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法遗存审美意识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明刚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209091244
  • 页数:2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书法入手,以动态、历史和比较的视角,系统揭示清代书法遗存审美意识。直接从清代书法作品中提炼其审美意识,归纳其独特表征与重要属性,厘清其发展脉络和嬗变轨迹,抽绎其时代特征和历史印记,挖掘其主体精神与价值内核,探究不同地域、民族、国别、门类美术间的审美会通及其与当世审美标准变迁、审美向度转型的关系,呈现清代书法的审美历史面貌,为批判性继承清代文化遗产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本书读者对象涵括广大书法、艺术、美学、历史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者、爱好者。当今中国正处于文化转型的关键期,种种精神问题集中凸显。与此同时,当代中国审美意识仍处于转型和激变之中,它将朝哪个方向发展,急需清醒的理论引导和深入的历史性考察。本书的研究有助于承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地建构起适应国情民意的、当代的、中国的审美意识。

一、本研究的学术意义与价值 1

二、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研究概述 8

(一)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整体研究状况 9

(二)中国书法审美意识研究状况 12

(三)清代审美意识的国外研究现状 14

(四)清代书法审美意识的国内研究现状 15

三、书法作为中国元素:走向未来的复兴利器 17

(一)总结历史经验,凸显“中国元素” 18

(二)紧扣“中国元素”,盘活审美遗存 19

(三)立足“中国元素”,创建中国学派 19

四、研究的思路、关键、方法及创新之处 20

(一)本研究的思路 20

(二)本研究拟突破的关键问题 23

(三)本研究拟采取的方法 24

(四)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24

第一章 作品·意象·法度·观念——清代书法遗存审美意识研究理路 27

一、作品:研究的逻辑起点 28

(一)现实需求: “作品中心”是现有研究的短板 28

(二)逻辑前提:书作是审美意识的视觉载体和传承媒介 30

(三)理论意义:“作品中心”研究具有三大新创 32

二、意象:研究的重要路径 32

(一)清代书法意象创构类型研究 33

(二)清代书法意象创构思维研究 35

三、法度:研究的主要介质 36

(一)清代书法法度内容研究 37

(二)清代书法法度意识研究 38

四、观念:研究的核心价值 39

(一)观念承载着传递审美意识的功能 40

(二)清代书法观念研究内容 41

五、结语 42

第二章 清代书法审美意识嬗变小史 45

一、尚“真”求“趣”之浪漫情怀:遗民书法审美意识 45

(一)任情诡谲,以势袭人 46

(二)率真任性,自然天成 47

(三)画入书境,真趣动人 48

二、尚“怪”求“变”之书学精神:善画书家审美意识 51

(一)反对时风,崇尚个性 51

(二)勇于革新,新创书体 52

(三)以画入书,独具一格 55

三、尚“雅”求“正”之正统传承:帖学书法审美意识 59

(一)书宗法帖,尊为正统 59

(二)雅正端庄,秀逸多姿 61

(三)姿媚妍妙,有书卷气 63

(四)疏朗圆美,中和为美 64

四、尚“质”求“朴”之取法变革:碑学书法审美意识 66

(一)复古崇质,尊碑抑帖 66

(二)浑厚朴拙,金石重光 68

(三)多元取法,朴拙见奇 69

五、中和为美之书学基调:馆阁体审美意识 74

(一)工整严格,易于辨识 74

(二)中正堂皇、雍容厚重 76

(三)中和为美,温柔敦厚 79

六、结语 81

第三章 尚“真”求“趣”的生命情怀——由明入清士人书法审美意识 83

一、书体选择及其意象特征 84

(一)清初草家举要 84

(二)清初草作类别 89

(三)清初草书繁盛之因 89

二、法度变革及其实践新创 91

(一)笔法:方圆转折,以势袭人 91

(二)字法:字形间架,任情自然 93

(三)章法:分行布白,挥斥八极 95

(四)墨法:浓淡枯润,知白守黑 96

三、书学精神及其生命情怀 98

(一)重品格,反奴俗,书如其人 98

(二)重真率,反雕饰,自然天真 101

(三)重个性,反中庸,任情任性 102

(四)重创造,反僵化,奇趣入书 104

第四章 尚“怪”求“变”的书学精神——“扬州八怪”书法审美意识 107

一、书体创新及其意象特征 108

(一)郑燮和“板桥体”及“柳叶书” 108

(二)金农和“漆书” 111

(三)其他扬州书家的书体新创 113

二、法度突破及其书法实践 115

(一)笔法:杂糅各体,自出新意 116

(二)字法:多元结体,新奇多变 120

(三)章法:违和统一,画意入书 123

(四)墨法:笔情墨韵,气象万千 126

三、书学精神及其审美意识 127

(一)重创新,反泥古,自立门户 127

(二)重人本,反桎梏,个性解放 129

(三)重现实,反正统,由雅入俗 131

第五章 尚“雅”求“正”的经典传承——清代帖学书法审美意识 133

一、取法经典及其正统意识 134

(一)帖学经典体系不断完备 134

(二)帖学取法渊源多自法帖 135

(三)帖学正统意识不断强化 138

二、法度承继及其新创意识 140

(一)笔法:点画持据,使转有度 141

(二)字法:端整秀雅,时出巧构 148

(三)章法:流美舒畅,雍容合度 153

(四)墨法:浓淡相宜,一墨传神 156

三、书学精神及其审美意识 158

(一)重教化,尚中和,尊为正统 158

(二)重修养,尚雅致,有书卷气 160

第六章 尚“质”求“朴”之书学革命——清代碑学书法审美意识 163

一、书体选择及其取法变革 164

(一)复兴隶书是碑学书家群体在书体选择上的集体转向和首次革命 165

(二)复兴篆书是碑学书家群体在书体选择上的集体溯源和二次革命 170

(三)取法碑版是碑学书家群体对传统帖学的又一重大突破与革新 174

二、法度创新及其意象特征 180

(一)笔法:沉劲厚重,不躁不滞 181

(二)字法:方正端严,整饬古朴 189

(三)章法:静穆高古,朴拙自然 193

(四)墨法:浓密厚实,苍茫古朴 203

三、书学精神及其审美意识 205

(一)重复古,尚质朴,刚健雄强 206

(二)重碑版,尚朴拙,金石重光 209

(三)重俗化,尚意趣,自由意识 211

第七章 异化的“中和”审美基调——清代馆阁体审美意识 213

一、书体选择及其审美倾向 214

(一)正体化倾向:帝王皇权审美取向 217

(二)功利化倾向:士子干禄晋职门径 217

(三)实用化倾向:官家办公修书之用 219

(四)程式化倾向:民书依赖字诀入彀 220

二、法度承继及其意象特征 222

(一)笔法:用笔丰润,点画饱满 223

(二)字法:结体平稳,间架匀称 234

(三)章法:端雅严整,中正堂皇 237

(四)墨法:墨迹厚实,藏锋于墨 240

三、书学精神及“中和”的异化 241

第八章 以清代书迹“象”质考辨重构本土艺术哲学 245

一、引言:中华文艺以“象”为根 245

二、路径:六大系统与“六化”理论 248

三、要点: “象”质内生与“道”“器”互生 250

四、意义:理论突破与实践开掘 252

五、方法:跨学科融合与多元一体 253

六、结语:本土艺术哲学的当代建构迫在眉睫 254

参考文献 257

主要参考图书 257

主要参考论文 263

后记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