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于变迁 民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农村手工业经济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南生,徐凯希,马俊亚,严鹏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216080033
  • 页数:5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重构民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农村手工业经济的基本史实,从横向上包括该区域内乡村手工业的行业分布及其存在状况,纵向上则注重民国初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手工业的兴衰演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深度研究。

绪论 学术前史与理论视野 1

一、学术前史 1

(一)20世纪上半叶长江中下游乡村手工业的调查研究 2

(二)20世纪下半叶长江中下游乡村手工业史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11

二、本课题的理论视野 20

(一)马克思主义手工业经济史理论 21

(二)原始工业化理论 23

(三)本土道路:半工业化理论 26

三、本课题的研究主旨、结构安排及主要内容 34

第一章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禀赋与人文生态 41

一、自然禀赋与乡村工业史传统 42

(一)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乡村手工业概况 44

(二)长江中下游传统乡村工业的发展机制 57

二、开埠通商带来的双重影响 68

(一)开埠带来的变化:市场化与工业化 69

(二)开埠的双重影响:危机与转机 78

三、“一战”契机和乡村手工业的人文生态 85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发展契机 86

(二)作为制度性因素的人文生态 90

第二章 长江中下游农村手工业的兴衰嬗变 99

一、手工针纺织业的曲折发展 104

(一)手工缫丝业和丝织业 104

(二)手工棉织业及关联行业 111

(三)针织业 120

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广泛存在 124

(一)土榨业 124

(二)酿造业 126

(三)碾米磨粉业 129

(四)制茶业 132

(五)土烟业 135

(六)皮革及制品业 137

(七)制蛋猪鬃肠衣业 139

三、成衣饰品业的变化 140

(一)成衣业 140

(二)纽扣业 140

(三)制帽业 141

(四)花边业 142

(五)刺绣业 143

(六)手织业 143

四、木、竹、草制品业的延续 144

(一)木作 144

(二)藤竹作 146

(三)草制品 147

五、陶瓷业的集聚 149

(一)陶瓷业 149

(二)制陶业 152

(三)砖瓦业 153

六、工艺制品业的传承 154

(一)安徽“文房四宝” 154

(二)苏绣 155

(三)湘绣 155

(四)杭州折扇 156

(五)湖南毛笔业 156

(六)永嘉挑花 157

(七)扬州漆器 157

(八)武进梳篦业 157

(九)浙江制笔及雕刻业 158

(十)张小泉剪刀 158

(十一)姑苏眼镜 159

七、手工采掘业的分散化经营 159

八、因地而异的金属制品业 162

(一)铁器铸造业 163

(二)铜锡业 164

(三)五金白铁业 166

九、土纸业的微变 167

十、参差不齐的其他手工业 169

(一)皂烛业 170

(二)火柴业 172

(三)鞭炮业 173

(四)制伞业 173

(五)石印业 175

(六)制漆业 175

(七)水陆运输 176

第三章 外力冲击下的农村手工业经济 179

一、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长江中下游手工业 182

(一)外向型手工业的命运 182

(二)以东三省为重要市场的手工业生产 186

(三)受农村经济衰退直接影响的手工业生产 190

(四)农村金融枯竭导致手工行业的普遍衰落 192

二、20世纪30年代中期长江中下游农村手工业的复苏 193

(一)纺织刺绣业 201

(二)针纺服装业 203

(三)桐油业 204

(四)食品加工业 205

(五)印刷业 206

(六)木器皮革业 206

(七)日用杂品业 207

(八)麻草业 208

(九)山货特产业 208

(十)手工采矿业 209

(十一)陶瓷业 210

(十二)砖瓦建材业 210

三、长江中下游各省沦陷区农村手工业的凋零 212

(一)日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野蛮暴行 212

(二)长江中下游沦陷区手工业的困境 220

四、国统区手工业的短暂繁荣与衰退 229

(一)战时湘鄂赣国统区手工业勃兴的主要原因 229

(二)战时湘鄂赣城乡手工业的特点 240

五、抗战胜利后的长江中下游手工业 250

(一)抗战胜利之初的长江中下游手工业 250

(二)渐入困境的长江中下游手工业 259

第四章 红色区域内的手工业 269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手工业 270

二、华中抗日根据地手工业 282

三、华中解放区手工业的长足发展 291

第五章 制度安排:民国政府的手工业政策与措施 297

一、北京政府对手工业经济的认识与保护 298

二、南京政府复兴手工业政策的延续和发展 310

三、产地政府振兴手工业的措施与成效 319

(一)经济危机下江浙两省的应对措施 319

(二)安徽省的茶业改进措施及其成效 329

第六章 长江中下游农村手工业的区域性演变 351

一、手工业生产的主业化 355

(一)织布主业化 355

(二)织布主业化的社会影响 360

二、从副业主业化到工业主业化 364

(一)手工布的竞争力 364

(二)工业化与劳动力的转移 365

(三)手工业的萎缩与退步 374

三、男耕女织到织布主业化 378

(一)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378

(二)从女织副业化到女织主业化 378

四、从男耕女不织到男耕女织 384

(一)从男耕女织到男耕女不织 384

(二)从男耕女不织到男耕女织 389

结论 395

第七章 农村手工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399

一、手工业与现代工业 400

(一)机器工业对手工业的催生 400

(二)机器工业与新兴新手工业 405

(三)商业资本与农家手工业的结合 409

二、手工业与农业之关系 418

(一)作为农村“副业”的手工业 418

(二)农业的需要对工业的促进 423

(三)丝织业的发展对农业的促动 426

三、传统金融与乡村手工业 430

(一)典当与乡村手工业 431

(二)钱庄与镇乡手工业 434

四、手工业中的产业链关系 440

(一)丝织业中的相关手工业 441

(二)染与织的结合 444

(三)景德镇制瓷业中的分工 449

(四)制茶业中的相关手工业 452

第八章 乡村手工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原因 461

一、区域内乡村手织业发展的不平衡 463

二、乡村手工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湖北棉织业为例 473

(一)土布产销的一般流程 474

(二)比较中的审视:乡村棉织业发展不平衡的因素 480

第九章 手工业与农村经济和农家生活 495

一、危机中的手工业与农户:以茶农为例 496

(一)名不副实的茶农:茶户规模与土地资源配置 497

(二)得不偿失的茶农:资金、劳力的再配置与茶业收入 500

(三)茶农收入的制约性因素 504

二、手工业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 507

(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与农民生活水平的相对提高 508

(二)传统市镇的转型与新兴市镇的产生 512

(三)乡村商人阶层的崛起与社会救助能力的增强 515

简短结语 518

主要征引文献索引 525

后记 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