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对重庆市国家级、市级贫困县的研究(1997—2001)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特点 2
(一)采取文献研究法,重在理论研究 2
(二)认识到实地调研的重要性 2
(三)研究内容集中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3
三 社会调研 3
(一)三峡库区重庆万州区移民与安置现状调研 3
四 研究课题 11
(一)“重庆三峡库区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成果简介 11
(二)“重庆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成果简介 14
五 主要研究论文 16
(一)重庆库区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6
(二)重庆库区资源状况及对策研究 25
(三)重庆库区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32
(四)重庆库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 39
(五)三峡成库后重庆沿江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48
(六)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行为分析——以万州龙宝区为例 54
(七)重庆市农业现代化探析 61
(八)重庆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变动分析 67
(九)重庆市少数民族人口结构变动分析 76
(十)渝东南民族地区人口性别比的特点及对策探讨 85
第二篇 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研究(2002—2006) 93
一 研究背景 93
(一)重庆“十五”规划确立“三大经济区”发展战略 93
(二)重庆“十一五”规划把“三大经济区”细分为“四大经济板块” 94
二 研究特点 95
(一)组建山地经济研究团队 95
(二)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95
(三)研究内容有所扩大 96
三 社会调研 96
(一)重庆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现状调研 96
(二)重庆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调研 102
(三)三峡重庆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 107
(四)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区域分工与合作调研 113
四 研究课题 121
(一)“重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简介 121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研究”成果简介 123
(三)“渝东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研究”成果简介 125
五 主要研究论文 126
(一)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与重庆经济区划 126
(二)关于构建渝东南民族经济区的思考 132
(三)城镇体系与重庆经济发展 139
(四)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147
(五)渝东南民族地区小康进程探析 156
(六)论区域化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166
(七)三峡库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初探 172
(八)三峡库区建设中政府行为分析 179
(九)论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的构建 186
(十)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产业空心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191
六 学术著作 199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199
(二)三峡成库后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201
(三)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201
第三篇 对武陵山民族地区的研究(2007—2011) 203
一 研究背景 203
(一)“314”总体部署导航定向 203
(二)“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确定 203
(三)武陵山民族地区区域合作问题提出 204
二 研究特点 205
(一)加强研究的针对性 205
(二)注重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 205
(三)武陵山区首届学术研讨会召开 206
三 社会调研 207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及扶贫调研 207
(二)渝东北库区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调研 214
四 研究课题 223
(一)“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联动与经济力量整合研究”成果简介 223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成果简介 225
(三)“基于山地资源综合开发的山区经济发展研究”成果简介 226
五 主要研究论文 228
(一)渝鄂湘黔交界处民族区域发展性贫困现状及治理 228
(二)对解决武陵山区在资源开发上倚重倚轻问题的思考 236
(三)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联动的体制障碍及破解 241
(四)构建渝鄂湘黔跨省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区探讨 250
(五)渝鄂湘黔边区统一劳动力市场构建探讨 256
(六)构建渝鄂湘黔交界地区技术服务体系探讨 263
(七)武陵山民族地区城镇化特征及发展趋势探讨 270
(八)“大武陵”: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279
(九)渝东南落后山区镇域旅游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以秀山县官庄镇为例 283
(十)地缘经济区视角下的行政区边缘山地经济协同发展——以渝黔湘鄂四省结合部典型的武陵山区为例 295
六 学术著作 314
(一)区域经济联动与整合研究——以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为例 314
(二)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315
第四篇 对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的研究(2012—) 317
一 研究背景 317
二 研究特点 318
(一)研究区域扩大 318
(二)设立分中心跟踪研究 319
(三)学术交流更加频繁 321
三 社会调研 326
(一)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现状调研 326
(二)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调研 334
(三)渝东南地区工业园区发展调研 342
四 研究课题 351
(一)“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联动与整合机制研究”成果简介 351
(二)“渝东南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成果简介 353
(三)“五项课题”研究展望 354
五 主要研究论文 357
(一)渝鄂湘黔交界民族地区经济联动机制探讨 357
(二)基于“钻石”理论的武陵山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366
(三)武陵山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经营组织形式思考 373
(四)行政区经济协作促进产业发展——以渝湘黔交界地区锰产业为例 381
(五)基于因子分析的武陵山区中心城市经济竞争力评价 388
(六)制度变迁、博弈与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协作 400
(七)渝东南山地区县金融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PVAR模型分析 413
(八)山地生态经济集群开发特征与路径分析 421
(九)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扶贫模式与扶贫绩效及政策建议 438
(十)连片特困地区中央扶贫资金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国家级贫困县为例 450
六 人才培训 461
(一)申报渝东南地区人才培训高级研修班的背景 461
(二)举办“渝东南地区特色产业选择与培育”高级研修班的目的 462
(三)研修班的举办和专题讲座 463
(四)研修班的实地考察交流 464
后记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