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章 对联的界定 1
1.1 对偶在对联中的运用 1
1.2 对联的“律化” 5
1.3 对联作为应用文 6
1.4 小结 8
第二章 对联的格律 9
第一节 律诗的格律 9
1.1 节奏单位 10
1.2 律诗的格律 16
1.3 律诗平仄律的调查 21
1.4 律诗格律的变通 23
【附录一】律诗的简式、联式、缀式与篇式 29
【附录二】杂言简式 47
【附录三】《唐宋诗举要》失律诗谱与失粘律缀谱 53
第二节 对联的格律:音节律与简脚股脚律 57
2.1 对联的音节律 57
2.2 对联的简脚股脚律 59
第三节 对联的格律:平仄律 63
3.1 传统对联的平仄律 63
3.2 影响对联平仄律的因素 79
3.3 传统对联节律格律的调查 83
3.4 现代对联的平仄律 87
【附录四】平仄的辨别与调剂 99
第四节 对联的格律:对偶律 105
4.1 对偶内涵的历时发展与对偶标准 105
4.2 违犯对偶律的病犯和避忌 119
4.3 对偶律小结 131
第五节 对联是特殊的格律诗 132
【附录五】王力先生的对仗范畴 134
【附录六】对偶的界定 137
第三章 对联的修辞技巧 141
第一节 利用汉字特点的修辞技巧 141
1.1 析字与析字对 142
1.2 小篆字形轴对称对 159
第二节 运用声韵律的修辞技巧 161
2.1 赋体对7 161
2.2 复叠与复叠对 166
2.3 双拟对3 173
2.4 转类复叠与转类复叠对 174
第三节 利用汉语语法特点的修辞技巧 176
3.1 助辞与助辞对 176
3.2 字类活用与字类活用对 177
3.3 歧义与歧义对 178
3.4 互文与互文对 181
3.5 回文与回文对10 184
第四节 其他 196
4.1 事对与言对 196
4.2 顶真对(联绵对4) 197
4.3 藏词与藏词对 199
4.4 镶嵌与镶嵌对 201
4.5 飞白与飞白对 205
4.6 数概与数目巧搭对(数概对) 207
4.7 词素叠用与叠素对 218
4.8 假悖与假悖对 219
4.9 事类狭窄与窄对 220
【附录七】诗钟 222
第四章 对联的分类 225
第一节 格律标准下的分类 225
1.1 按音节律标准分类 225
1.2 按平仄律标准分类 231
1.3 按对偶标准分类 232
【附录八】相邻的事类 242
第二节 对偶标准的变通与突破:变体对类 242
2.1 借对(假对25) 243
2.2 侧对 246
2.3 变序对 252
2.4 错元对 256
2.5 半对 258
2.6 连句对与隔句对 259
2.7 隔义对(悬桥对、续句对) 262
2.8 包孕对(句对、句中对、就句对、当句对) 266
第三节 语义标准下的分类 276
3.1 语义性质标准:含境对21 277
3.2 语义关系标准 277
【附录九】对偶的其他分类 283
第五章 对联的创作方式 289
5.1 摘联(摘句) 289
5.2 缀集:集字、集简、集专名 290
5.3 联简(联句) 295
5.4 续延 297
5.5 唱和 301
5.6 口占 302
5.7 点化 302
5.8 隐括 304
第六章 对联的产生和发展 305
第一节 近体诗的发展历史与对联的产生 305
1.1 对联产生的先决条件 305
1.2 对偶律的发展与对联的产生 307
第二节 对联衍生于近体诗的对仗 315
第三节 对联的产生与发展 320
【附录十】对偶的产生与发展 325
第七章 总结 332
参考文献 335
名词术语主题索引表 339
【附录十一】对联节律三律调查表 351
后记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