16
第二节 词性色彩:从中性到贬义 21
第三节“摩登”与“现代”的纠缠 25
第三章“摩登主义”:日常生活的美学 28
第一节 时尚、商品美学与日常生活 29
一 时尚生产体系:以时尚杂志为中心 29
二 作为商品的“新”与“摩登” 36
第二节 时尚杂志与海派文学的生产 43
一 时尚与作家的互动 43
二“集纳主义”与海派文学生产 52
第三节 现代主义抑或“摩登主义”?——新感觉派作家的文学实践 60
一 追逐“新兴”与“尖端” 61
二“摩登主义” 66
第四章“革命文学”与“革命”摩登 74
第一节 何为“革命文学”? 75
一“同情”?“热情”?“情绪”? 75
二“荣冠”?“意识”?“实践”? 79
第二节 鲁迅“革命文学论”的形成及其独特性 87
一 从北京到广州:“穿湿布衫” 89
二“革命文学”论战:“打破这包围的圈子” 92
三 文学:作为“永远革命”的场域 95
第三节“革命”摩登 100
一“革命”叫卖 102
二“为文学而革命” 108
第五章“摩登主义”与文化消费 119
第一节20世纪30年代的杂志生态 120
一 杂志重要性的凸显与文人归趋 121
二 杂志的“商业竞卖”与消费主义文学的兴起 125
第二节 名人效应、“文人无行”与新黑幕小说 132
一 所谓“提拔无名作家” 132
二“自传年”:自传类作品的兴起 135
三“文人无行”与新黑幕小说 139
第三节“摩登主义”与异国情调 144
一 都市作家的洋派生活方式 144
二 作为价值观念的异域情调 148
三 异域情调的政治 154
第六章“摩登主义”文学中的现代体验及想象 159
第一节 本埠新闻与都市想象 160
一 看不见的城市 161
二 情色化的城市 167
第二节“疾病”的意义——现代体验及其叙述 171
一 作为叙事结构的“疾病” 172
二 作为都市生活不适应症的“疾病” 178
第三节 重新掌控“她者”——女性嫌恶征 182
一由“摩登女郎”引起的焦虑 182
二 重新掌控“她者” 185
第七章 摩登与反摩登 192
第一节“真实”之辩 193
第二节 左翼文学的反摩登——以张天翼为例 201
第三节 国货运动、新生活运动中的“摩登破坏团”事件 208
一 国货运动与摩登 209
二 新生活运动与摩登 212
第四节 尾声:“全盘西化”、“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与现代化 216
一“全盘西化”与“世界化” 217
二“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的虚妄 220
三 一个未完的问题:如何现代化? 224
第八章 结论 228
参考文献 238
后记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