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抗日战争时期 3
第一章 点燃抗日烽火,建立抗日武装 3
1937年山东沦陷 3
鲁中徂徕山起义 4
泰西夏张镇起义 5
冀鲁边盐山起义 5
胶东天福山起义 6
鲁中黑铁山起义 6
鲁东牛头镇、蔡家栏子起义 7
鲁东南沂莒起义 7
鲁南起义 8
湖西起义 8
鲁西北起义 8
第二章 山东抗日队伍的壮大和根据地的建设 10
黎玉赴延安“搬兵” 10
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 11
八路军115师入鲁 12
抗日根据地的形成 13
建立民主政权——人民第一次当家做主 14
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 15
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大生产运动 16
第三章 双拥运动的开展 18
双拥条例的颁布 18
双拥运动月的开展 20
双拥活动走向制度化 20
山东双拥条例的颁布 21
山东根据地拥政爱民活动掀起新高潮 23
群众抗日组织蓬勃发展 24
青年积极参军参战 25
后方群众慰问前线 27
第四章 灵活多样的军民反“扫荡” 28
日军频繁的“大扫荡”——进入抗战最艰苦的岁月 28
沂蒙军民反“铁壁合围” 29
胶东军民反“拉网合围” 30
罗荣桓的“翻边战术” 31
铁道游击战 32
地雷战 33
麻雀战 34
青纱帐战术 34
第五章 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36
局部反攻 36
五路大军大反攻 37
日本宣布投降,中国军民欢庆胜利 38
第六章 八年抗战,功高岱岳 40
山东根据地的战略地位 40
山东八路军队伍的壮大 41
山东根据地人民武装的蓬勃发展 42
山东战场对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 43
军民同仇敌忾御强虏 45
革命先辈眼中的山东军民 49
第二编 解放战争时期 53
第一章 争取和平,准备自卫 53
宣传群众,积极做好应对内战的准备 53
八路军挺进东北,新四军北移山东 54
阻止美军在烟台登陆 55
山东解放区深入开展土改运动 56
军民齐心发展生产,经济线取得重大胜利 57
保家保田,积极参军 58
第二章 人民解放军战略防御阶段 60
内战全面爆发 60
胶济路反击战——游击战再显神威 61
陇海战役——十县群众扒铁路 62
定陶战役——刘邓首长赞支前 64
鲁南战役——大捷声中忙劳军 66
莱芜战役——十万群众大破袭 67
泰蒙战役——五十里地雷阵 69
孟良崮战役——出动民工近百万 71
第三章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 74
刘邓大军强渡天险——黄河人民立大功 74
鲁西南战役——百里民兵联防线 76
胶东保卫战——民兵爆炸逞英豪 78
周张战役——鲁中支前成功篇 80
潍县战役——支前模范数河南 82
兖州战役——男女老少齐上阵 84
第四章 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和山东全境解放 86
济南战役——不忘人民第一功 86
淮海战役——车轮滚滚载史册 88
渡江战役——小车推过大江南 90
解放长山岛——渔民船工不畏艰 92
第五章 解放战争,壮歌伟业 94
山东人民对解放军的兵员补充 94
山东人民支援前线 95
双拥英模,光耀史册 97
革命先辈不忘山东人民的支援 101
第三编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05
第一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 105
载歌载舞欢庆全国胜利 105
巩固新生政权 106
齐鲁人民支援志愿军抗美援朝 108
部队支援地方经济恢复 112
山东女青年支援新疆建设兵团 112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1956~1966) 114
妥善安置转业复员军人 114
地方做好优待、抚恤工作 115
建立优抚疗养院和养老院 117
军队大规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118
部队支援地方文教事业 123
军民共同战胜三年自然灾害 123
部队开展学雷锋、王杰活动 125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126
解放军奉命执行“三支两军”任务 126
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学习全国人民 127
军队积极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128
解放军抵抗自然灾害 130
军民联防,共建海防 131
部队为群众防病治病 133
排除干扰,做好优待抚恤工作 134
第四编 改革开放新时期 139
第一章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1991) 139
军地互走访,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139
构建双拥工作体系,赓续双拥传统 140
部队开赴南疆作战,地方掀起拥军热潮 142
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44
军队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积极投身地方建设 146
妥善安置复退军人、确立优抚基本保障制度 148
第二章 深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91~2001) 151
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凝聚军心民心 151
表彰先进,开展形式多样的评选活动 152
富裕不忘拥军,地方积极支援部队建设 153
军队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154
抢险救灾,军民齐奋战 157
地方普遍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159
军队开展为地方做好事活动 162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