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中古文学批评史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岩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20108053
  • 页数:608 页
图书介绍:与韩国文学一样,其文学批评也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本书研究韩国上古时期至19世纪末叶的文学批评,对其从萌芽阶段到系统总结形成完整体系的阶段,都做了细致深入的探讨,揭示其与韩国文学发展、时代环境、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审美趋向、文化时尚等的密切关联,阐明其与中国文学批评的互动、浸染的关系。

绪论 1

第一章 上古时期的审美意识 15

第一节 艺术审美观念的萌芽 15

第二节 朝鲜上古乐舞及其文艺观念的萌起 22

第二章 三国时期文艺思想的发展 30

第一节 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0

第二节 三国时期的社会思潮与文艺思想 34

第三节 三国新罗人的乡歌功用观 37

第四节 三国时期音乐观念及制度生成论 46

第三章 统一新罗时期花郎道的文艺思想 62

第一节 统一新罗时期花郎道的思想特色及其审美趋向 62

第二节 花郎道之人物品藻及“歌乐之欢”观念 71

第四章 崔致远“四山碑铭”中的禅思与诗学批评意识 82

第一节 三教“归一”的哲学思想 82

第二节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102

第三节 “心学立德”“文学立言”的诗学批评观 125

第四节 禅思与诗学观念辩证 134

第五节 “君子之国”情怀和“诗情文意”中的禅思 153

第五章 高丽前期的思想文化与文学批评 177

第一节 高丽初期的国情和文学观念 178

第二节 高丽前期思想文化与文学批评 183

第三节 崔行归、均如、赫连挺的文学思想 187

第四节 高丽中叶的儒家观念和金富轼的文学思想 194

第六章 高丽科诗之风与文学批评 207

第一节 高丽时期中央文官制度与文学 207

第二节 高丽科举制度下的文官政治及其文化走向 218

第三节 高丽科举进士试与文学发展 227

第四节 高丽时期科举制度及其对文学负面影响的批评 241

第五节 高丽科举发展中的词赋与经义之争 250

第七章 高丽社会文化风尚与文学批评 266

第一节 “好文之主”与诗风演变之关系 266

第二节 座主门生制的兴盛及其对科举和文学的影响 281

第三节 科举弊端戕害下的士类众生相和当时文风 286

第八章 林椿及其文学思想 293

第一节 坎坷的一生与社会审美思想 293

第二节 毅宗时期科诗之风与文学批评 312

第三节 高丽制述业考试中诗赋地位之演变史回顾 315

第四节 科诗对文学发展负面影响的强烈批评 322

第五节 对苏诗模拟之风的批判和贵“自得”重“风骨”的文学创新观 328

第六节 “敦朴质重”与“辞彩饰外”的文质统一观 334

第七节 音乐、绘画与作家审美鉴赏能力的关系 339

第九章 李仁老的《破闲集》及其诗学思想 349

第一节 民族文化遗产的整理与民族精神的张扬 349

第二节 对晚唐诗文绪余之诗学批评 364

第三节 创作主体与客观生活、作家世界观与创作之间关系的探索 373

第十章 高丽诗话与诗学批评 387

第一节 高丽诗话的内涵与基本特点 387

第二节 高丽诗话的本土文学批评精神 391

第三节 高丽诗话的诗学精神 400

第十一章 李奎报的文学思想研究 413

第一节 李奎报的社会审美思想 413

第二节 李奎报的哲学思想 428

第三节 李奎报文学思想之美学基础 450

第四节 李奎报的文学理论批评观念 461

第十二章 崔滋《补闲集》的文学思想 505

第一节 崔氏武臣集团执政时期的“文运复兴”与《补闲集》的成书 505

第二节 《补闲集》所反映的民族文学振兴观 510

第三节 文与道的关系论 517

第四节 从《补闲集》看高丽诗坛的“宗唐崇宋”之风 524

第五节 “文气”论的理论实质 538

第十三章 高丽中后期宋诗风的蔓延与文坛对“模苏之风”的批评 545

第一节 高丽人喜爱和狂热追求宋诗之情状 545

第二节 围绕“场屋习气”的新老诗论家之角逐 554

第三节 高丽人对“模拟苏黄之风”的奋起批判 562

第四节 “使事”与“以文为诗”观念的沾染 572

第十四章 高丽末叶文人郑道传“载道”的文学思想 580

第一节 郑道传文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580

第二节 郑道传“载道”的民族文学观念 589

第三节 郑道传“道本文末”的文学致用观 597

主要参考文献 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