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理想 坚定信念 3
林伯渠:“坚持遵义无穷力” 3
朱德:从黑暗中走出来 5
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
蔡和森:举家赴法求真理 9
叶挺:“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 11
叶剑英:“只有革命,才有出路” 13
何孟雄:坚持真理,无私无畏 15
张闻天:庐山会议上坚持真理,倡导民主 17
罗亦农:寻找真理求学上海 19
邓小平:三落三起信念坚 21
左权:“自有水落石出之一日” 23
心系群众 服务人民 27
谢觉哉:“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27
贺龙:“贺老总和人民心连心” 29
叶剑英:为群众打井 31
周恩来:“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33
彭德怀:“我一个人吃好的咽不下” 36
刘少奇:正确处理“正定事件” 38
关向应:帐篷、马和瓷盆 40
彭真:委员长心系劳动模范 42
邓小平:“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 44
杨靖宇:为百姓拉犁 46
左权:战士们的“体温表” 48
陈云:“搞经济建设,最终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 50
习仲勋:“车上坐的不是老爷” 52
恪尽职守 求真务实 57
朱德:“有多少米,做多少饭” 57
毛泽东:深入农村调研“送瘟神” 59
叶剑英:“广州人民需要这批粮食” 60
周恩来:“我的时间不属于个人” 62
彭德怀:试验田驳倒浮夸风 64
刘少奇:“托拉斯,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用” 66
聂荣臻:要让国产卫星“上马” 69
张闻天:“我不能闲着!我要工作” 72
陈毅:500万市民在他心中的分量 74
谭震林:“要经常‘冒泡’” 76
任弼时:每份开支都心中有数 78
邓小平:“我是实事求是派” 80
陈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82
秉公用权 清正廉洁 87
徐特立:不搞特殊,乐于奉献 87
谢觉哉:“我们与群众比,不能走得太远” 89
董必武:人民公仆,党的“老牛” 92
毛泽东:“这种礼品不能收” 94
周恩来:“不要靠上辈掌握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 96
彭德怀:白糖赔瓦盆 98
刘少奇:“四不准” 100
方志敏:清正廉洁,公而忘私 102
张闻天:“你们是职员的儿女” 105
徐向前:“孩子的路要自己走” 107
黄克诚:“家规”与“补漏” 108
邓颖超:“我不坐专机” 110
邓小平:“怕”回老家 112
陈云:老屋内搭“地震棚” 114
顾全大局 甘于奉献 119
朱德:临大节而不辱 119
周恩来:鸿门宴变成了声援集会 122
聂荣臻:“孩子是无辜的” 125
张闻天:动员女儿回老家 127
彭真:“把派性扔到黄河里去” 129
任弼时:抵制分裂,促进团结 131
邓小平:千里跃进,勇挑重担 133
左权:侠骨柔情舍小家 135
陈云:“雏凤清于老凤声” 137
王稼祥:遵义会议上“关键的一票” 139
许光达:恳辞大将衔 142
胡耀邦:“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 144
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 149
徐特立:勤俭节约,甘于清贫 149
林伯渠:“房子只要能住就行了” 151
朱德:总司令的“本色” 154
李大钊:名教授茹苦食淡以助贫 156
宋庆龄:“浪费就是作孽” 158
周恩来:“这是总理的习惯” 160
陈延年:在《新青年》发行所打地铺的年轻人 163
方志敏:节省革命的钱 165
张闻天:和风细雨暖人心,要做倡廉带头人 167
徐向前:布衣元帅 169
谭震林:一个针线包 172
陈云:两代人的婚礼 174
张震:罢宴 176
诚实守信 光明磊落 181
宋庆龄:“既然说了,就得守信” 181
毛泽东:跨越43年的信诺 183
周恩来:“情温和诚实”的评语 185
彭德怀:尊严,出自磊落 187
瞿秋白:对待朋友,只一个“诚”字 189
李立三:“我就是李立三” 191
张闻天:为“六十一人案件”主动承担责任 193
陈毅: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 195
黄克诚:胸怀磊落弃私怨 197
邓小平:唯有磊落心,方能准确评 199
陈云:“我再不说话,没有人知道了” 201
许光达:忠信之恋 203
生活正派 情趣健康 207
林伯渠:党员之模范,足以型后辈 207
朱德:唯有兰花香正好 209
李大钊:糟糠之妻不下堂 211
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213
邓中夏:北大高材生的另类选择 215
王若飞:英雄肝胆也柔情 218
方志敏:清贫 220
陈毅:纹枰对坐,从容谈兵 223
关向应:手不释卷 225
邓颖超:两份遗嘱,一座丰碑 227
邓小平:高级桥牌迷 230
陈云:听评弹,已不仅是他的个人情趣 232
后记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