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1
一、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11
一、在经济方面的特征 11
二、在政治方面的特征 13
三、在思想意识方面的特征 1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 15
一、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5
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困难、挫折和失误 20
第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2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 25
一、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及历史经验 25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30
一、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经过了长期曲折的过程 30
二、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32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7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37
二、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9
第三章 坚持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43
第一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43
一、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43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45
三、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统一的整体 50
第二节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53
一、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3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6
第三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58
一、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58
二、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任务 63
三、划清两种截然不同的改革开放的界限 68
第四章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治理整顿 73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 73
一、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73
二、到本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75
三、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必须解决好的四个问题 78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 80
一、进行治理整顿的必要性 81
二、治理整顿的主要目标和应抓住的重要环节 82
三、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的关系 83
第五章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8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 89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 89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9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多种形式 93
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94
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98
三、社会主义联合体所有制 10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经济成分 104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个体经济 105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营经济 106
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07
第六章 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11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 110
一、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客观要求 11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计划经济的特点 113
三、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优越性的体现 11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16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和特点 116
二、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119
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 12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123
一、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关系 123
二、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 126
三、逐步建立能够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130
第七章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136
第一节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36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141
二、按劳分配质和量的规定性 144
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147
四、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151
第二节 个人消费品的多种分配形式 151
一、多种分配形式存在的客观依据 153
二、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非按劳分配形式 153
第三节 正确贯彻分配政策 157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58
二、反对平均主义,防止贫富悬殊 160
三、坚持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163
第八章 加强农业等基础产业和调整经济结构 167
第一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67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67
二、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69
三、吃饭问题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171
四、大力发展农业,加强国民经济的基础 172
第二节 发展农业生产的正确方针 175
一、继续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6
二、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 178
三、多投入才能多产出 179
四、优化产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180
第三节 调整产业结构 182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和途径 183
二、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继续把农业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186
三、正确处理农业内部各种产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187
四、正确处理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与国民经济其他方面的关系 188
五、正确处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89
第九章 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 191
第一节 提高经济效益是考虑一切经济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191
一、提高经济效益是各项经济工作的一条根本方针 191
二、经济效益的提高是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194
三、要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197
第二节 提高经济效益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201
一、科技进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201
二、选择一批投入少、效益高的科技成果进行大面积推广 204
三、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发展高技术产业 204
第三节 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208
一、企业必须克服“以包代管”的现象 208
二、围绕企业内部改革,强化经营管理 210
三、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优化上下功夫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