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环境 1
环境要素 2
生熊学与植物地理学 3
环境与植物 7
环境之特性 8
植物之反应能 13
环境要素之作用与植物之反应 17
第二章 适生 22
适生 22
体制形质与适应形质 23
形体的辐合 25
适应之形式 26
生态型与变异 26
生态学所讲之适应 27
非拉马克主义 28
适生之意义 28
生活形 29
群落相与植物地理学 30
生态植物地理学 31
生活形之种类 31
第三章 环境要素——光 41
太阳之辐射势能 41
太阳分光景 43
光 46
直射光与散光 46
云与光 47
光与植物 48
光与形态构造 49
叶之内部变化 49
叶之构造 49
叶及茎之形态 50
光与炭素同化作用 51
炭素同化作用与光之部分 53
森林内光之性质 55
日之畏短与开花结实 57
光与植物之生育 65
光之测定法 66
最小受光量 69
森林内之最小受光量 71
第四章 环境要素 80
热 80
气温 81
温度之生理的意义 81
温度与植物 83
生活作用与温度 83
呼吸作用与温度 83
同化作用与温度 85
同化平衡与温度 88
生长与温度 89
养分吸收与温度 91
植物之生存与极限温度 91
植物对於温度之适应 92
高温与植物枯死 94
低温与植物枯死 95
植物分布与温度 96
植物生育与温度积算论 98
小区域内之温度 100
第五章 环境要素 103
水 103
根之吸水力 104
土壤之留水力 105
凋萎系数 107
无效水分与有效水分 108
植物凋萎之实际 108
凋萎 110
水分吸收与环境要案 112
发散与环境要素 113
水分之平衡 116
气孔之作用 119
气孔之生态的意义 123
气孔开闭运动与外围要素 125
渗透压之变化 128
乾生植物论 131
附录 136
参考文献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