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多流 双甲子台湾文学(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万华著
  • 出 版 社:广州:花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36073364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台湾与中国大陆、香港、海外华文文学互为参照的文学史和文学批评视野中,将台湾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的文学分成三个时期予以文学史的梳理,对近30年台湾文学则予以文学批评的观照,从而完成台湾近百余年文学一种新的个人性的叙述,呈现百年台湾文学多源并存、多重流动的历史风貌和艺术成就。

第一章 从汉文学到新文学(乙未割台至1920年代末) 1

第一节 乙未割台后的汉文学 1

第二节 文学革命和新文学开拓期的台湾文坛 8

第三节 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 11

第四节 张我军、杨云萍等台湾新文学先驱者的创作 18

第二章 呈多元发展趋势的台湾新文学(1930年代初至1937年) 22

第一节 左翼和乡土:1930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流 22

第二节 杨炽昌和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启 29

第三节 新旧兼容中的通俗文学 33

第三章 重挫后的再生:战争时期(1937—1945)的文学 38

第一节 潜在对峙、多重分化的战争时期文学格局 38

第二节 杨逵、吴浊流的文学活动和创作 42

第三节 吕赫若、张文环、龙瑛宗的文学创作 49

第四章 战后文学的重建和发展(1945至1970年代中期) 58

第一节 去殖民性进程中的光复后初期文学 58

第二节 “二二八”及其后文学 65

第三节 1949年后政治高压缝隙中发生的多种文学思潮 75

第四节 回归现实和历史的乡土文学思潮 84

第五章 多元典律初步建构中的小说(上) 91

第一节 国民党意识形态背景下的小说:潘人木、姜贵等的创作 91

第二节 朱西宁、司马中原等的中原乡土叙事 100

第三节 钟理和、钟肇政等开启的战后台湾乡土叙事 106

第四节 《台湾文艺》时期的乡土叙事(上):李乔、王祯和、宋泽莱 112

第五节 《台湾文艺》时期的乡土叙事(下):郑清文、黄春明、陈映真、洪醒夫 120

第六章 多元典律初步建构中的小说(下) 132

第一节 《现代文学》开启的现代小说:白先勇、王文兴、七等生等 132

第二节 女性文学的崛起:林海音、聂华苓、施叔青等的小说 142

第三节 旅外台湾文群:於梨华、陈若曦、郭松棻等的小说 156

第四节 多文类的通俗文学:琼瑶、古龙、张系国等的小说 167

第七章 两个传统汇合中的新诗创作(上) 174

第一节 突围出“战歌”“颂歌”的新诗多流派格局 174

第二节 现代诗二老:覃子豪和纪弦 183

第三节 现代诗八家(上):余光中和罗门等的诗 192

第四节 现代诗八家(中):郑愁予、周梦蝶和杨牧 201

第五节 现代诗八家(下):洛夫、痖弦、商禽等的诗 211

第八章 两个传统汇合中的新诗创作(下) 221

第一节 笠诗社“跨语言一代”(上):陈千武、林亨泰等的诗 221

第二节 笠诗社“跨语言一代”(下):白萩、陈秀喜等的诗 228

第九章 大格局的散文和“小实验”的戏剧 236

第一节 三种类型的散文格局和梁实秋等人的散文创作 236

第二节 战后散文第二代:艾雯、张秀亚、琦君等的创作 241

第三节 战后散文第三代:王鼎钧、柏杨、林文月等的创作 250

第四节 台湾新戏剧潮流:姚一苇、张晓风等的剧作 262

第十章 近30余年(1980年代至今)文学(上) 272

第一节 政治威权终结后文学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和展开 272

第二节 原住民文学30年 278

第三节 自然书写30年 286

第四节 “眷村第二代”作家的创作 290

第五节 女性文学的再次勃兴 297

第六节 旅台马华文学60年 306

第十一章 近30余年(1980年代至今)文学(下) 308

第一节 开启当代都市文学新纪元的小说 308

第二节 世代替换中的新诗 317

第三节 多品类发展的散文 323

第四节 草根性和先锋性融汇的戏剧 329

后记致敬、珍惜台湾文学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