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区域土壤的科学意义 1
二、区域土壤研究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1
三、区域土壤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2
第一章 土壤的发生发育 4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 4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过程 11
第三节 土壤发育和土壤类型分化 16
第四节 土壤的剖面发育 18
第二章 土壤分类 22
第一节 土壤分类的目的和内容 22
第二节 土壤分类的发展历史 23
第三节 世界土壤分类概要 25
第四节 我国现行土壤分类 33
第三章 土壤分布 41
第一节 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 41
第二节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44
第三节 土壤区域性分布规律 48
第四章 铁铝土(砖红壤、赤红壤、红壤) 51
第一节 铁铝土的生态环境条件 51
第二节 铁铝土的形成过程 54
第三节 铁铝土的基本性状 59
第四节 铁铝土的分类 64
第五节 砖红壤 65
第六节 赤红壤 71
第七节 红壤 74
第八节 铁铝土的利用改良途径 78
第五章 黄壤 81
第一节 黄壤的生态环境条件 81
第二节 黄壤的形成过程及其特性 82
第三节 黄壤的亚类及其特征 83
第四节 黄壤的利用改良途径 86
第六章 黄棕壤和黄褐土 88
第一节 黄棕壤 88
第二节 黄褐土 95
第七章 潮土、砂姜黑土、泥炭土 101
第一节 潮土 101
第二节 砂姜黑土 106
第三节 泥炭土 112
第八章 紫色土 115
第一节 紫色土的形成条件 115
第二节 紫色土的形成特点及基本性状 116
第三节 紫色土的类型 118
第四节 紫色土的利用改良 119
第九章 石灰(岩)土和磷质石灰土 121
第一节 石灰(岩)土 121
第二节 磷质石灰土 125
第十章 火山灰土和燥红土 129
第一节 火山灰土 129
第二节 燥红土 131
第十一章 水稻土 134
第一节 水稻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 134
第二节 水稻土的形成过程 136
第三节 水稻土的基本形态和性质 143
第四节 水稻土的分类、类型和演变 149
第五节 低产水稻土的改良 152
第六节 高产水稻土的肥力标志和培育途径 154
第十二章 盐土和碱土 158
第一节 概述 158
第二节 盐土 160
第三节 碱土 164
第四节 盐碱土的利用改良 166
第十三章 滨海盐土 168
第一节 滨海盐土的形成条件 168
第二节 滨海盐土的形成 170
第三节 滨海盐土的基本性状 171
第四节 滨海盐土的类型及特性 173
第五节 滨海盐土的开发利用 175
第十四章 山地和青藏高原的土壤 178
第一节 山地土壤 178
第二节 青藏高原土壤 189
第十五章 我国北方的主要土壤 195
第一节 黑土和白浆土 195
第二节 棕壤和褐土 198
第三节 ?土、黑垆土、黄绵土 202
第四节 栗钙土、棕钙土、漠土、灌淤土 206
第十六章 土壤资源评价与利用 212
第一节 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 212
第二节 土壤资源评价 213
第三节 土壤农业分区 218
第四节 土壤资源的退化和防治 221
主要参考文献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