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3
大事记 11
第一编 区划 自然 47
第一章 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 47
第一节 位置面积 47
第二节 建置沿革 47
第三节 行政区划 48
一、明代行政区划 48
二、清代行政区划 49
三、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50
四、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 51
第四节 市区街巷、各镇村落 58
一、市区街巷 58
二、社区 59
三、各镇村落 59
第二章 自然环境 71
第一节 自然地理 71
一、地质地貌 71
二、气候 物候 74
三、河川 温泉 77
四、土壤 79
第二节 自然资源 81
一、矿藏资源 81
二、水资源 81
三、森林资源 81
四、植物资源 82
第三节 自然灾害 83
一、水灾 83
二、旱灾 85
三、风雹 87
四、寒潮 88
五、地震 89
第四节 南雄红层古生物化石 90
一、红层古生物分布 90
二、红层古生物化石挖掘 91
三、红层古生物化石保护 95
第三章 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 96
第一节 水土保持 96
一、水土流失状况 96
二、水土流失治理 96
第二节 环境保护 99
一、水环境保护 100
二、大气环境保护 100
三、声环境保护 101
四、固体废物与辐射环境防治 101
第二编 经济 105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 105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简述 105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概况 106
一、改革农村经营体制 106
二、改革企业体制 106
三、改革计划管理体制 107
四、改革流通体制 107
五、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08
第三节 改革效果 108
一、社会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大幅增长 108
二、财政收入和农民、职工收入大幅增加 109
三、产业结构有较大变化 110
四、工商企业成形以民营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结构 110
第二章 农业 114
第一节 经营体制改革 114
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4
二、推行农业产业化 115
第二节 种植业 115
一、农业用地 115
二、粮食作物 117
三、油料作物 121
四、茶果蔬菜 123
五、绿肥作物 124
六、其他作物 124
第三节 畜牧业 125
一、家畜饲养 125
二、家禽饲养 128
三、其他经济动物饲养 130
第四节 渔业 131
一、养殖面积 132
二、鱼苗生产 132
三、家鱼养殖 132
四、野生鱼捕捞 134
第三章 黄烟 136
第一节 烟区分布 136
一、主产烟区 136
二、最适宜烟区 136
三、新开发适宜烟区 137
第二节 面积和产量 137
第三节 种植技术 139
一、选种育苗 139
二、烟地整治 140
三、科学栽培 140
第四节 烟叶调制 141
一、晒制 141
二、烤制 142
第五节 烟叶经营 142
一、经营体制 142
二、烟叶收购 143
三、烟叶出口 147
第四章 林业 148
第一节 林区环境 148
第二节 资源调查 149
第三节 造林育林 154
一、造林面积 154
二、营林补助 156
第四节 山林经营 157
一、山林发证 157
二、商品林经营 157
三、生态公益林管护 159
四、苗圃、林科所、绿化队、竹博园 160
第五节 山林保护 161
一、护林机构与队伍 161
二、改燃节柴 163
三、森林病虫害防治 164
四、野生动物保护 164
五、护林效果 165
第六节 木材经营 166
一、经营体制 166
二、木材产、购、销 167
第七节 林区开发 168
一、毛竹基地 169
二、白果基地 169
三、松香基地 170
四、油茶基地 170
第五章 水利 171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 171
一、水利资源开发利用 171
二、水力(能)资源开发利用 173
第二节 水利建设 174
一、农田灌溉工程 175
二、防洪工程 179
三、食水工程 182
四、工程建设专记 184
第三节 水利工程管理 187
一、管理机构 188
二、管理制度 189
三、水费征用 189
四、综合经营 190
第四节 移民安置 191
一、解决老移民遗留问题 191
二、新建工程移民安置 192
第五节 三防工作 192
一、组织机构 192
二、三防制度 193
三、防洪预案 194
第六章 农机 195
第一节 农机推广 195
一、排灌机械 195
二、耕作机械 195
三、植保机械 196
四、收获机械 197
五、粮油饲料加工机械 198
六、农用运输机械 198
第二节 农机研制 198
第三节 农机人员培训 199
第四节 农机供应 199
第五节 农机管理 200
一、农机安全监理 200
二、农用拖拉机机务管理 200
第七章 工业 201
第一节 工业发展概况 201
一、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发展概况 201
二、主要国有(营)企业改革简况 202
第二节 电力工业 205
一、水电站 205
二、输变电 209
三、农网改造 212
四、发、供、用电 212
第三节 造纸业 213
一、土纸生产 213
二、珠玑纸业有限公司 213
三、南雄市第二造纸厂 214
第四节 中央、省驻南雄采掘业 214
一、七四三矿 214
二、棉土窝钨矿 214
第五节 建筑业 215
一、建筑设计 215
二、建筑队伍 215
三、建筑质量管理 216
四、南雄水泥厂 216
第八章 国内贸易 217
第一节 商业发展概况 217
第二节 国有(营)商业 体制改革 217
一、商业系统专业公司 217
二、石油公司 218
三、医药总公司 218
四、物资总公司 218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体制改革 219
第四节 发展私营、个体商业 219
一、私营商业 219
二、个体商业 220
第九章 对外及对港澳地区贸易 222
第一节 外贸及对港澳地区收购、出口 222
一、外贸及对港澳地区收购 222
二、外贸出口 223
第二节 招商引资 223
第三节 外贸企业 225
一、南雄市对外贸易总公司 225
二、粤华经贸实业公司 225
三、南雄市粤雄玩具总厂 225
第十章 粮油购销 226
第一节 机构 226
第二节 购销 226
一、购销统销 226
二、议购议销 228
三、合同定购 229
四、粮油票证 230
第三节 储运 231
一、仓储 231
二、保管 232
三、调运 233
第四节 加工 233
第五节 经营效益 233
第六节 金友公司 234
第十一章 乡镇企业 23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36
一、社队企业的建立 236
二、乡镇企业的发展 236
三、股份合作制企业 236
第二节 经营体制改革 237
一、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制 237
二、企业全面转制 237
第三节 主要企业 237
第十二章 金融保险 239
第一节 金融 239
一、机构 239
二、存款、贷款 240
三、金融监管 243
第二节 保险 243
一、人寿保险 243
二、财产保险 243
第三节 证券 244
第十三章 财政 税收 审计 245
第一节 财政 245
一、机构 245
二、预算管理 245
三、乡镇财政 248
四、农业税 248
五、财政检查 251
第二节 税收 251
一、机构 251
二、税制 251
三、税收 252
四、税务稽查 252
第三节 审计 253
第十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与标准计量管理 254
第一节 机构 254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 254
一、管理政策 254
二、市场整顿 255
三、管理收费 255
第三节 查处违法经济活动 255
第四节 工商业登记管理 256
一、私营工商业登记管理 256
二、全民和集体企业登记管理 256
三、个体工商业户登记管理 257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257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 258
第七节 标准计量管理 258
一、计量管理 258
二、标准化管理 259
第十五章 物价 260
第一节 商品价格 260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商品价格 260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商品价格 260
第二节 非商品收费 262
一、汽车客运价 262
二、水电收费 264
三、中小学收费 265
四、医疗收费 267
五、行政事业性收费 268
第三节 价格成本调查 268
第四节 物价监督检查 269
一、监督检查机构 269
二、推行明码标价 269
三、查处物价违纪案件 269
第十六章 旅游业 270
第一节 机构 270
第二节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270
第三节 旅游景点 271
第四节 旅游业务 272
一、旅游线路 272
二、旅游服务业 272
第五节 旅游效益 273
第十七章 统计 274
第一节 机构和信息化建设 274
第二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 274
第三节 统计调查与统计资料分析汇编 275
第四节 统计监督 276
第五节 国家统计局南雄调查队 276
第三编 基础设施 279
第一章 交通 279
第一节 古道概况 279
一、梅关古驿道 279
二、乌迳路 280
三、乡道 280
第二节 公路交通 281
一、公路 桥梁 281
二、公路运输 286
三、公路养护 292
四、交通管理 293
第三节 水路交通 294
第四节 其他运输 294
人力运输 294
第二章 邮政电信 295
第一节 邮政 295
一、邮政业务 295
二、投递邮路 295
第二节 电信 298
一、有线通信 298
二、无线通信 299
第三节 广东移动通信公司南雄分公司 299
第四节 中国联通南雄分公司 中国铁通南雄经营部 300
一、中国联通南雄分公司 300
二、中国铁通南雄经营部 300
第三章 城乡建设 301
第一节 市区建设 301
一、老城区改造 301
二、新城区开辟 303
三、水电设施 303
四、环境绿化 305
五、堤防建设 306
第二节 圩镇、乡村建设 307
一、中心镇建设 307
二、圩市建设 308
三、农村住宅建设 308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309
一、地产管理 309
二、房产管理 310
三、住房制度改革 310
第四编 政治 313
第一章 中共南雄市(县)委员会 313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党员代表大会、市(县)委全委会、常委会 313
一、市(县)党员代表大会 313
二、市(县)委全委(扩大)会议 314
三、市(县)委常委会 315
第二节 党的宣传教育工作 316
一、各项重大思想教育活动 316
二、理论学习 317
三、党校教育 318
四、精神文明建设 319
第三节 党的组织建设 319
一、整党建党 319
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322
第四节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323
一、纪律检查 323
二、纠正错案 324
三、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325
四、纠风和执法监察 325
五、受理信访检举揭发案件 326
第五节 党的统战工作 326
一、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326
二、私营工商业者工作 327
三、宗教工作 327
四、对台工作及海外联谊 327
第六节 党的政法工作 328
一、机构与职能 328
二、主要工作简况 328
第七节 党的其他工作 329
一、老干部工作 329
二、信访工作 329
三、党史研究 330
四、市直机关工委 330
第八节 历届中共南雄市(县)委领导任职情况 331
一、中共南雄县委领导任职情况 331
二、历届中共南雄市委领导任职情况 335
第二章 南雄市(县)人民代表大会 338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38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338
一、代表选举 338
二、代表结构 340
第三节 市(县)人民代表大会 343
一、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343
二、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344
三、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344
四、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345
五、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345
六、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346
七、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347
第四节 市(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47
一、机构 347
二、会务 348
三、市(县)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任职情况 352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354
第三章 南雄市(县)人民政府 355
第一节 市(县)人民政府机构 355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 355
二、人民公社时期 355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 355
四、1984年机构改革 356
五、1988年至2001年机构改革 357
第二节 政府决策、服务机制 358
一、决策机制 358
二、服务机制 359
第三节 市(县)领导任职情况 360
第四节 乡镇人民政府 365
第四章 政协南雄市(县)委员会、民主党派 367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会议 367
一、第一届委员会 367
二、第二届委员会 367
三、第三届委员会 368
四、第四届委员会 368
五、第五届委员会 368
六、第六届委员会 369
七、第七届委员会 370
八、政协南雄市(县)委员会历届正、副主席任职情况 370
第二节 历届政协常务委员会 372
一、第四届政协常务委员会 372
二、第五届政协常务委员会 372
三、第六届政协常务委员会 372
四、第七届政协常务委员会 373
第三节 政协工作机构 373
一、常设机构 373
二、临时机构 373
第四节 视察、提案、文史工作 374
一、视察调查 374
二、提案工作 374
三、文史资料征编 374
第五节 民主党派 374
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南雄市支部 374
二、中国民主同盟南雄市总支部 375
第五章 公安司法 376
第一节 公安 376
一、机构 376
二、政治案件侦查 377
三、刑事案件侦查 378
四、治安管理 378
五、户籍管理 380
六、交通管理 380
七、消防管理 381
八、巡警工作和“110”报警服务台 381
第二节 检察 382
一、机构 382
二、刑事检察 382
三、法纪检察 383
四、经济检察 383
五、监所检察 383
六、控告申诉检察 383
七、民事行政检察 384
八、检察技术 384
第三节 审判 384
一、机构 384
二、刑事审判 384
三、经济审判 385
四、民事审判 385
五、行政审判 386
六、审判监督 386
七、执行 386
八、审判员 人民陪审员 386
第四节 司法行政 387
一、机构 387
二、普及法律常识 387
三、公证业务 388
四、律师业务 388
五、民事调解 389
第六章 军事 390
第一节 驻军与军事设施 390
一、驻军 390
二、军事设施 390
第二节 地方武装 391
第三节 兵事 393
第四节 兵役 394
一、兵员征集 394
二、预备役 394
第五节 民兵 394
一、组织建设 394
二、政治教育 394
三、民兵军事训练 395
四、参加“三个文明”建设 395
五、梅岭“三八”民兵班 395
第七章 群众团体 397
第一节 工人组织 397
一、组织沿革 397
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397
三、工会活动 397
第二节 农民组织 398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399
一、共产主义青年团 399
二、少年先锋队 400
第四节 妇女组织 400
一、组织沿革 400
二、妇女代表大会 401
三、妇联活动 401
第五节 南雄市(县)归国华侨联合会 402
第六节 工商业组织 402
一、工商业联合会 402
二、个体劳动者协会 402
第七节 学术团体 403
一、科学技术协会 403
二、社会科学联合会 404
三、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406
第八节 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裔联谊会 407
第九节 其他群众团体 407
第五编 文化 411
第一章 教育 411
第一节 幼儿教育 411
第二节 小学教育 412
第三节 中学教育 414
第四节 专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418
一、专业教育 418
二、成人教育 420
第五节 教师队伍 421
一、教师素质 421
二、教师待遇 421
三、民办教师 422
第六节 教学研究 422
一、教研组织 422
二、教研活动 423
第七节 教育经费与勤工俭学 423
一、教育经费 423
二、勤工俭学 424
第二章 科学技术 425
第一节 科技信息局 425
第二节 科研机构 425
一、农业科研推广机构 425
二、黄烟科研推广机构 426
三、水土保持科研推广机构 426
四、林业科学研究所 426
五、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 427
六、农机研究所 427
七、地震测报站 427
第三节 科技成果 427
一、工业科技成果 427
二、农业科技成果 428
三、畜牧水产科技成果 431
四、水电工程科技成果 433
五、水土保持科技成果 434
六、卫生科技成果 434
七、节能科技成果 434
第四节 信息服务 435
一、情报机构与信息网络 435
二、情报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传递 435
三、咨询服务 436
第五节 科技队伍 436
第三章 卫生 438
第一节 历代名中医 名药铺 438
一、名中医 438
二、名药铺 439
第二节 医疗机构 440
第三节 卫生防疫 441
一、传染病防治 441
二、地方病防治 444
三、麻风病防治 445
四、其他疾病防治 446
五、企业学校卫生防疫 446
第四节 妇幼卫生 446
一、新法接生与产科保健 447
二、妇科病查治 447
三、婴幼儿保健 447
第五节 医疗制度改革 448
一、城镇职工医疗制度改革 448
二、农村合作医疗 448
第六节 药政药品管理 449
一、药政管理 449
二、药品管理 449
第七节 卫生队伍 450
第八节 卫生经费 452
第四章 体育 454
第一节 群众体育 454
一、民间传统体育 454
二、职工体育 455
三、农民体育 456
四、老人健身 456
第二节 学校体育 456
一、体育设施与体育教学 456
二、学生体育运动会 457
第三节 业余体校与公共体育场地 457
一、业余体校 457
二、公共体育场地 457
第四节 体育竞赛 458
一、县(市)运动会 458
二、参加韶关市(地区)级比赛 458
三、参加省级比赛 458
四、参加全国比赛 459
第五节 体育产业 460
第五章 文化艺术 461
第一节 戏剧曲艺 461
一、采茶戏 461
二、祁剧 462
三、民间曲艺 462
四、戏台分布 465
第二节 电影放映 465
第三节 广播电视 466
第四节 报刊 467
第五节 文化馆站 468
第六节 图书馆 书店 470
第七节 文艺作品 471
一、诗文选 471
二、雕塑、篆刻、工艺、书画、音乐、舞蹈、摄影 474
三、著作书目 476
四、民间歌谣选 486
第八节 档案工作与地方志编修 487
一、档案工作 487
二、地方志编修 488
第六章 文物 名胜 491
第一节 古遗物 遗址 491
一、新石器时期遗物 491
二、汉代居住遗址 491
三、古城堡遗址 491
四、古窑址 493
第二节 古墓葬 493
一、新石器晚期墓葬 493
二、汉墓葬 493
三、西晋、南朝墓葬 494
四、隋、后周、宋、明代墓葬 494
第三节 古建筑 495
一、古围楼 古祠堂 495
二、寺观庙庵 496
三、殿 会馆 戏台 497
四、门楼 牌坊 498
第四节 古塔 古桥 古井 500
一、古塔 500
二、古桥 501
三、古井 501
第五节 石刻 石雕 502
一、摩崖石刻 502
二、碑刻 503
三、石雕艺术 505
四、碑刻匾额遗存 505
第六节 近、现代重要史迹 508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遗址、旧址 508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旧址、遗址 508
三、抗日战争时期遗址、旧址 509
四、解放战争时期旧址、遗址 509
五、红军标语、漫画、歌谣 509
六、烈士陵园 512
第七节 博物馆及馆藏文物 513
一、博物馆 513
二、馆藏文物 513
第八节 名胜 518
一、南雄十景 518
二、南雄古六景 521
第六编 社会 525
第一章 人口 姓氏 民族 525
第一节 人口 525
一、人口变化 525
二、历次人口普查之人口结构 527
三、计划生育 539
第二节 姓氏 541
一、姓氏户数 541
二、姓氏分布 544
三、珠玑巷南迁氏族 550
第三节 民族 553
第二章 人事 554
第一节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前干部结构 554
第二节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554
一、公务员过渡 554
二、公务员结构 555
三、公务员录用、提拔任免与辞职、辞退 556
四、公务员考核与奖惩 557
五、公务员培训 557
第三节 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 557
一、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 557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激励 559
三、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引进与交流 559
第四节 工资制度改革 560
一、公务员工资改革 560
二、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改革 560
第五节 离退休制度 560
第三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 562
第一节 机构 562
第二节 劳动制度改革 562
第三节 劳动就业 562
一、就业和再就业 562
二、职业技能培训 563
第四节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563
第五节 职工工资 564
第六节 社会和医疗保险 564
一、养老保险 564
二、失业保险 564
三、工伤保险 565
四、医疗保险 565
第四章 民政 567
第一节 优抚 567
一、政府抚恤 567
二、群众优待 568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 568
第三节 老区建设 569
一、老区分布 569
二、老区建设 570
第四节 赈济 571
第五节 社会福利 572
第六节 婚姻登记 573
一、贯彻婚姻法 574
二、结婚登记 574
三、离婚登记 574
第七节 殡葬改革 574
一、推行火葬 574
二、南山陵园公墓 575
第八节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 575
第五章 人民生活 576
第一节 收入 576
一、农民收入 576
二、职工收入 579
第二节 消费 582
一、食品 582
二、衣着 584
三、居住 585
四、日用物品 585
第三节 消费结构 586
第六章 风俗 587
第一节 古今风俗简述 587
第二节 特异风俗专记 588
一、南雄上方姓氏节 588
二、乡村嫁娶习俗 589
三、烟区带烟味的习俗 591
四、六月二十三雷爷节 592
五、惊蛰撒石灰炒黄豆 592
六、古城商铺雅联风 593
第三节 时俗风尚 593
第七章 方言 595
第八章 宗教 596
第一节 佛教 596
第二节 道教 597
第三节 天主教 597
第四节 基督教 598
第七编 人物 601
第一章 人物传 601
第一节 人物列传 601
第二节 人物事略 630
第二章 人物表 640
第一节 历代科举 640
第二节 烈士 656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南雄籍阵亡将士 706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先进人物 710
一、国家级先进个人 710
二、省级先进个人 717
第五节 高级科技人员名录 723
一、1991年6月版《南雄县志》录入69名 723
二、1996年2月再版《南雄县志》增补155名 724
三、2005年编纂《南雄市志》增补125名 728
第八编 各镇概况 731
雄州镇 731
黎口镇 733
珠玑镇 734
梅岭镇 735
湖口镇 737
邓坊镇 738
黄坑镇 739
油山镇 740
乌迳镇 742
界址镇 743
坪田镇 744
南亩镇 746
水口镇 747
江头镇 748
主田镇 749
古市镇 750
全安镇 751
帽子峰镇 753
澜河镇 754
百顺镇 755
附录 759
一、旧志序选 759
宋嘉定庚辰志序 759
明永乐甲辰志序 759
明正统丁卯志序 760
明成化甲辰志序 760
明正德丙子志序 761
明嘉靖壬寅志序 762
明嘉靖壬寅志又序 763
明嘉靖壬寅志又后序 763
明万历乙酉志序(二篇) 764
明天启丙寅志序 765
明天启丙寅志后序 766
清康熙乙卯志序 766
清乾隆癸酉志序 767
清嘉庆书卯重修南雄州志序 767
清道光甲申直隶南雄州志序 768
1990年新编南雄县志序一——人民创伟绩 县志立丰碑 768
1990年新编南雄县志序二——录经纬要事 集古今精华 770
二、学术文选 771
对南雄三个文化圈的初步探讨 771
迁雄氏族开基祖录 779
三、文献辑存 801
(一)行政区域调整文件 801
(二)南雄县撤县设市文件 804
(三)恢复畲族民族成分文件 805
(四)珠玑巷后裔联谊会有关文件 811
(五)奏稿 814
编后记 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