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记卷·珠江三角洲经济 1
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章 资源条件与发展基础 26
第一节 自然环境 26
一、地理位置 26
二、自然条件 27
三、面积与人口 28
第二节 人文环境 29
一、人文历史 29
二、广府文化 30
三、华侨与港澳同胞 32
第三节 经济环境 32
一、历史上传统农产品生产基地 32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33
三、广东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 34
第二章 城乡建设 35
第一节 投资体制 35
一、体制改革 35
二、资金筹集 37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37
一、交通建设 37
二、电力、燃气和供水建设 47
三、邮政通信建设 56
四、信息化建设 58
第三节 城市化 61
一、城市化进程 61
二、两大中心城市建设 63
三、农村城市化 66
第三章 产业经济 68
第一节 产业构成 68
一、概况 68
二、第一产业 69
三、第二产业 76
四、第三产业 95
五、新兴服务业 103
第二节 产业分布 110
一、分布特点 110
二、产业特色 110
三、专业镇 112
四、专业市场 114
第四章 对外经济贸易 119
第一节 对外贸易 119
一、外贸体制改革 119
二、外贸发展概况 122
第二节 外商投资 123
一、发展进程与特征 123
二、“三来一补” 126
三、“三资”企业 128
第三节 境外投资 129
第五章 乡镇企业与民营经济 132
第一节 乡镇企业 132
一、发展概况 132
二、“珠江模式” 136
第二节 民营经济 141
一、发展概况 142
二、发展模式 145
第六章 科学技术 149
第一节 概况 149
第二节 科技创新 150
一、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150
二、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152
三、科技创新成果 153
第三节 高新技术 153
一、引进、消化先进技术装备 154
二、星火计划与火炬计划 155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55
四、高新技术产业带 158
第七章 地区经济合作 161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与港澳经济合作 161
一、概况 161
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与香港经济合作 164
三、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与澳门经济合作 172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与台湾经济合作 176
一、概况 176
二、投资领域 180
三、投资特点 182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辐射作用 184
一、横向经济联系 184
二、对口帮扶工作 185
三、珠江三角洲与省内山区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 187
四、对内地其他省(区)市的经济辐射 187
附录 189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批转《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189
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第一批重点工业卫星镇的通知 194
三、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 196
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二) 197
编后记 199
专记卷·海洋经济 207
概述 207
大事记 212
第一章 管理机构 229
第一节 中央驻粤行政管理机构 229
一、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229
二、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 230
第二节 省级行政管理机构 232
一、广东省水产局 233
二、广东省海洋局 234
三、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 234
第三节 市县级海洋管理机构 237
一、市级海洋管理机构 237
二、县级海洋管理机构 238
第二章 海洋渔业 239
第一节 渔业资源与开发 239
一、资源 239
二、开发 240
第二节 海水养殖 241
一、鱼类养殖 241
二、甲壳类养殖 242
三、贝类养殖 244
四、藻类养殖 248
第三节 海洋捕捞 248
一、渔场 249
二、捕捞业 250
三、渔港建设 252
第四节 海洋水产品加工与流通 253
一、冷冻 253
二、加工 254
三、流通 255
第五节 重点企业 256
一、中国水产湛江海洋渔业公司 256
二、广东省远洋渔业总公司 257
三、广东省南洋渔业公司 257
四、广州远洋渔业公司 258
五、广东华龙远洋渔业有限公司 258
六、深圳市远洋渔业有限公司 258
第三章 海洋矿产与油气业 259
第一节 海洋矿产资源 259
一、工业海砂 259
二、海滨砂矿 260
三、海岸带矿产 260
四、海底矿产 261
第二节 滨海矿产开发 261
一、稀有金属砂矿开发 261
二、玻璃用砂矿开发 262
三、非砂矿固体矿产开发 262
四、海岸带地下热矿水开发 262
第三节 海洋油气开发 263
一、珠江口盆地 263
二、莺歌海—琼东南盆地 264
三、北部湾盆地 264
第四节 海洋油气加工 265
一、建设海洋油气加工集群 265
二、开发海洋油气加工产品 265
三、形成海洋油气加工基地 266
第五节 重点企业 266
一、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 266
二、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 267
三、中国石化集团广州石油化工总厂 267
第四章 海盐与生物医药业 268
第一节 海盐资源 268
一、自然环境 268
二、海水资源 268
三、卤水资源 269
第二节 海盐工业 269
一、海盐产地 269
二、海盐生产 271
三、盐田技术改造 272
四、矿盐开采 273
第三节 海盐化工 274
一、制盐工艺 274
二、盐化产品 275
第四节 海洋生物医药业 277
一、药用资源 277
二、研究开发 277
三、主要产品 277
第五节 重点企业 278
一、广东省盐业总公司 278
二、广东亿达洲集团有限公司 278
第五章 海洋交通运输与船舶工业 279
第一节 港口与航道资源 279
一、港口 279
二、航道 280
第二节 港口建设与生产 280
一、港口建设 281
二、港口生产 282
第三节 海上运输 283
一、增长态势 283
二、运输企业 284
三、运输船舶 285
第四节 船舶修造业 285
一、船舶工程 285
二、船舶修造企业 288
三、造船技术 290
第五节 重点企业 293
一、广州远洋运输公司 293
二、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293
三、广州黄埔造船厂 294
四、广东省粤中船厂 294
五、湛江海滨船厂 295
第六章 海洋电力业 296
第一节 海洋能源 296
一、潮汐能 296
二、波浪能 296
三、潮流能 296
四、盐差能 297
五、风能 297
第二节 海岛风力发电 297
一、南澳岛风力资源 297
二、风力发电场建设 298
三、主要风力发电场 298
第三节 临海电厂建设 299
一、黄埔发电厂工程建设 299
二、沙角电厂工程建设 299
三、大亚湾核电站工程建设 300
四、珠江电厂工程建设 300
五、妈湾电厂工程建设 301
六、湛江发电厂工程建设 301
七、南山热电厂工程建设 301
八、珠海电厂工程建设 302
九、华能汕头电厂工程建设 302
十、横门发电厂工程建设 302
第七章 海洋旅游业 303
第一节 海洋旅游资源 303
一、海岛风光 303
二、海岸景色 304
三、海边生物资源 304
四、滨海古迹 305
第二节 旅游景区开发 306
一、海岛旅游 306
二、旅游路线 306
三、营业收入 307
第三节 重点旅游景点 307
一、湛江东海岛旅游度假区 308
二、吴川吉兆湾旅游度假区 308
三、茂名水东湾旅游度假区 309
四、阳江海陵岛(大角湾)旅游度假区 309
五、台山川岛旅游度假区 310
六、深圳大梅沙海滨公园 311
七、深圳小梅沙度假村 311
八、惠州巽寮湾旅游度假区 312
九、汕头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 312
十、南澳岛和青澳湾旅游度假区 313
第八章 海岛开发与保护 314
第一节 海岛资源 314
一、海岛分布 314
二、海岛资源环境 314
三、海岛开发 315
第二节 粤东岛群 316
一、南澳岛群 316
二、柘林湾岛群 318
三、达濠岛群 319
四、遮浪岛群 321
五、东沙群岛 322
第三节 粤中岛群 322
一、大亚湾岛群 322
二、淇澳岛群 325
三、三灶岛群 327
四、桂山岛群 329
五、外伶仃岛群 331
六、川山岛群 332
第四节 粤西岛群 333
一、阳江岛群 333
二、湛江港岛群 334
三、新寮岛群 335
第九章 海洋经济开发区 337
第一节 海洋专项开发试验区 337
一、南澳海岛开发试验区 337
二、川岛旅游开发综合试验区 340
三、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 342
第二节 海洋经济开发试验区 344
一、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 344
二、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 345
三、水东经济开发试验区 347
四、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 348
第三节 海洋经济技术开发区 350
一、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350
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353
三、横琴经济开发区 354
第十章 海洋教育 35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357
一、增加教学单位 357
二、提高培养层次 357
三、扩大招生范围 358
第二节 中等教育 358
一、概况 358
二、航海中等职业教育 359
三、水产中等职业教育 359
第三节 高等教育 360
一、专业教育 360
二、高等院校 364
三、高校培训 367
第四节 成人教育 368
一、航海成人教育 368
二、水产职业培训 369
第十一章 海洋科技 371
第一节 科研机构 371
一、国家科研机构 371
二、省属科研机构 376
三、高校涉海科研机构 378
第二节 科学调查 380
一、海岸带和海岛综合调查 380
二、南海中、北部综合调查 383
三、南海诸岛及其邻近海域综合调查 385
四、海洋地质矿产调查 386
五、海洋环境调查 388
六、海洋生物调查 389
第三节 科学研究 391
一、物理海洋学 391
二、海洋气象学 392
三、海水化学 393
四、海洋地球物理学 393
五、海洋生态学 394
六、海洋实验生物学 395
七、海洋环境学 397
第四节 获奖科技成果 399
一、重大科研成果 399
二、重要科研成果 401
三、重点科研成果 403
第十二章 沿海各市海洋经济 407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 407
一、广州市 407
二、深圳市 409
三、珠海市 411
四、惠州市 413
五、东莞市 415
六、中山市 416
七、江门市 417
第二节 粤东 418
一、汕头市 418
二、汕尾市 419
三、潮州市 421
四、揭阳市 422
第三节 粤西 423
一、阳江市 423
二、湛江市 425
三、茂名市 427
附录 429
一、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洋渔业的决定 429
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海洋综合开发的意见 433
三、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海岛开发有关政策的通知 437
四、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规定 440
编后记 443
专记卷·粤港澳台经济文化交往 451
出版说明 451
概述 451
大事记 459
第一章 粤港经济文化交往 481
第一节 粤港经济交往 481
一、贸易往来 481
二、投资往来 491
三、产业合作 499
四、金融关系 508
第二节 粤港文化交往 511
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界交往 511
二、文艺界交往 516
三、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学术、体育界交往 521
四、社团组织文化交往 529
五、民间文化交往 533
六、香港同胞对广东文化事业的贡献 533
第二章 粤澳经济文化交往 536
第一节 粤澳经济交往 536
一、贸易往来 536
二、投资往来 541
三、产业合作 545
四、金融关系 547
第二节 粤澳文化交往 548
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界交往 548
二、文艺界交往 550
三、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学术、体育界交往 554
四、社团组织文化交往 561
五、民间文化交往 564
六、澳门同胞对广东文化事业的贡献 565
第三章 粤台经济文化交往 567
第一节 粤台经济往来 567
一、贸易往来 567
二、投资往来 574
三、产业合作 584
四、金融关系 587
第二节 粤台文化交流 589
一、概况 590
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界交流 592
三、文艺界交流 595
四、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学术、体育界交流 596
五、社团组织文化交流 599
六、民间文化交流 600
七、台湾同胞对广东文化事业的贡献 601
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来源 602
编后记 605
专记卷·精神文明建设 613
概述 613
大事记 622
第一章 体制与规划 631
第一节 管理体制 631
一、机构设置 631
二、工作职能 633
第二节 机制建设 635
一、概况 635
二、领导协调机制 635
三、检查考核机制 637
四、表彰激励机制 638
五、教育引导机制 639
六、社会约束机制 640
七、工作制度 641
第三节 工作规划 642
一、广东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642
二、广东省“八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要点 643
三、广东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纲要 644
第二章 思想道德建设 645
第一节 概况 645
第二节 理想信念教育 646
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 64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 649
三、爱国主义教育 650
四、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653
五、“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 655
第三节 “四德”教育 657
一、社会公德教育 657
二、职业道德教育 660
三、家庭美德教育 665
四、学生品德教育 668
五、编写出版道德教育读本 672
第四节 倡导文明新风尚 673
一、“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673
二、“树立文明新风”活动 675
三、“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676
四、扫除社会丑恶现象 678
第五节 树立先进典型 679
一、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模范 679
二、爱国拥军、顾全大局模范 682
三、热心公益、乐于奉献模范 682
四、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模范 683
第三章 文明单位创建 684
第一节 概况 684
第二节 文明村镇创建 685
一、创建要求 685
二、经验推广 686
第三节 文明街、区创建 688
一、文明街道 688
二、文明社区 689
第四节 文明行业创建 691
一、文明窗口 691
二、文明经营户 692
三、文明风景旅游区 693
四、文明行业 694
第五节 文明城市创建 695
一、“三优杯”竞赛活动 695
二、考核标准 695
三、先进经验 696
四、表彰、命名 697
五、创建活动的推进 697
第六节 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 698
一、概况 698
二、共建形式 699
三、军地互相支持 701
第四章 理论研究 702
第一节 学术团体 702
一、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 702
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 702
第二节 学术活动 703
一、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的学术活动 703
二、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的学术活动 706
第三节 学术成果 707
一、激励机制 707
二、精神文明学专著 707
三、大型丛书 708
四、专题性著作、工具书、论文 709
附录 712
一、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决定 712
二、广东省文明单位管理若干规定 719
编后记 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