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 动词重叠的研究意义 1
二 动词重叠研究综述 2
三 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 13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动词重叠 15
第一节 重言、重叠和叠用 15
第二节 《诗经》中有无动词重叠形式之考辨 21
一 “采采”等词的考辨 21
二 单纯重叠词和合成重叠词 26
第三节 先秦其他古籍中的重叠现象 31
第三章 汉魏时期的动词重叠 38
第一节 汉魏诗文中的VV式 38
第二节 动量词的产生和发展 40
一 动量词的产生和发展 40
二 动作量表现形式的变化 45
三 动量补语的位置变化 51
第三节 “一V”式 52
一 “一V”式的语义和功能的变化 52
二 “一V”式和同源动量 55
第四章 唐代的动词重叠 57
第一节 唐诗中的动词重叠 57
第二节 变文和禅宗文献中的动词重叠 59
一 对《敦煌变文集》的考察 60
二 对《祖堂集》的考察 62
三 对其他禅宗语录的考察 63
第三节 唐代动量词的发展 68
小结 73
第五章 宋代的动词重叠 74
第一节 “V—V”同源形式考察 75
第二节 《朱子语类》中的动词重叠 81
一 短时义“V—V”的出现 82
二 “一”的虚化和短时义“V—V”形成 85
第三节 宋代话本小说中动词重叠形式的发展 86
一 “V—V”式的丰富发展 86
二 VV式的出现 88
三 V1V1V2V2式的发展 90
第六章 元代的动词重叠 92
第一节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 93
第二节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 100
第三节 V1V1V2V2式动词重叠 101
小结 103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动词重叠 105
第一节 《水浒传》中的动词重叠 106
一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 106
二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 110
第二节 《西游记》中的动词重叠 111
一 动词重叠的总体概貌 112
二 《西游记》和《水浒传》动词重叠的比较 120
第三节 《金瓶梅》中的动词重叠 128
一 单音节动词重叠 129
二 双音节动词重叠 134
三 《金瓶梅》中的儿化现象 135
第四节 明代话本小说中的动词重叠 141
一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动词重叠 142
二 “三言二拍”中的动词重叠 143
第五节 《红楼梦》中的动词重叠 162
一 单音节动词重叠 162
二 双音节动词重叠 167
三 特殊的“去VV/V—V去” 171
第六节 《儿女英雄传》中的动词重叠 172
一 单音节动词重叠 173
二 双音节动词重叠 179
三 动词重叠加“儿”尾 184
第七节 近代汉语中的“V他一V”格式 186
一无定指代词“他” 187
二 “V他一V”的形成和发展 189
三 余论 191
第八章 “V—V”和“V一下”的比较 192
第一节 “V一下”中“一下”的语法化 193
一 共时平面上“一下”的发展 194
二 历史平面上“一下”的语法化 195
三 “一下”的语法化机制 208
第二节 “V—V”和“V一下”的比较研究 211
一 “V—V”和“V一下”虚化的联系 211
二 “V—V”和“V一下”句法平面的比较 213
三 “V—V”和“V一下”语义平面的比较 218
四 “V—V”和“V一下”语用平面的比较 221
第九章 方言动词重叠的共时和历时研究 224
第一节 方言动词重叠的共时考察 224
一 动词重叠加补语 224
二 动词重叠加宾语 229
三 动词重叠加尝试态助词 230
四 VV与“V—V”形式的使用频率 232
第二节 方言动词重叠的历时考察 234
一 动词重叠后接补语在南北方言中的历时发展 234
二 动词重叠带中置宾语在南北方言中的历时发展 239
三 动词重叠后接助词“看”在南北方言中的历时发展 241
四 VV和“V—V”形式在南北方言中的历时发展 244
五 结语 245
第十章 动词V1V1V2V2重叠式的形成和发展 247
一 动词V1V1V2V2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247
二 动词V1V1V2V2重叠式的形成和发展 250
三 余论 265
第十一章 汉语动词重叠的主观性 267
第一节 动词重叠主观性的体现 267
一 动词重叠表达说话人的情感 267
二 动词重叠表达说话人的视角 269
三 动词重叠表达说话人的认识 272
第二节 动词重叠主观色彩的表达手段 274
一 动词的语义 274
二 句类 275
三 人称代词 276
四 附加成分 278
参考文献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