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五兵团成立以前时期 1
第一章 反对蒋介石纂夺抗战胜利果实的斗争(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 1
第一节 第一纵队组成;冀鲁豫军区与冀南军区分开 3
第二节 一纵参加邯郸战役 5
第三节 一纵北上,攻遵化,出长城,入热河 12
第四节 第七纵队组成 17
第五节 七组东进,连克五城 18
第六节 停战期间国民党对冀鲁豫解放区的进攻。七纵与冀鲁豫军区部队解放东明 22
第七节 军区独立旅及六分区部队粉碎国民党对水东地区的“围剿” 25
小结 28
第二章 战略防御阶段在内线作战中大量歼敌(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 30
第一节 七纵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出击陇海路汴徐段及定陶(大杨湖)战役 31
第二节 七纵参加巨野、鄄南、滑县诸战役 37
第三节 一纵参加大同、张怀等战役及其南返归建 45
第四节 豫皖苏军区成立 53
第五节 一纵、七纵投入巨金鱼战役 57
第六节 一纵、七纵同战豫皖边 64
第七节 国民党军对解放区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一纵、七纵合编 69
第八节 一纵参加豫北反攻 71
第九节 豫皖苏军区部队频频出击,连克十城 77
小结 82
第三章 参加与配合战略反攻(1947年6月至1947年12月) 85
第一节 一纵及冀鲁豫军区部队参加鲁西南战役 85
第二节 冀鲁豫、豫皖苏解放区军民全力配合和支援主力部队反攻 94
第三节 第十一纵队成立,伪装主力,掩护刘邓大军南征 98
第四节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01
第五节 一纵积极作战掩护友邻展开,并开辟豫东南 107
第六节 十一纵、豫皖苏军区配合反攻,牵制敌人 112
第七节 一纵挺进长江边和高山铺大捷 117
小 结 123
第四章 为粉碎敌人中原防御体系而辗转作战(1947年12月至1948年10月) 125
第一节 十一纵两次出击陇海路 126
第二节 一纵挺进淮西;十九旅坚持大别山的斗争 130
第三节 豫皖苏军区开辟新区,扩建武装 139
第四节 三支兄弟部队会攻阜阳,牵敌五军 141
第五节 为掩护粟兵团行动,一纵参加宛东战役,十一纵及豫皖苏军区部队积极破击铁路 144
第六节 十一纵参加睢杞战役 148
第七节 一纵和豫皖苏军区部队配合开封、睢杞战役,牵制敌人 155
第八节 开展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 159
第九节 决战前夕参加济南战役和郑州战役 162
小结 165
第五章 战略决战阶段,一纵队、十一纵队、冀鲁豫和豫皖苏军区部队参加淮海战役(1948年10月至1949年2月) 168
第一节 决战前的形势和决策 169
第二节 配合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威胁徐州,切断津浦线徐蚌段 171
第三节 第一纵、十一纵参加围歼黄维兵团,我地方兵团参加阻击追击杜聿明集团、李延年兵团 186
第四节 战场休整和参加全歼杜聿明集团 207
小结 212
中编 五兵团时期 217
第六章 五兵团成立,向江南进军(1949年2——6月) 217
第一节 成立兵团,迎接向全国进军的光荣任务 217
第二节 参加渡江战役 225
第三节 挺进浙赣线,断敌通路,扩大战果 234
第四节 开辟赣东北地区工作,进行战备休整 241
第七章 进军西南 经营贵州(1949年7月——11月) 250
第一节 部署任务,认真准备 251
第二节 参加湘赣作战,隐蔽集结湘西 254
第三节 直出贵州,解放贵阳 259
第四节 全面展开,经营贵州 265
第八章 入川作战,进滇解危(1949年12月—1950年1月) 282
第一节 快速入川,再渡长江 283
第二节 抢占乐山,完成包围 285
第三节 坚决阻击,全歼顽敌 289
第四节 入滇作战,支援卢汉 293
第五节 接受新任务,胜利返贵州 295
下编 五兵团兼贵州军区时期 300
第九章 回师贵州全力开展地方工作、剿匪斗争巩固胜利(1950年1月——1951年) 300
第一节 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实行野战军地方化、领导一元化,全力开展地方工作 301
第二节 积累经验,追剿叛匪,打下匪风 308
第三节 贯彻“军事清剿,政治攻势,发动群众”的正确方针,开展重点合围 316
第四节 友邻部队入黔,协同我区部队开展全面清剿,净化全省大部地区 325
第五节 进行边沿地区合围清剿,解放贵州全省 341
第十章 为建设革命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而奋斗(1951年——1952年7月) 353
第一节 组建部队执行抗美援朝任务 353
第二节 加强人民武装建设继续完成清匪任务 359
第三节 开展军政文训练 364
第四节 开展民主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 366
第五节 军区部队精简整编,作好复员转业军人的安排,加强公安部队的建设 369
结束语 379
附录: 390
五兵团暨贵州军区大事记 390
烈士英名录 444
英雄模范名单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