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耦联机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承良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3637701
  • 页数:264 页
图书介绍:随着经济大规模、高速度的发展,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承受着空前庞大的人口压力和前所未有的资源环境约束。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需要更多的能源作为经济加速发展的保障。从生态环境境况来看,全国“三废”排放量居高不下,甚至逐年增加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从资源耗用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的矛盾冲突不断增大,存在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的问题,呈现出“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可见,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拮抗日益突出,而在强调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的今天以及未来,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显得极其重要。本书主要也是围绕这个课题来阐述。

第一章 导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现状 6

三、研究意义 10

四、研究思路 13

五、研究方法 14

六、研究区概况 15

第二章 都市圈ERE系统内涵 17

第一节 ERE系统的内涵 17

一、相关概念解析 17

二、ERE框架系统:经济子系统 29

三、ERE框架系统:资源子系统 31

四、ERE框架系统:环境子系统 32

第二节 ERE系统的特征 34

一、复杂性 34

二、整体性 34

三、动态性 35

四、层次性 35

五、开放性 35

第三节 ERE系统的结构 36

一、系统关联结构 36

二、系统反馈结构 37

三、系统复合结构 37

本章小结 39

第三章 都市圈ERE系统模型构建 40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0

一、构建原则 40

二、构建方法 42

三、结构分解 45

四、一般指标体系 47

五、最终指标体系 51

本章小结 51

第四章 都市圈ERE系统发展的时空特征 52

第一节 研究方法 52

一、方法说明 52

二、权重确定 53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54

四、三级指标筛选 55

五、ERE系统发展函数 56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ERE系统发展的时序特征 58

一、资源环境系统的发展特征 58

二、经济系统的发展特征 63

第三节 武汉城市圈ERE系统发展的空间特征 68

一、经济系统的空间结构 68

二、资源环境系统的空间配置 76

本章小结 85

第五章 都市圈ERE系统发展的比较分析 87

第一节 都市圈基本情况 87

一、沿海三大都市圈 87

二、中部主要都市圈 89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产业经济系统的比较分析 93

一、与沿海三大都市圈的比较分析 93

二、与中部主要都市圈的比较分析 95

第三节 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系统的比较分析 97

一、与沿海三大都市圈的比较分析 97

二、与中部主要都市圈的比较分析 97

第四节 武汉城市圈ERE系统整体的比较分析 98

一、研究方法 98

二、评价结果 100

本章小结 102

第六章 都市圈ERE系统耦联作用的协调性机理 104

第一节 研究方法 104

一、指标体系构建 104

二、数理统计分析 106

三、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107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ERE系统耦合—协调作用的时间演进规律 110

一、ERE系统耦合度的时序变化 110

二、ERE系统协调度的时序变化 113

三、ERE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时序变化 115

第三节 武汉城市圈ERE系统耦合—协调作用的空间分异规律 118

一、ERE系统耦合度的空间分异 118

二、ERE系统协调度的空间分异 121

三、ERE系统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异 124

第四节 武汉城市圈ER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区域类型 127

一、ER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类型划分 127

二、ER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区域类型 128

第五节 武汉城市圈ERE系统耦合—协调作用的区域比较 134

一、ERE系统耦合度比较分析 134

二、ERE系统协调度比较分析 135

三、ERE系统耦合—协调度综合比较 135

本章小结 136

第七章 都市圈ERE系统耦联作用的退耦性机理 138

第一节 研究方法 138

一、退耦度模型构建 138

二、指标体系构建 140

三、数据处理 141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与资源耗用退耦作用的时空演进规律 142

一、经济增长与资源耗用退耦的趋势判断 142

二、经济增长与资源耗用退耦机制的时序分析 144

三、经济增长与资源耗用退耦作用的空间分异 146

第三节 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退耦作用的时空演进规律 149

一、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退耦的趋势判断 149

二、经济增长与资源耗用退耦机制的时序分析 150

三、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退耦作用的空间分异 152

本章小结 154

第八章 都市圈ERE系统耦联作用的演化性机理 156

第一节 研究方法 156

一、演化度模型构建 156

二、指标体系构建 161

三、数据处理 163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ERE系统耦联作用的演进性分析 164

一、ERE系统耦联作用的时间演化规律 164

二、ERE系统耦联作用的空间演化规律 170

本章小结 173

第九章 都市圈ERE系统耦联作用的影响机制和政策模拟 174

第一节 武汉城市圈ERE系统耦联作用机制的回归分析 174

一、经济系统发展的影响机制 174

二、资源系统发展的影响机制 181

三、环境系统发展的影响机制 185

四、小结 187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ERE系统耦联作用机制的灰关联分析 189

一、研究方法 189

二、ERE系统耦合关联作用的影响机制 191

三、ERE系统耦合关联作用的动态分析 193

四、小结 195

第三节 武汉城市圈ERE系统耦联作用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196

一、研究方法 196

二、因果反馈分析 197

三、SD模型结构分析 199

四、SD模型参数确定 202

五、SD模型检验 203

六、小结 205

第四节 武汉城市圈ERE系统耦联调控政策的实验模拟 206

一、耦联发展模式一:自然演变发展模式 206

二、耦联发展模式二:经济加速发展模式 207

三、耦联发展模式三:资源环境保护模式 209

四、耦联发展模式四:协调稳定发展模式 210

本章小结 212

第十章 都市圈ERE系统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和协同路径 216

第一节 武汉城市圈ERE系统发展的主要问题 216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216

二、能耗与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220

三、公众环保意识较为薄弱 224

四、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明显 225

五、城市圈内部机制有待完善 227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ERE系统协同发展路径 228

一、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229

二、抓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31

三、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理念,培育生态文明意识 233

四、保强扶弱,提高整体协调程度 234

五、深化改革,形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和机制 234

六、建立发挥科教优势,增强自主创新的科研创新体制 236

本章小结 237

附录 238

附录1 ERE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删减 238

附录2 ERE系统指标的城际标准化数值 250

附录3 ERE系统回归分析过程 251

附录4 ERE系统耦联的SD模型主要方程 253

参考文献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