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运动生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新颖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0942771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紧密结合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认知基础特点,系统介绍了运动生理的基础知识,以及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及生理学在运动用的应用。

绪论 1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二、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3

三、运动生理学的目的、任务 3

四、学习运动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4

五、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 5

第一章 骨骼肌的功能 8

第一节 骨骼肌收缩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8

一、骨骼肌的结构 8

二、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10

第二节 骨骼肌弹性成分的结构与功能 11

一、肌腱 11

二、肌肉—肌腱复合体 13

三、弹性成分与肌肉工作 14

第三节 肌肉的神经控制 15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16

二、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 16

三、神经冲动强度决定肌肉收缩力量 17

四、神经冲动频率决定肌肉收缩力量 18

五、肌电图 20

第四节 肌肉收缩的形式 21

一、缩短收缩 21

二、拉长收缩 22

三、等长收缩 22

四、三种收缩形式的比较 22

第五节 肌肉中感受器的功能 23

一、肌梭的结构及其功能 23

二、腱梭的结构及功能 24

第六节 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25

一、张力一速度关系 25

二、长度一张力关系 26

三、肌肉的机能状态对肌肉收缩力的影响 27

第七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27

一、不同肌纤维类型的特征 27

二、人类肌纤维类型的分配 29

三、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29

四、运动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30

第二章 呼吸 33

第一节 肺通气 34

一、呼吸道的主要功能 34

二、肺通气原理 35

三、肺通气功能 36

四、肺通气的调节 38

五、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调节 40

六、运动中讲话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40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40

一、气体交换的动力和过程 41

二、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41

三、气体在组织的交换 42

第三节 运动时合理呼吸 43

一、减小呼吸道阻力 43

二、提高肺泡通气效率 43

三、与技术动作相适应 44

四、合理运用憋气 45

第三章 血液 47

第一节 血液的概述 47

一、体液的概念 47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48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 48

一、血浆 49

二、血细胞 50

第三节 血液的功能 53

一、运输功能 53

二、缓冲作用 58

三、保护和防御功能 58

第四节 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59

一、运动时血量的变化 59

二、运动时血细胞的变化 59

三、运动与血红蛋白 60

四、运动与血浆中的脂蛋白 60

五、运动与抗血栓 61

第四章 血液循环 62

第一节 心肌的生理特征 63

一、自动节律性 63

二、兴奋性 64

三、传导性 64

四、收缩性 64

第二节 心泵功能 65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65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67

三、心音 68

四、心泵功能的评价 69

第三节 血管生理 73

一、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73

二、血流速度和器官血流量 78

三、微循环 79

四、静脉血流的特征 81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83

一、神经调节 84

二、体液调节 88

三、自身调节 90

第五节 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90

一、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反应 90

二、心血管功能对长期运动的适应 92

三、脉搏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93

第五章 运动中氧的供应与消耗 96

第一节 概述 96

一、需氧量与摄氧量 96

二、氧亏与运动后过量氧耗 97

第二节 最大摄氧量 99

一、最大摄氧量的概念 99

二、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101

三、最大摄氧量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105

四、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 105

第三节 个体乳酸阈 106

一、个体乳酸阈的概念 106

二、通气阈 108

三、个体乳酸阈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108

第六章 物质代谢 110

第一节 消化 110

一、口腔内消化 111

二、胃肠道的消化过程 112

第二节 吸收 115

一、吸收的部位和机制 116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117

第三节 运动对消化机能的影响 118

一、体育锻炼有助于消化 118

二、运动与进餐的时间安排的分析 118

第四节 主要能源物质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119

一、生物催化剂——酶 119

二、糖的分解代谢 121

三、脂肪的分解代谢 125

四、蛋白质代谢 128

五、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130

第五节 代谢尾产物的排泄 131

一、排泄的概述 131

二、肾脏的排泄 131

三、肾脏在维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135

四、剧烈运动后尿液成分的变化 136

第七章 能量代谢 138

第一节 运动时的能量来源 138

一、能量来源 139

二、ATP的生成和贮存 140

第二节 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141

一、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 141

二、不同活动状态下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144

三、能量连续统一体的理论及其应用 145

第三节 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与方法 150

一、食物的热价和氧热价 150

二、呼吸商 151

三、产热量的计算 152

第四节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153

一、基础代谢 153

二、肌肉活动 154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155

四、其他因素 155

第五节 运动时能耗量的计算及其意义 155

一、运动时能耗量的计算 155

二、计算运动时能耗量的意义 157

第八章 内分泌 160

第一节 内分泌的概述 160

一、内分泌腺及组织 160

二、人体的激素 161

三、激素的一般作用及特点 163

四、激素分泌的调节 164

第二节 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 165

一、生长激素 165

二、甲状腺激素 165

三、肾上腺激素 166

四、胰岛激素 168

五、雄激素 168

六、雌激素 169

第三节 运动对内分泌机能的影响 171

一、运动时的激素变化 171

二、运动时主要的激素反应及其意义 173

第九章 感觉和运动的神经控制 177

第一节 感觉 177

一、感觉的形成概述 177

二、视觉 180

三、听觉 184

四、位觉 186

五、其他感觉 190

第二节 肌肉工作的神经控制 192

一、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与反射 192

二、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97

三、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调节 201

四、高位中枢对肌肉活动的控制 205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运动整合功能 208

一、运动时人体功能活动的整体性 208

二、运动时内脏功能与肌肉活动的调节 209

三、反馈在运动协调中的作用 212

第十章 运动与免疫 213

第一节 免疫系统 214

一、免疫系统的概述 214

二、免疫的概念 215

三、免疫应答 216

四、免疫系统的组成 217

第二节 运动性免疫机能 219

一、运动负荷与免疫机能 219

二、运动性免疫模式 220

第三节 运动性免疫抑制 222

一、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理 222

二、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 224

第十一章 运动素质的生理基础 226

第一节 力量素质 227

一、决定力量素质大小的生理基础 227

二、发展肌肉力量的原则 232

三、影响力量训练的因素 235

四、力量练习方法的生理学分析 238

第二节 速度素质 243

一、决定速度快慢的生理基础 243

二、速度素质的训练 246

第三节 耐力素质 249

一、有氧耐力及其训练 250

二、无氧耐力及其训练 254

第四节 灵敏素质 257

一、决定灵敏素质的生理基础 257

二、灵敏素质的种类及特点 258

三、发展灵敏素质的注意事项 259

第五节 柔韧素质 261

一、决定柔韧素质的生理基础 262

二、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 263

三、柔韧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265

四、发展柔韧素质的注意事项 266

第十二章 体育教学与健身的生理学基础 267

第一节 运动技能的学习 267

一、条件反射 268

二、运动技能的学习 271

第二节 教学与健身的生理学分析 278

一、教学与健身原则的生理学分析 279

二、教学与健身运动负荷的生理学分析 283

第十三章 竞赛与训练的生理基础 286

第一节 竞赛过程中的机能变化规律 286

一、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287

二、进入工作状态和稳定状态 290

三、运动性疲劳 293

四、适应性恢复过程 299

第二节 运动训练的负荷与应激 304

一、超量负荷与应激 304

二、应激的适应性反应三个阶段 305

三、应激与大负荷训练的关系 306

第三节 训练方法的生理学分析 306

一、间歇训练法 307

二、重复训练法 309

三、持续训练法 311

第十四章 年龄、性别特征与运动 314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的解剖生理特征与运动 314

一、生长发育的概念 314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316

三、儿童青少年运动素质的发展规律 317

四、骨骼与运动 319

五、关节与运动 322

六、肌肉与运动 323

七、血液循环与运动 325

八、呼吸系统与运动 328

九、神经系统与运动 330

第二节 性别的生理学差异与运动能力 332

一、生长和成熟的性别差异 332

二、身体成分的性别差异 332

三、最大摄氧量及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 333

四、骨骼的性别差异 334

五、肌肉系统的性别差异 334

六、运动能力的性别差异 335

七、运动对女子月经周期的影响 335

第三节 衰老与运动 336

一、衰老的概述 336

二、衰老过程和运动的影响 338

三、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 342

四、老年人体育卫生 343

参考文献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