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问题的提出 2
1.2 研究意义 12
1.2.1 实践应用意义 13
1.2.2 理论指导意义 14
1.2.3 学科建设意义 15
1.3 主体功能区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6
1.4 研究目的 22
1.5 总体思路与研究方法 23
1.5.1 研究框架 23
1.5.2 研究方法 24
1.5.3 技术路线 26
1.6 创新点 26
第2章 研究综述 28
2.1 整体研究情况概述 28
2.2 主体功能区概述 29
2.2.1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 29
2.2.2 主体功能区分类 30
2.2.3 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32
2.2.4 主体功能区的研究 33
2.3 战略协同概述 36
2.3.1 战略协同的内涵 36
2.3.2 战略协同的相关研究 38
2.4 绩效评价概述 42
2.4.1 绩效评价的内涵 42
2.4.2 公共绩效管理研究 43
2.4.3 政府绩效评价概述 46
2.4.4 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概述 48
2.5 整体治理研究概述 54
2.5.1 整体治理的起源及定义 54
2.5.2 整体治理的主要特征及内容 57
2.5.3 整体性治理的发展实践 59
2.5.4 整体性治理的意义 60
2.5.5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 60
2.6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方法与技术概述 61
2.6.1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含义与特征 61
2.6.2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63
2.6.3 公共部门战略分析技术 67
2.6.4 公共部门战略规划支持技术 73
2.6.5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实施与评价支持技术 77
2.7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对策 81
2.7.1 公共绩效管理的内涵分析 81
2.7.2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效用功能 82
2.8 国外发展案例分析 84
2.8.1 国外功能区规划编制与实施政策 84
2.8.2 国外特定区域的管理做法与政策 86
2.8.3 对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与绩效评价的启示 88
2.9 本章小小结 89
第3章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机制研究 90
3.1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机制的内涵 90
3.2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机制的要素分析 91
3.2.1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经济子系统的构成要素 92
3.2.2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政治子系统的构成要素 93
3.2.3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社会子系统的构成要素 93
3.2.4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文化子系统的构成要素 94
3.2.5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生态子系统的构成要素 94
3.2.6 小结 95
3.3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机制的运行模式 95
3.3.1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序参量分析 95
3.3.2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演化的规律 96
3.3.3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演化的动力 97
3.4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度 98
3.5 本章小小结 98
第4章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绩效评价的构建 100
4.1 战略协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00
4.2 战略协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101
4.2.1 优化开发区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101
4.2.2 重点开发区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101
4.2.3 限制开发区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102
4.2.4 禁止开发区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102
4.3 战略协同绩效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103
4.4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04
4.4.1 优化开发区战略协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04
4.4.2 重点开发区战略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05
4.4.3 限制开发区战略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06
4.4.4 禁止开发区战略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06
4.5 本章小小结 107
第5章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绩效评价方法 108
5.1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08
5.1.1 权重计算方法的选择 108
5.1.2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108
5.1.3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109
5.2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绩效的评价方法 111
5.2.1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绩效的评价方法 111
5.2.2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 115
5.2.3 模糊性和功能区绩效评价的模糊性 115
5.2.4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建模步骤 116
5.3 本章小小结 118
第6章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119
6.1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国家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模型 119
6.1.1 三角模糊数概念隶属度及其运算 121
6.1.2 计算模糊综合程度值和指标权重值 122
6.1.3 模糊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结合 122
6.2 样本选取及问卷设计 122
6.2.1 调研对象的选取 122
6.2.2 调研样本 123
6.2.3 主体功能区权重问卷设计 124
6.2.4 主体功能区指标隶属度问卷设计 127
6.3 主体功能区各个开发区的绩效评价模型实证分析 128
6.3.1 确定优化开发区的各个指标权重 128
6.3.2 优化开发区指标的单因素评价 131
6.3.3 优化开发区指标的模糊合成 132
6.3.4 重点开发区的绩效评价 133
6.3.5 限制开发区的绩效评价 136
6.3.6 禁止开发区的绩效评价 138
6.4 本章小小结 138
第7章 国家主体功能区整体性治理机制与政策建议 140
7.1 整体治理机制设计及分类政策调适研究思路 140
7.2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的整体治理内容 142
7.2.1 整体性治理理论中的协调 142
7.2.2 整体性治理理论中的整合 143
7.2.3 整体性治理理论中的紧密化 144
7.3 整体性治理的实现途径 144
7.3.1 实现充分协调 144
7.3.2 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在线治理 147
7.4 主体功能区分类管理侧重点及管理模式 147
7.4.1 主体功能区分类管理侧重点 147
7.4.2 主体功能区管理模式 154
7.5 基于实证研究的主体功能区发展的问题与诱因分析 157
7.6 政策建议 160
7.6.1 关于功能区规划编制的调适完善建议 160
7.6.2 关于功能区绩效管理的调适完善建议 161
7.6.3 关于功能区政策设计与实施的调适完善建议 162
7.7 本章小小结 165
第8章 结语 166
参考文献 167
附录 个人学术成果 172
致谢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