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的政治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焦炜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58234
  • 页数:245 页
图书介绍:随着西方课程政治理论的发展,课程的中立性遭受质疑,课程的政治意蕴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课程改革是促进课程、社会和人协调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理想与价值的体现。著作基于政治学视角,在全面分析西方课程政治学研究理论、方法和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课程改革与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与课程政策制定、课程知识的选择与控制、课程改革的社会认同与阻抗、课程改革与教师权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系统研究,试图构建基于政治学视野的课程改革理论研究框架,丰富、拓展和完善课程改革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

一 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1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

三 相关概念界定 16

四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3

第二章 课程改革的政治属性 26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影响因素 26

一 影响课程改革的外部因素 27

二 影响课程改革的内部因素 33

第二节 不同理论视域中的课程改革及其政治意蕴 35

一 实践哲学的课程改革观 35

二 结构功能主义的课程改革观 37

三 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观 38

四 后现代主义的课程改革观 42

第三节 课程改革政治属性的表现 44

一 课程制度 44

二 课程政策 46

三 课程目标 48

四 课程开发 51

五 课程评价 53

第三章 课程改革与意识形态 59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内涵、特征与功能 60

一 意识形态的内涵 60

二 意识形态的性质与特征 65

三 意识形态的功能 67

四 教育意识形态的内涵、特征与功能 70

第二节 课程意识形态 73

一 不同理论视域中的课程意识形态观 74

二 意识形态与课程的关系 79

第三节 教科书意识形态透视 83

一 教科书性质分析 84

二 教科书意识形态的类型 87

三 教科书发展环节及其对教科书意识形态的影响 96

第四章 政治体制与课程政策制定 100

第一节 政治体制与课程政策概述 101

一 政治体制及其基本类型 101

二 课程政策的含义与功能 102

第二节 不同政治体制下课程政策制定的类型和模式分析 107

一 中央集权型课程政策的制定 107

二 地方分权型课程政策的制定 111

三 学校自主型课程政策的制定 114

第三节 不同政治体制国家课程政策的比较分析 117

一 课程决策主体比较 118

二 课程标准颁布机构比较 121

三 教科书制度比较 123

第五章 课程知识的选择与控制 128

第一节 课程知识选择的政治学分析 128

一 知识的类型与功用 128

二 课程与知识的关系 131

三 课程知识的内涵与特征 132

四 课程知识选择的目的 135

第二节 国家利益与课程知识选择 137

一 国家利益的基本内涵 137

二 现代西方国家的国家利益观 138

三 国家利益与课程知识的关系 141

四 国家课程知识选择的思想演变及其基本特征 142

第三节 课程知识的控制 146

一 课程知识选择主体的确立 146

二 课程知识选择标准的确定 148

三 课程知识的生成与控制机制 150

第六章 课程改革的社会认同与阻抗 155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分析 155

一 课程改革的合理性分析 156

二 课程改革的正当性分析 158

第二节 课程改革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参与 161

一 社会的基本结构 161

二 课程改革社会认同的内涵 162

三 课程改革的社会参与 166

四 课程改革中的利益协调 169

第三节 影响课程改革社会认同与阻抗的基本因素 170

一 政治因素分析 171

二 文化因素分析 173

三 心理因素分析 175

四 策略因素分析 176

第七章 课程改革与教师权利 178

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教师权利 179

一 教师的角色定位 179

二“教师权利”与“教师权力”的概念辨析及其关系解析 187

第二节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权利分析 191

一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参与权 191

二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话语权 195

三 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权利空间分析 197

第三节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赋权 200

一 教师赋权的基本维度 201

二 教师赋权的主要途径与策略 203

第八章 新中国课程改革的政治诉求与理想实现 210

第一节 新中国历次课程改革的文本分析 210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课程改革:政治格式化的凸显(1949—1957) 210

二“教育革命”与“文革”时期的课程改革:政治权力的强化(1958—1976) 215

三 改革开放初期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建:注重素质教育(1977—1999) 220

四 世纪之交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方式的“主体化”重构(2000年以来) 223

第二节 课程改革的理想及其实现 225

一 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课程改革价值取向 225

二 构建科学民主的课程改革文化 227

三 推进课程改革的制度创新 228

四 形成政府主导与学校自主相结合的课程改革机制 229

五 保障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基本权利 230

参考文献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