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威文哲丛书」总序 3
自序 5
前言 11
第一章 故事与话语 23
第一节 故事与话语之分的优势 24
第二节 何时需要三分法? 27
第三节 故事与话语是否总是可以区分? 32
第二章 隐含作者 49
第一节 「隐含作者」这一概念的本义 49
第二节 历史变义之一:偏向「隐含」 52
第三节 历史变义之二:偏向「作者」 59
第四节 对「隐含作者」的新近抨击 62
第五节 布思对「隐含作者」的捍卫与拓展 66
第六节 「隐含作者」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70
第三章 何为「不可靠叙述」? 79
第一节 修辞性研究方法 80
第二节 认知(建构)方法 87
第三节 「认知方法」难以取代「修辞方法」 89
第四节 「认知(建构)方法」对主流的偏离 92
第五节 「认知(建构)—修辞」方法的不可能 97
第六节 人物—叙述的(不)可靠性 98
第四章 叙述视角 103
第一节 视角研究的发展过程 103
第二节 叙述者与感知者 108
第三节 话语层还是故事层 115
第四节 叙述视角之分类 124
第五节 从实例看不同视角的不同功能 134
第六节 视角越界现象 148
第五章 人物话语表达方式 171
第一节 人物话语表达形式的分类 172
第二节 不同形式的不同审美功能 186
第三节 自由间接引语面面观 193
第六章 女性主义叙事学 201
第一节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过程 202
第二节 与女性主义文评的差异 204
第三节 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关系 214
第四节 叙述结构与遣词造句 218
第五节 「话语」研究模式 224
第七章 修辞性叙事学 241
第一节 布思从经典到后经典的小说修辞学 242
第二节 查特曼的叙事修辞学 250
第三节 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 259
第四节 卡恩斯的语境、规约、话语 280
第八章 认知叙事学 305
第一节 规约性语境与读者 306
第二节 普适认知模式 309
第三节 作为认知风格的叙事 317
第四节 认知地图与叙事空间的建构 325
第五节 三种方法并用 329
第六节 对接受语境之过度强调 331
第九章 叙事学与文体学的互补性 337
第一节 「话语」与「文体」的差异 338
第二节 「话语」和「文体」的差异之源 344
第三节 跨越「话语」与「文体」的界限 346
第四节 跨学科实例分析 349
第五节 对今后研究和教学的建议 356
参考文献 361
附录 也谈「叙事」还是「叙述」? 379