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若干地质问题实例及对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鹏主编;江启生,李弋副主编;刘发祥,李黎,李剑参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12180103
  • 页数:266 页
图书介绍:水利水电工程因其大多位处山区地质构造变动强烈区,工程影响范围广,涉及的地质问题因此而较其他土木工程更为的繁杂。特别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在诸多的工程地质问题中,又以岩溶、闸坝基可溶盐物质的溶蚀、库岸边坡的稳定、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条件所带来的影响及后果为甚。本书集编了作者若干年来在西南地区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科研、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内容涉及边坡稳定分析、岩溶地区水利工程初设阶段地质问题、坝基石膏质溶蚀机理、半成岩昔格达地层工程特性,以及在航空航天信息处理系统支撑下的水利水电工程地灾评估方法等,作者愿与同行们分享这些工作经验,同时也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第一篇 坝基地层石膏质的存在及其对水电工程的影响(以青居水电站为例) 2

1 关于红层及潜在的工程问题 2

1.1 关于红层 2

1.2 红层地区可能出现的与水利水电工程相关的地质问题 2

1.3 红层地区已建水利水电工程已出现的工程问题 3

2 地层中的可溶盐及其存在形式 5

2.1 可溶盐的基本性质 5

2.2 地层中的可溶盐 7

2.3 红层中可溶盐的溶蚀形态及特征 8

2.4 地层中石膏质的存在形式 9

3 青居水电站基本概况 10

3.1 电站工程概况及工程运行情况 10

3.2 库、闸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10

3.3 电站运行面临的地下水问题 15

4 青居水电站溢流坝段出水点水源分析及危险性评估 16

4.1 溢流坝段坝基地质条件 16

4.2 溢流坝段“漏水”状况 16

4.3 溢流坝段右岸坡脚出水点水源分析 17

4.4 溢流坝段坝基防渗措施效果分析 18

4.5 出水点地下水活动对右岸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19

5 青居水电站泄洪闸坝段基础廊道排水孔渗漏特征及原因分析 20

5.1 泄洪闸坝段基本概况 20

5.2 泄洪闸坝段基础廊道排水孔漏水量特征 20

5.3 泄洪闸坝段基础廊道排水孔漏水量较大原因分析 21

6 青居水电站泄洪闸坝段基础廊道排水孔渗漏水钙质成因及分析 23

6.1 水样采集点说明 23

6.2 水样分析内容说明 26

6.3 水样水化学特征分析 27

6.4 岩层中石膏质溶蚀的化学机理 33

7 青居水电站闸基钙质溶蚀可能性、程度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36

7.1 青居水电站坝基地层石膏溶蚀量估算 36

7.2 岩层中石膏物质溶蚀的控制因素 36

7.3 青居坝基石膏物质分布特征 37

7 4青居坝基库水入渗及石膏溶蚀模式 37

7.5 青居坝基石膏溶蚀可能对工程产生的影响及程度 38

8 青居水电站坝基渗漏以及高浓度钙离子、硫酸根离子渗漏水对策 40

8.1 针对坝基较大漏水量的对策 40

8.2 针对坝基石膏溶蚀的对策 40

9 后记 42

9.1 闸坝基可溶物质对水工建筑影响再研究的必要性 42

9.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3

9.3 未来此类问题的研究思路 48

第二篇 RIMS类似系统支撑下的水利水电工程相关地质灾害评估 52

1 概述 52

1.1 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目的 52

1.2 水利工程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52

1.3 相应对策 53

2 RIMS类似系统简介 54

2.1 关于RIMS 54

2.2 RIMS的实现过程 54

2.3 RIMS的独到之处 55

3 RIMS类似系统在水利水电工程地灾评估中的优势 56

3.1 水利水电工程相关的地灾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56

3 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特点 56

3.3 RIMS类似系统的优势 58

4 RIMS类似系统支撑下的水利水电工程地灾评估模式 63

4.1 所需工具、资料及用途 63

4.2 工作程序 64

5 RIMS类似系统支撑下的水利水电工程地灾评估 66

5.1 贝利耶萨湖西岸岸坡地质条件初评 66

5.2 泥石流物源判断案例 71

5.3 边坡稳定性分析案例 72

6 后记 73

第三篇 四川省古蔺县朝门水库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76

1 概述 76

2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 77

2.1 地形地貌 77

2.2 地层岩性 77

2.3 地质构造 79

2.4 物理地质现象 81

3 水库区工程地质 82

3.1 基本地质条件 82

3.2 岩溶 83

3.3 库盆左邻谷渗漏可能性分析 86

3.4 水库渗漏问题 91

3.5 库岸稳定问题 98

3.6 水库淤积问题 100

3.7 水库浸没及矿藏淹没问题 100

3.8 水库诱发地震问题 100

4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01

4.1 坝址区基本地质条件 101

4.2 坝区岩(土)体物理力学特征 103

4.3 枢纽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110

4.4 上坝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10

4.5 下坝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12

4.6 坝线比较推荐意见 114

4.7 推荐坝线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15

4.8 推荐坝线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17

5 天然建筑材料 119

5.1 人工骨料料场 119

5.2 人工骨料碱活性分析 119

5.3 渠道及围堰建筑材料 120

6 结论及工作后记 121

6.1 结论 121

6.2 后记 123

第四篇 西藏尼洋河多布水电站坝址区右坝肩边坡岩土工程性质分析及评价 126

1 前言 126

1.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6

1.2 工程概况 128

2 地质环境 130

2.1 区域地质概况 130

2.2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134

3 右坝肩岩体稳定状况分析 138

3.1 右坝肩山脊地貌特征 138

3.2 右坝肩岩体结构特征 138

3.3 右坝肩岩体古变形可能模式分析 151

4 右岸覆盖层稳定状况定性分析 159

4.1 覆盖层成因类型 159

4.2 覆盖层分布规律 161

4.3 覆盖层稳定状况 161

5 工作后记 164

第五篇 金汤河二期工程金平、金元水电站安全风险现状评估 167

1 概述 167

1.1 评估依据 167

1.2 评估目的 167

1.3 评估原则 167

1.4 评估范围与重点 167

1.5 评估工作程序 168

2 工程区自然环境概况 169

2.1 水文气象 169

2.2 区域地质及工程地质 170

3 工程区主要地灾形式 172

3.1 主要地层及构造特征 172

3.2 岩、土体主要结构特征 172

3.3 工程区主要地灾形式及形成原因 173

4 工程区各要点主要地质灾害形式及影响 175

4.1 双鸡沟料场上游冲沟 175

4.2 2#桥铜林沟 175

4.3 金平电站进水口 176

4.4 左岸双鸡沟 177

4.5 金平电站引水隧洞进水口下游岩石崩落 177

4.6 金平电站近坝公路边坡 178

4.7 金平电站葛洲坝项目部施工营地 178

4.8 金平电站2#支洞施工营地 180

4.9 金平电站2#支洞洞脸边坡 181

4.10 石喇嘛沟泥石流隐患 181

4.11 水电七局金平电站引水隧洞施工项目部后坡 182

4.12 4#支洞洞脸边坡 183

4.13 水电五局3#营地后坡 183

4.14 水电五局项目部施工营地(2#营地) 184

4.15 金平电站地下厂房进口洞脸边坡 185

4.16 金平电站地下厂房对岸危石 186

4.17 金元电站大坝施工场地 186

4.18 粤水电二局营地 187

4.19 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及2#和公地沟副2#施工支洞营地 188

4.20 公地沟副1#施工支洞营地 188

4.21 中铁五局项目部营地 189

4.22 中铁五局4#支洞施工营地 189

4.23 5#支洞施工营地、捧塔乡集镇及业主营地 190

4.24 地下工程地质灾害评估及对策 192

4.25 工程区地质灾害特性小结 199

5 各要点地灾危险性分级 200

5.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依据 200

5.2 各施工要点地灾风险分级 200

6 结论及建议 203

6.1 结论 203

6.2 建议 204

6.3 工作后记 204

第六篇 白龙江苗家坝水电站枢纽区工程边坡稳定性及工程措施研究 208

1 前言 208

2 地质环境 210

2.1 区域地质环境 210

2.2 枢纽区基本地质 213

3 枢纽区工程边坡结构面统计及优势结构面特征 215

3.1 岩体结构调查与结构面统计 215

3.2 优势结构面及其特征 217

4 枢纽区工程边坡岩体结构分类 222

4.1 岩体结构分类依据 222

4.2 枢纽区岩体结构分类 223

5 枢纽区工程边坡岩体质量分级 225

5.1 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目的 225

5.2 边坡岩体质量分级依据 225

5.3 边坡岩体质量分级 228

5.4 枢纽区工程边坡岩体质量分级小结 243

6 枢纽区工程边坡主要破坏模式分析 245

6.1 左坝肩永久边坡主要破坏模式 245

6.2 右坝肩永久边坡主要破坏模式 249

6.3 右岸厂房后边坡主要破坏模式 254

6.4 右岸泄洪排沙洞进口洞脸边坡主要破坏模式 256

6.5 右岸泄洪排沙洞出口洞脸边坡主要破坏模式 258

6.6 左岸导流洞进口洞脸边坡主要破坏模式 259

6.7 左岸导流洞出口洞脸边坡主要破坏模式 260

7 工作后记 262

参考文献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