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上编 古籍序跋基本问题研究 19
第一章 古籍序跋源流 19
第一节 序跋起源研究 19
一、成熟期序跋内容构成中的部分要素:尾数 21
二、先秦汉代书籍末的尾数 25
三、先秦汉代书籍末记录尾数的原因 27
四、初步的结论 29
第二节 题跋的起源 30
一、题跋起源诸说 30
二、从形式看题跋的起源 32
三、从内容看题跋的起源 33
四、结语 37
第三节 序跋产生的原因 38
一、自序产生的原因 39
二、跋产生的原因——评价作品,表达观点 48
第四节 历史视野下的序跋特点 50
一、先秦至隋朝序跋的特点 50
二、唐代序跋的特点 61
三、宋代序跋的特点 74
四、金元时期序跋的特点 91
五、明代序跋的特点 96
六、清代序跋的特点 108
第五节 古代序跋理论源流 122
第二章 古籍序跋在文献传播中的作用 132
第一节 序跋促进文献传播的原因及实例分析 132
一、序跋促进文献传播的原因 132
二、序跋促进文献传播的著名实例 133
第二节 序跋促进文献传播的方法 137
一、肯定文献或著者的历史地位 137
二、表彰作品内容 140
三、赞扬文献体例精审 145
四、推崇作者 146
五、推荐优良版本 149
六、其他 151
第三章 古籍序跋辨伪 154
第一节 序跋作伪的原因和方法 155
一、序跋作伪的原因 155
二、古籍序跋作伪的方法 155
第二节 伪序跋的鉴别方法 160
一、根据内容鉴别序跋真伪 160
二、根据形式鉴别序跋真伪 180
下编 古籍序跋的文献价值 189
第四章 古籍序跋在图书编撰、书名和卷数方面的文献价值 189
第一节 概说 189
第二节 古籍序跋在图书编撰方面的文献价值 198
一、古籍序跋在图书编撰过程方面的文献价值 198
二、古籍序跋在图书定稿和增补方面的文献价值 219
三、古籍序跋在图书编撰方法方面的文献价值 223
四、古籍序跋在图书内容和主旨方面的文献价值 236
第三节 古籍序跋在书名方面的文献价值 244
一、知书名变化 244
二、知书名由来 248
第四节 古籍序跋在图书卷数方面的文献价值 256
一、知原本卷数 257
二、知原卷数和后人续辑情况 257
三、由传本卷数不一而知当时无定本 259
第五章 古籍序跋在著者方面的文献价值 260
第一节 古籍序跋在著者署名方面的文献价值 262
一、原书未题作者,序跋明确显示著者 262
二、原书未题撰人或所题不明,序跋显示著者信息 264
三、考知图书实际著者 267
四、考知多人合著 271
第二节 古籍序跋在著者家世和生平方面的文献价值 274
一、叙述家世和生平 274
二、知著者时代、职官、籍贯(或郡望)、学术渊源或取向等 291
第三节 古籍序跋在图书著述时间方面的文献价值 297
第六章 古籍序跋在图书出版和流传方面的文献价值 302
第一节 古籍序跋在图书出版方面的文献价值 304
一、述出版始末 304
二、叙出版和流传情况 305
三、出版以自明 307
四、知出版者 307
第二节 古籍序跋在图书流传方面的文献价值 307
一、知图书的一般流传情况 307
二、知传本经过重编 315
三、知为合编或合刻 317
四、知为后人分析 319
五、自序与实际内容不符,或坊肆附益 320
六、知手稿流传或某书何时有传本 320
七、序跋与传本内容不合,不知何故 320
八、知流传过程中经过校勘 322
九、知禁书 325
十、辨伪文献 327
十一、述文献版本流传及鉴定 328
第三节 古籍序跋在图书散佚方面的文献价值 330
一、知未成集或成集未刊刻即散佚 330
二、知著作后世流传中散佚 335
三、知著作经过著者或他人删节 341
第七章 古籍序跋可以证文献之误,补文献之阙 344
第一节 古籍序跋证文献记载之误 348
一、证史籍记载之误 348
二、证他书记载之误 351
第二节 古籍序跋证书目著录之误 354
一、证正史艺文志(或经籍志)著录之误 354
二、证其他书目著录之误 355
第三节 考证性古籍序跋的文献价值 357
第四节 古籍序跋中关于史料的文献价值 366
一、古籍序跋中关于故实的文献价值 366
二、古籍序跋中关于史料的文献价值 383
参考文献 392
附录一 古代序跋选注 394
附录二 文化的创造与延续:一种深刻的觉醒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