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年和中学时代 1
1.平凡的家世 1
2.孩童的视角 4
3.勤奋的小学生 6
4.称职的小老师 9
5.最初的抉择 12
二、寻梦彼得堡 16
1.漫长的旅程 16
2.大获全胜的开局 20
三、大学第一年 24
1.新思想的萌生 24
2.挚友米哈伊洛夫 28
3.大学众生相 30
4.艰难而勤奋的时光 34
四、告别旧观念 37
1.好友洛博德夫斯基 37
2.没有结果的初恋 41
3.艰难的决裂 45
4.新观念的形成 51
五、在潮起潮落的年代成长 56
1.与哈内科夫的交往 56
2.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 60
3.自我牺牲精神的产生 64
4.假死刑丑剧 66
六、崭露头角的大学生 74
1.韦津斯基小组 74
2.最初的写作尝试 77
3.“得奖”论文与编年史词典 81
4.大学生活最后的时光 84
七、曲折的教师生涯 89
1.毕业回家乡 89
2.求职彼得堡 93
3.重返萨拉托夫 96
4.登台为人师 101
八、移家彼得堡 107
1.一见钟情 107
2.婚姻大事 110
3.迁居彼得堡 113
九、文坛生涯 120
1.初进《现代人》 120
2.论文答辩会 126
3.掌舵《现代人》 132
4.杜勃罗留波夫加盟《现代人》 138
十、文坛烽火录 144
1.《口哨》与《钟声》之争 144
2.风雨文坛 150
3.主编《军事文集》 154
4.揭露农奴改革骗局 158
十一、铁窗中的斗争 164
1.被捕陷囹圄 164
2.囚室中的斗士 168
3.《怎么办?》 172
4.梅特宁广场的假死刑 179
十二、苦役流放的岁月 182
1.漫漫流放路 182
2.放不下的牵念 186
3.刑满再流放 191
4.与世隔绝的维柳伊斯克 196
5.拒绝申请赦免 198
6.辛酸的团聚 201
7.英雄迟暮 205
8.落叶归根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