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 4
一、道路由邓小平提出 4
二、道路由人民选择 5
三、道路是走出来的 6
四、走这条道路的由来 7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8
一、道路的科学内涵 8
二、道路的中国特色 10
三、坚定对道路的自信 11
四、道路决定命运 12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4
第一节 政治发展道路的提出 14
一、政治发展道路的定义 14
二、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探寻 1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提出与确立 18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出的背景和缘由 19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 2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 2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主要特征 25
第三节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奠定了中国模式 25
一、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崛起和发展的根本定力 25
二、中国模式屹立世界走向未来 28
三、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模式走向未来的保障 31
第三章 中国的政治制度框架(1+3模式) 35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6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6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和职权 37
三、人大代表的产生及其性质、地位 41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内涵 44
第二节 多党合作制度 46
一、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双重性质 46
二、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共有九个政党 46
三、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显著特征 47
四、中国宪法对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规定 47
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地位 47
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 48
七、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优势 48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9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9
二、中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自治权 50
三、国家帮助和支持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 52
四、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 54
五、各民族相互支持共同繁荣发展 54
第四节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6
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6
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59
三、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63
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66
第四章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73
第一节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国多党合作制度) 73
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3
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74
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76
第二节 中国民主党派的建立和发展 78
一、民主党派的定义 78
二、抗战时期在重庆发祥的民主党派 79
三、民主党派发祥在抗战时期的重庆成因探析 82
四、其他几个民主党派的发祥与建立 86
五、民主党派的发展、特色与定位 89
第三节 人民政协的建立和发展 102
一、人民政协的建立 102
二、人民政协的构成 103
三、人民政协的方针和性质 107
四、人民政协的主题和职能 109
五、政协委员的产生办法、基本要求和权利及义务 110
六、人大议案与政协提案 111
第四节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12
一、从“八字方针”到“十六字方针” 112
二、首次列入基本政治制度 113
三、首次提出“参政党”概念 113
四、推动多党合作制度“入宪” 114
五、“两个5号文件”与“三化建设” 116
六、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116
七、“两会”制的特点和优势 117
八、构建同心工程 123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 126
第一节 中国特色参政党的性质和地位 126
一、中国的民主党派是中国的参政党 126
二、参政党性质和地位的确定 12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128
第二节 中国特色参政党的职能和作用 130
一、参政党的职能 130
二、参政党基本职能的确定 131
三、参政党职能的基本内容、形式和程序的确定 132
四、参政党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140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建设 143
一、参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 143
二、参政党建设的内涵及目标 145
三、建立健全参政党工作运行机制 146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148
五、参政党建设的重点是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149
六、参政党建设的着力点是提高四种能力 150
第四节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155
一、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56
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 158
三、社会主义学院是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主阵地 159
第六章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 164
第一节 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 164
一、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 164
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价值取向和本质要求 165
第二节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 168
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 168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和优势 169
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和优势 171
第三节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的实现途径 172
一、加强执政党建设,以党内民主带动党际民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73
二、加强参政党建设,实现其履行职能的“三化建设” 176
三、加强机制建设,实现执政党与参政党的良性互动 181
第七章 中国执政党和参政党履行职能的模式和特点 187
第一节 执政党和参政党的职能及其履行职能的基本模式 188
一、中国执政党的职能及其履行职能的基本模式 188
二、中国参政党的职能及其履行职能的基本模式 189
第二节 执政党和参政党履行其职能的特点和启示 192
一、特点 192
二、启示 196
第三节 执政党和参政党履行其职能的现状、问题和启示 197
一、现状和问题 197
二、启示 199
第八章 中国协商政治(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201
第一节 中国协商政治(协商民主)理论的探索 202
一、协商政治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发展方向 202
二、协商政治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选择方向的成因 203
第二节 中国协商政治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206
一、政治协商是对中国特色协商政治的探索与实践 206
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中国特色协商政治的独有特点和契合点 210
三、多党合作制度的功能与价值的实现途径提示了中国特色协商政治的发展路径 211
第三节 协商政治、政治协商与政党协商、政协协商 214
一、协商政治与政治协商的联系与区别 214
二、政治协商与政党协商的联系与区别 216
三、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的联系与区别 217
第四节 政协协商的发展与健全 224
一、政协章程修正案对政协协商的发展与健全 224
二、专题协商对政协协商的发展与健全 229
三、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协商格局 231
第五节 政党协商的发展与健全 234
一、政治协商两种基本方式的互补互动是对政党协商的发展与健全 234
二、双周协商座谈会对政党协商的发展与健全 240
三、专题调研座谈会对政党协商的发展与健全 244
四、加强党的领导,全面统筹协调加强协商民主建设 247
第九章 苏联的政治发展道路及其教训和启示 250
第一节 苏联的剧变及其反响 250
第二节 苏联的政治发展道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251
一、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251
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252
第三节 苏联的政治发展道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 253
一、原因三分法:苏联剧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253
二、原因五分法:苏联剧变主要有五方面的原因 254
三、原因重点法:激进民主化是直接推手 255
第四节 苏联剧变的教训及其启示 260
第十章 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定“三个自信” 269
第一节 “三个自信”的提出及内涵 269
一、中共十八大响亮提出“三个自信” 269
二、“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 270
第二节 “三个自信”是统一战线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271
一、“三个自信”是统一战线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271
二、坚定“三个自信”是充分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的关键 272
第三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定“三个自信” 27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涵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274
二、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内涵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75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必须坚定“三个自信” 277
第十一章 统一战线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法宝 279
第一节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279
一、从理论上讲,统一战线是战略也是策略 279
二、从实践上讲,统一战线是达成目的、取得成功的法宝 288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统一战线 288
第二节 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是由其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决定的 293
一、这个根本出发点的基本含义 294
二、这个根本出发点是肩负历史使命的根本要求 294
三、这个根本出发点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规律 295
第三节 统一战线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由其爱国主义本质决定的 296
一、统一战线的含义和定义 296
二、统一战线的名称和性质 299
三、新世纪统一战线的范围和工作对象 302
四、党外知识分子既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又是统战工作对象 303
五、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成为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领域 311
六、充分发挥工商联的桥梁和助手作用 318
七、爱国主义决定了统一战线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325
第十二章 统一战线法宝为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保驾护航 329
第一节 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和社会职能 329
一、新世纪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329
二、新世纪统一战线的工作主题和重要特征 331
三、新世纪统一战线的发展目标和重要原则 332
四、新世纪统一战线的基本社会职能 333
第二节 能否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341
一、能否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关键在于注重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 341
二、能否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关键在于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343
三、能否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关键在于切实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 349
第三节 统一战线汇聚了党外各方面代表人士,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参与者、见证者、捍卫者 357
一、统一战线汇聚了党外各方面代表人士 357
二、统一战线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参与者、见证者、捍卫者 358
第四节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为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保驾护航 360
一、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61
二、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61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62
四、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362
五、巩固壮大港澳台海外爱国力量,推进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 363
主要参考文献 366
一、中文论文 366
二、中文著作 368
三、中文文献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