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心脏的结构及功能 3
第一章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3
第一节 心脏的位置、毗邻与外形 3
第二节 心腔 4
一、左心房 4
二、右心房 4
三、左心室 5
四、右心室 5
第三节 心脏的构造 7
一、心纤维性支架 7
二、心壁 7
三、心间隔 8
第四节 心脏的传导系统 8
一、窦房结 9
二、结间束 9
三、房室交界区 9
四、房室束 10
五、左、右束支 10
六、Purkinje纤维网 10
第五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10
一、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11
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估 12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影响因素 13
第二章 心脏的血液供应及生理调节 15
第一节 心脏的血液供应 15
一、冠状动脉的分支及分布 15
二、侧支循环 15
三、冠状动脉的结构 15
第二节 心血管的调节 16
一、神经调节 16
二、体液调节 18
三、自身调节 23
第三章 心肌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24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结构 24
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 24
二、心肌细胞的结构 24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25
一、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25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27
第三节 心肌的生理特征 27
一、心肌的兴奋性 28
二、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29
三、心肌的传导性 30
四、心肌细胞的收缩性 31
第四章 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 33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能源物质 33
一、底物的选择 33
二、心脏的供能物质 33
第二节 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过程 34
一、生物氧化 34
二、氧化磷酸化 34
三、能量的储存和利用 35
第三节 心肌细胞糖代谢途径 35
一、糖的分解代谢 35
二、糖分解代谢的调节 36
第四节 心肌细胞脂肪酸代谢途径 37
一、脂肪酸代谢 37
二、脂肪酸代谢的主要调节因素 38
第五节 心肌细胞代谢的调节 39
一、代谢反应速度的调节 39
二、膜系统对代谢的调控 39
三、激素的调节作用 40
四、反馈调节作用 40
第六节 异常心肌细胞能量代谢 41
一、心肌缺血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 41
二、心肌肥厚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 41
三、心力衰竭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 41
第二篇 心肌损伤常见病因及发生机制 45
第五章 冠状动脉疾病相关性心肌损伤 45
第一节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45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概述 45
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影响 45
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 47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51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 51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损伤的机制 54
第三节 冠状动脉痉挛 60
一、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机制 61
二、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损伤的机制 62
第四节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63
一、冠状动脉微循环的解剖及生理 63
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 64
三、冠状动脉微血管障碍的分类 65
四、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与心肌损伤 66
五、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评估 66
第五节 其他 67
一、冠状动脉炎 67
二、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68
三、冠状动脉钙化 69
四、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69
五、冠状动脉栓塞 70
六、冠状动脉畸形 71
七、介入性冠状动脉损伤 72
第六章 围术期心肌损伤 76
第一节 心脏手术 76
一、心脏停搏心内直视手术 76
二、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 77
三、介入治疗 78
第二节 非心脏手术 80
一、心肌损伤的常见原因 80
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脏评估 82
三、围术期心脏保护治疗 82
第七章 心肌病变 83
第一节 心肌炎 83
一、致病因素 83
二、发病机制 83
三、临床表现 85
四、预后 86
第二节 心肌病 86
一、扩张型心肌病 86
二、肥厚型心肌病 87
三、限制型心肌病 88
四、特殊类型心肌病 89
第八章 心力衰竭相关性心肌损伤 90
一、概述 90
二、心力衰竭相关性血流动力学损伤 90
三、心力衰竭和心肌间质损伤——细胞外基质纤维化 91
四、心力衰竭和心肌细胞损伤 92
第九章 心包疾病相关性心肌损伤 95
第一节 急性心包炎 95
一、病因 95
二、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95
三、临床表现 96
第二节 心包积液 97
一、病因及分类 97
二、病理生理 97
三、临床表现 97
第三节 缩窄性心包炎 98
一、病因 98
二、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98
三、临床表现 99
第十章 全身疾病相关性心肌损伤 100
第一节 代谢性疾病相关性心肌损伤 100
一、流行病学 100
二、疾病诊断 100
三、发病机制 101
四、临床表现 104
第二节 内环境紊乱相关性心肌损伤 104
一、内环境概述 104
二、电解质紊乱相关的心肌损伤 105
三、酸碱平衡紊乱相关的心肌损伤 109
第三节 血流动力学障碍相关性心肌损伤 111
一、血流动力学与细胞 111
二、力学对细胞损伤 112
第四节 内分泌性疾病相关性心肌损伤 113
一、概述 113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14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16
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17
五、嗜铬细胞瘤 117
六、系统性淀粉样变性 118
第五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心肌损伤 119
一、概述 119
二、类风湿关节炎 119
三、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120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 121
五、系统性硬化病 123
第六节 脓毒症相关性心肌损伤 123
一、概述 123
二、发病机制 124
第七节 中毒、理化因素相关性心肌损伤 126
一、物理因素 126
二、化学因素 127
第八节 药物性心肌损伤 129
一、化疗药物 129
二、免疫调节剂 130
三、抗生素 130
四、抗精神病药物 130
五、偏头痛药物 131
六、其他 131
第九节 外伤性心肌损伤 132
一、概述 132
二、病理生理学特点 132
三、诊断 132
第十节 心肾综合征 133
一、概述 133
二、发病机制 133
第十一节 脑心综合征 135
一、概述 135
二、流行病学 135
三、诊断 135
四、发病机制 135
五、临床表现 137
第十二节 胆心综合征 137
一、概述 137
二、发病机制 137
三、心血管临床表现 138
四、胆心反射 138
第十三节 颈心综合征 139
一、概述 139
二、心脏交感神经系统 139
三、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39
四、心血管临床表现 140
第三篇 临床心肌保护策略 143
第十一章 胸痛中心及急性心力衰竭单元的规范化建设 143
第一节 胸痛中心的规范化建设 143
一、胸痛中心概念及建设理念 143
二、发展史 143
三、 CPC的“齐鲁模式” 143
四、CPC与心肌保护 144
五、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 145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单元的规范化建设 146
一、急性心力衰竭单元概念及建设理念 146
二、发展史 146
三、运作模式 147
四、工作流程 148
五、AHFU与心肌保护 149
六、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 150
第十二章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 151
第一节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51
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应证 151
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策略选择 154
三、冠状动脉介入器械及技术 156
四、并发症及防治 158
五、术前准备及术后随访 161
第二节PCI围术期药物治疗 161
一、抗血小板治疗 162
二、抗凝治疗 162
三、其他PCI围术期常用药 163
第三节 静脉溶栓治疗 164
一、概述 164
二、时机选择 164
三、适应证 165
四、禁忌证 165
五、疗效评估 166
六、溶栓药物选择及使用方法 166
七、辅助抗栓治疗 167
第四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67
一、概述 167
二、时机选择 168
三、适应证 169
四、禁忌证 170
五、旁路移植血管的选择 170
第十三章 抗血栓治疗 172
第一节 抗血小板药物 172
一、血栓形成与抗血小板药物 172
二、抗血小板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172
三、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南推荐 175
四、抗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评估和处理 177
五、血小板反应多样性 177
第二节 抗凝药物 178
一、血液凝固及抗凝系统 178
二、抗凝血药 178
三、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184
第十四章 调脂治疗 187
一、调脂治疗概述 187
二、调脂药物 187
第十五章 抗心肌缺血及重构的药物治疗 192
第一节 硝酸酯类药物 192
一、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机制 192
二、硝酸酯类药物在治疗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机制 192
三、硝酸酯类药物的不同制剂和给药途径 192
四、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指征 193
五、硝酸酯类的不良反应 194
六、硝酸酯类药物耐药机制及抗耐药方案 194
第二节 钙通道阻滞剂 196
一、概述 196
二、药物分类 196
三、作用机制 197
四、临床应用 198
第三节 β受体阻滞剂 200
一、概述 200
二、药物分类 200
三、作用机制 200
四、临床应用 201
第四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203
一、概述 203
二、药物分类及临床应用 204
第五节 脑钠肽 211
一、概述 211
二、心肌损伤时脑钠肽的分泌、代谢及其生物学效应 212
三、NT-proBNP与BNP在急诊心肌损伤中的检测优势 213
四、脑钠肽在临床诊断、鉴别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13
五、脑钠肽的基因重组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 214
六、脑钠肽研究应用进展 215
第六节 其他药物 215
第十六章 心肌能量代谢的改善 218
第一节 临床常用药物 218
一、概述 218
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药物的作用机制 218
三、常见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药物及其评价 220
四、结语与展望 225
第二节 心肌保护液与停搏液 225
一、作用机制 225
二、心脏保护液的分类 226
第十七章 机械辅助装置的应用 228
第一节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228
一、适应证 228
二、禁忌证 228
三、操作步骤 229
四、并发症 229
五、注意事项 229
六、临床应用 229
第二节 临时心脏起搏术 230
一、植入方法 230
二、起搏与感知功能的判定 231
三、右心室起搏心电图的特点 231
四、临时心脏起搏术局限性及并发症 232
五、临床应用 232
第三节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233
一、ICD的发展历史 233
二、ICD应用适应证 233
三、ICD的基本功能 234
四、ICD的植入及手术并发症 235
五、ICD的不适当放电与电风暴 236
六、ICD的应用及展望 236
七、ICD与SCD的预防 236
第四节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237
一、心力衰竭与心室的不同步 237
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 237
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并发症 239
第五节 体外膜肺氧合 240
一、技术发展变迁及临床应用进展 240
二、适应证 240
三、禁忌证 241
四、心肌保护的实用价值 241
五、并发症 243
六、注意事项 243
第六节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243
一、CRRT的技术 243
二、基本原理 244
三、适应证 244
四、禁忌证 244
五、CRRT的临床实施 244
六、并发症 246
七、C RRT的特点 246
八、超滤的影响因素 246
九、CRRT在心肌保护中的临床应用 246
第十八章 围术期管理 249
一、术前心血管系统评估 249
二、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管理 251
三、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缺血 252
四、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54
第十九章 全身疾病的治疗 255
一、病因治疗 255
二、心肌保护治疗 256
第二十章 低温治疗 258
一、概况 258
二、低温的生理学作用 258
三、低温的临床应用 258
四、低温治疗的心肌保护机制 259
五、低温治疗心肌保护的临床应用 260
第二十一章 过饱和氧疗 262
一、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262
二、在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 262
三、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263
四、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263
五、总结与展望 263
第二十二章 预防及康复治疗 264
一、心肌保护的预防措施 264
二、心肌保护的康复治疗 266
第二十三章 中医药治疗 269
第一节 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 269
一、中医病名 269
二、文献记载 269
三、病因病机 269
四、治疗原则 269
五、辨证论治 270
六、循证研究 270
七、结语 271
第二节 心肌梗死的中医药治疗 271
一、中医病名 271
二、文献记载 271
三、病因病机 271
四、治疗原则 271
五、辨证论治 271
六、循证研究 272
七、结语 272
第三节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 272
一、中医病名 272
二、文献记载 272
三、病因病机 273
四、治疗原则 273
五、辨证论治 273
六、循证研究 274
七、结语 274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 274
一、中医病名 274
二、文献记载 274
三、病因病机 275
四、治疗原则 275
五、辨证论治 275
六、循证研究 275
七、结语 276
第四篇 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新进展 279
第二十四章 乙醛脱氢酶2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应用前景 279
第一节 乙醛脱氢酶2基本结构与功能 279
一、乙醛脱氢酶2的结构和组织分布 279
二、ALDH2基因多态性 279
三、ALDH2的功能 280
第二节 ALDH2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280
一、ALDH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80
二、ALDH2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 281
三、ALDH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 281
四、ALDH2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 281
第三节 ALDH2对心肌损伤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282
一、ALDH2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282
二、ALDH2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 282
三、ALDH2对活性醛类的解毒作用 282
四、ALDH2与细胞自噬 283
五、ALDH2与硝酸酯类药物代谢 283
第四节 以ALDH2为干预靶点的药物研发思路及临床应用前景 284
一、ALDH2酶活性的可调控性 284
二、提高ALDH2酶活性的分子或物质 284
三、Alda-1提高ALDH2酶活性的机制 285
第二十五章 内源性心肌保护因子的发现及应用前景 286
第一节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抑制剂 286
一、mPTP的分子结构及功能 286
二、mPT P的调控 287
三、mPTP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287
四、mPTP的作用药物 288
第二节 腺苷 288
一、腺苷和腺苷受体 289
二、腺苷和心律失常 289
三、腺苷与冠状动脉循环 289
第三节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 290
一、GLP-1的生理学功能 290
二、GLP-1与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290
三、GLP-1受体激动剂现况 291
第四节 miRNA 292
一、miRNA与心脏发育 292
二、miRNA与病毒性心肌炎 292
三、miRNA与心力衰竭 292
四、miRNA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293
第五节 MG53 293
一、MG53的结构和功能 293
二、MG53在细胞膜修复中的作用 294
三、MG53与相关信号通路调节 294
四、MG53与心肌保护 294
第二十六章 基因治疗在心肌保护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295
一、心肌保护基因治疗概述 295
二、基因治疗在心肌保护中研究现状 295
三、基因治疗在心肌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298
第二十七章 干细胞在心肌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299
一、干细胞的基本概念 299
二、干细胞的特点 299
三、干细胞的分类 299
四、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 299
五、当前面临主要问题 301
六、前景展望 302
第二十八章 心肌缺血耐受保护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303
第一节 缺血预适应及后适应 303
一、缺血预适应 303
二、缺血后适应 305
三、远隔缺血预适应 307
第二节 药物预处理及后处理 309
一、药物预处理及后处理概述 309
二、吸入麻醉药预处理及后处理 310
三、阿片类药物预处理及后处理 314
四、其他药物预处理及后处理 318
五、总结 321
第二十九章 血管再生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研究新进展 322
一、血管新生的基本概念 322
二、侧支循环的形成与调节机制以及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325
三、冠心病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治疗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326
四、促血管生成治疗潜在的副作用 328
参考文献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