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道德观念嬗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炎才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63160
  • 页数:470 页
图书介绍:晚清民初道德观念嬗变伴随中国传统社会近代化逐渐展开。此一嬗变源自时人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社会危机,谋求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改造中国,走近代化道路,憧憬道德理想的价值诉求。在此一理想追求过程中,传统大同理想、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等均被时人赋予一定近代色彩。为达此目的,他们努力挖掘利用传统“孝”观念的积极价值以为近代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精神源泉,而各自不同的理论诠释直接导致其内涵的近代异动。与之相似,对于“忠”德,时人在固守中有突破,突破中有继承。他们逐步剔除附着于“孝”与“忠”观念上的保守、落后乃至反动的意识,努力复归其原初意义并赋予其时代精神。至于义利观,时人围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进行理论诠释,使其时代内涵呈现出多头并进嬗变态势。在奢俭观方面,时人主张在生产中以“俭”促发展藉“奢”图进步,同时,谋求奢俭观念的时代更新,并在民初对近代奢俭观作了新的学理界定与诠释。对于“礼”与“仁”,时人立足于扬“仁”释“礼”以揭示其内涵的普适性并促其革故鼎新。他们从近代人文精神出发,结合具体现实需要,努力清算纲常礼教的弊害,谋求建构中国近代新道德。这主要围绕关注道德问题,厘定道德内

导论 1

一 缘起 1

二 研究价值 4

三 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5

四 主要内涵及其创新之处 7

第一章 中国传统道德历史嬗变概述 10

第一节 中国传统道德及其基本特征 10

一 中国传统道德的历史演进 10

二 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征 14

第二节 中国传统道德近代嬗变诸因素 24

一 晚清民初严峻现实的强烈呼唤 24

二 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自然发展 28

三 西方道德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 32

四 中外普适道德文化交融逐步深化 36

第三节 道德致用促发传统道德近代嬗变 38

一 近代道德致用思潮的时代涌动 38

二 道德致用促进传统道德嬗变 42

三 中国传统道德近代嬗变概述 46

第二章 传统道德理想的立体更新 48

第一节 传统道德理想的基本特征 48

一 外在形式:大同均平与人格理想并存 49

二 历史发展:追求理想与积极践履递进 52

三 基本内涵:政治诉求与道德调适互动 54

四 内在实质: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统一 56

第二节 传统大同理想的时代新释 60

一 道咸同治间时人的大同理想诉求 61

二 光宣时期时人憧憬的大同理想 62

三 民国初期时人重新诠释大同理想 65

第三节 传统理想人格的近代化 68

一 圣人人格内涵的时代转换 69

二 君子人格的内在价值嬗变 75

三 群体理想人格的近代重塑 80

第四节 政治与社会理想的新追寻 84

一 现实桥梁:贯通上下的政治理想 84

二 生活形态:彰显人本的社会理想 90

三 实施途径:改革与革命彼此互动 92

第三章 传统孝道观念的时代异动 96

第一节 传统孝道观念的基本特征 96

一 外在形式:点面拓展与面点收缩共存 96

二 实际发展:宗法家族与民族国家互动 99

三 基本内涵:现实规范与理想诉求激荡 102

四 内在实质: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统一 105

第二节 传统孝道观念的近代异动 109

一 道咸同治间固守、冲击与质疑并存 109

二 光宣时期传统孝观念的近代异动 112

三 民初传统孝观念近代嬗变的深化 116

第三节 时人孝道观念的近代表达 123

一 孝之具体内涵的近代文化诠释 123

二 孝道与近代公德的积极培育 130

三 孝道与近代理想人格的塑造 132

第四章 传统忠德意识的新陈代谢 139

第一节 传统忠德的基本特征 139

一 总体发展:忠寓于孝、忠孝分离及忠孝合一递进 139

二 外在形态:由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时代易位 144

三 基本内涵:客体对象由宽泛逐渐衍化为狭窄 147

四 内在实质: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的有机统一 150

第二节 社会群体崇尚忠德的不同表达 154

一 道咸同治间时人的忠德解读与践履 154

二 光宣时期时人心目中的忠德 157

三 民初各界对忠德的不同价值诉求 160

第三节 忠之价值取向的时代异动 163

一 固守传统纲常名教之忠德 163

二 破坏传统纲常名教之忠德 166

三 理论清除传统忠德消极具体义 169

第四节 忠德之内涵的近代理论诠释 175

一 忠德具有人类普适性价值 175

二 忠德乃因时而变的政治道德 177

三 忠德时代内涵的具体泛化 185

第五章 传统义利理念的革故鼎新 191

第一节 传统义利理念的基本特征 191

一 外在形式:精神物质与整体个体并存 191

二 历史发展:由统而分与由分而合递进 194

三 具体内涵:政权核心与人本核心互动 198

四 内在实质: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统一 201

第二节 晚清民初义利理念的时代异动 204

一 道咸同治间传统义利观的固守与异动 205

二 光宣时期传统义利观的多维形态 207

三 民初社会不同群体的义利诉求 211

第三节 不同群体对义利观的价值取向 215

一 恪守传统义利价值的合理性 215

二 突破传统义利理念的具体尝试 220

三 理论清算传统义利观念的弊端 224

第四节 义利理念的近代诠释及其深化 229

一 义利概念及其关系的时代诠释 229

二 学理认识中外义利的合理价值 239

三 现实社会中义利的不同价值取舍 243

第六章 传统奢俭学说的近代转化 251

第一节 传统奢俭说的基本特征 251

一 外在形式:尚俭、崇奢与黜奢崇俭并存 251

二 历史发展:经济、政治与礼教三维递进 255

三 基本内涵:奢俭异趣与交相嬗替互动 258

四 内在实质: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统一 262

第二节 晚清民初奢俭观念的时代发展 266

一 道咸同治间的崇尚、漠视毁弃与反思 266

二 光宣时期的坚守、否定与反思超越 273

三 民初时人奢俭观念的时代认知 279

第三节 近代奢俭观念的理论诠释 288

一 重构近代奢俭说的初步尝试 289

二 近代奢俭内涵及其现实价值 293

三 近代奢俭新认识、变化及其基本内涵 302

第七章 传统礼仁观念的推陈出新 310

第一节 传统礼仁的历史特征 310

一 历史发展:礼仁递生与时代合离异趣 310

二 外在形式:礼仁位异与时代波动共存 313

三 具体内涵:仁礼内外有别与彼此互动 316

四 内在实质: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统一 319

第二节 晚清民初礼仁观念的时代演化 322

一 道咸同治间时人的礼仁价值取向 322

二 光宣时期时人的礼仁价值倾向 327

三 民初时人的礼仁价值诉求 331

第三节 时人对礼之内涵的学理认知 335

一 礼之产生、内涵及其实际作用 335

二 礼之文化表征、发展及其异化 344

三 新旧礼论的交锋及其时代嬗变 348

第四节 社会士人对仁的时代诠释 355

一 仁之概念的时代理论阐释 355

二 时人言仁之论的不同价值取向 363

三 现实社会中践仁的诸多层次 368

第八章 道德观念嬗变与近代道德构建 374

第一节 晚清民初道德观念的近代演化 374

一 道咸同治时期道德观念的变化 374

二 光宣年间道德观念的新陈代谢 377

三 民初各类道德观念的时代交锋 380

第二节 基本道德理论的具体阐释 384

一 道德概念的理论诠释 385

二 道德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 396

三 科学合理认识道德新旧嬗变 407

第三节 中国近代道德的时代构建 418

一 中国传统道德的新陈代谢 418

二 中国近代道德的基本雏形 424

三 道德基本类型的学理界分 428

结语 434

参考文献举要 438

近五年个人相关论文辑览 465

跋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